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达标练习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刻,O2开始产生
B.b曲线表示KMnO4分解
C.KMnO4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D.c曲线代表氯化钾
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4、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 ③C60 ④Fe3+ ⑤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③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⑤
C.②④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③中的数字“60”表示60个碳原子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氧气能供呼吸是因为氧气有氧化性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6、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编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0 - - 171
实验2 5.0 MnO2 0.5 49
实验3 5.0 Fe2O3 0.5 78
实验4 5.0 CuO 0.5 64
A.实验1的作用是为了进行对比实验
B.以上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C.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相同条件下)来实现
D.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实现
7、用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C.在加油站可以接打电话
D.开灯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8、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NiFe2O4可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9、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亮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可燃物 B.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
C.可供呼吸 D.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11、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12、我国科学家在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化学式为C2H4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中变化的微粒是原子
D.参加反应的、的个数比为1∶4
13、鉴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
A.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木条
C.澄清石灰水 D.观察颜色
1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的操作目的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别的,该项操作是( )
A.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擦干
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C.加热高锰酸钾时先均匀预热,后固定药品部位加热
D.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后再用冷水洗涤
15、“火”使用得当是人类的朋友,使用不当是人类的敌人。下列关于“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室内起火,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木炭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大了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着火点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16、1个铅(Pb)原子质量是34.419×10-26Kg,一个碳-12原子质量是1.993×10-26Kg,则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68.6 B.207.2 C.413.0 D.823.2
二、填空题。
17、下图是碳、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个反应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选上述三个实验中的两个,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文字表达式 。
(3)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装置C与B相比,C的优点是 。
(4)若用E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从 口(填c或d)进入。
(5)写出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
。
19、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某品牌矿泉水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
①“钙”和“钾”指的是______(填 “单质”“原子”或“元素”)。
②可以用_____来检验该品牌矿泉水是否属于硬水。
(2)有野外作业人员在酒精炉上用白纸做成的轻便纸锅煮食物(如图)。
①酒精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在煮食物的过程中,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
③请从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角度,说明图中让固体酒精与纸锅底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目的:____ 。
(3)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从反应微观模型中可以看出金原子对反应物中的_______起吸附催化作用。
20、若CO2和CO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CO2和CO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21、现有①氧气、②一氧化碳、③铁、④二氧化碳、⑤氧化镁、⑥水、⑦高锰酸钾、⑧空气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的是____。(均填序号)
三、简答题。
22、如图所示是面粉爆炸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为什么应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气?
(2)为防止爆炸,面粉加工车间需要保持通风,说明原理。
四、实验题。
23、甲、乙、丙是3个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中放少量水的目的_____________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做铁丝燃烧实验,若实验中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3)三个实验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从基本反应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木炭燃烧的产物,可在乙中加入____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达标练习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D
2、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刻,O2开始产生
B.b曲线表示KMnO4分解
C.KMnO4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D.c曲线代表氯化钾
【答案】C
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答案】D
4、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 ③C60 ④Fe3+ ⑤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③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⑤
C.②④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③中的数字“60”表示60个碳原子
【答案】B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氧气能供呼吸是因为氧气有氧化性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C
6、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编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0 - - 171
实验2 5.0 MnO2 0.5 49
实验3 5.0 Fe2O3 0.5 78
实验4 5.0 CuO 0.5 64
A.实验1的作用是为了进行对比实验
B.以上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C.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相同条件下)来实现
D.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实现
【答案】D
7、用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C.在加油站可以接打电话
D.开灯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答案】A
8、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NiFe2O4可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答案】B
9、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亮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D
10、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可燃物 B.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
C.可供呼吸 D.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A
11、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答案】D
12、我国科学家在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化学式为C2H4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中变化的微粒是原子
D.参加反应的、的个数比为1∶4
【答案】A
13、鉴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
A.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木条
C.澄清石灰水 D.观察颜色
【答案】A
1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的操作目的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别的,该项操作是( )
A.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擦干
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C.加热高锰酸钾时先均匀预热,后固定药品部位加热
D.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后再用冷水洗涤
【答案】B
15、“火”使用得当是人类的朋友,使用不当是人类的敌人。下列关于“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室内起火,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木炭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大了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着火点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答案】D
16、1个铅(Pb)原子质量是34.419×10-26Kg,一个碳-12原子质量是1.993×10-26Kg,则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68.6 B.207.2 C.413.0 D.823.2
【答案】B
二、填空题。
17、下图是碳、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个反应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选上述三个实验中的两个,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都有氧气参加反应(或都是氧化反应)
生成物都只有一种(或都是化合反应)
反应都放热(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等其他合理答案皆可)
(2) 硫+氧气二氧化硫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碳+氧气二氧化碳 (任选其二)
18、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文字表达式 。
(3)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装置C与B相比,C的优点是 。
(4)若用E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从 口(填c或d)进入。
(5)写出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
。
【答案】(1)长颈漏斗。
(2)A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装置中玻璃管上连接橡皮管,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节约药品,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4)c。
(5)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导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19、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某品牌矿泉水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
①“钙”和“钾”指的是______(填 “单质”“原子”或“元素”)。
②可以用_____来检验该品牌矿泉水是否属于硬水。
(2)有野外作业人员在酒精炉上用白纸做成的轻便纸锅煮食物(如图)。
①酒精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在煮食物的过程中,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
③请从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角度,说明图中让固体酒精与纸锅底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目的:____ 。
(3)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从反应微观模型中可以看出金原子对反应物中的_______起吸附催化作用。
【答案】(1) 元素 肥皂水
(2) C2H6O 水蒸发吸热,使得纸锅温度低于着火点
可以利用外焰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3) CO【一氧化碳分子】
20、若CO2和CO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CO2和CO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答案】11:14
21、现有①氧气、②一氧化碳、③铁、④二氧化碳、⑤氧化镁、⑥水、⑦高锰酸钾、⑧空气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的是____。(均填序号)
【答案】⑧ ②④⑤⑥ ③ ①⑧ ⑦
三、简答题。
22、如图所示是面粉爆炸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为什么应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气?
(2)为防止爆炸,面粉加工车间需要保持通风,说明原理。
【答案】(1)使面粉充满装置,利用燃着的蜡烛燃着面粉,使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膨胀,发生爆炸;
(2) 根据爆炸的实验原理,通风可以使空气中的面粉扩散除去,降低可燃物的浓度,有效的防止爆炸
四、实验题。
23、甲、乙、丙是3个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中放少量水的目的_____________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做铁丝燃烧实验,若实验中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3)三个实验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从基本反应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木炭燃烧的产物,可在乙中加入____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
【答案】(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铁丝太粗、铁丝表面有一层铁锈或氧气浓度低
(3)化合反应 (4)澄清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