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单选题
1.(2022·平罗模拟)下列有关实验中涉及的“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B.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色素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分离
C.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不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动态过程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离心能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
2.(2023·浙江模拟)如图为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形成成熟mRNA的示意图。剪接体(由一些蛋白质和小型RNA构成)内部的小型RNA可分别结合前体RNA的相应位点,最终可切除前体RNA上内含子转录的片段并使之快速水解,外显子则相互连接形成成熟mRNA,如图所示(注:RNA与DNA对应的片段都称为外显子与内含子序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形成成熟mRNA的过程中剪接体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剪接体内部小型RNA的碱基序列一定相同
C.外显子区域连接的过程中形成了磷酸二酯键
D.图示RNA剪接机制有利于翻译过程的正常进行
3.(2023高二下·浙江月考)某性原细胞(2n=16)的DNA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31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下表中能正确表示每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及含32P的核DNA分子数目的是( )
选项 有丝分裂前期含32P的染色单体数 减数分裂I前期含32P的核DNA分子数
A 32 16
B 16 16
C 16 8
D 8 8
A.A B.B C.C D.D
4.(2022高三下·嘉兴模拟)肺炎链球菌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是S型菌DNA整合到了R型菌DNA上。为了研究转化是否需要S型菌和R型菌的直接接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先将两种类型菌株分别加入U型管左、右两臂内,U型管中间隔有微孔滤板。实验过程中在U型管右臂端口将培养液缓慢地吸过来压过去,让两菌株共享一种培养液,吸压过程也会导致少量菌体破裂。一段时间后取U型管两臂菌液涂布培养,左臂菌液只出现S型菌落,右臂菌液同时出现S型、R型两种类型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微孔滤板不允许肺炎链球菌通过
B.微孔滤板允许DNA分子通过
C.左侧的透气塞允许肺炎链球菌通过
D.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不需要两者直接接触
5.(2021高二下·常熟期中)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此种变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基因启动子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癌细胞中发生了抑癌基因的过量甲基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内外环境因素均可引起DNA的甲基化
B.甲基化的启动子区更易暴露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
C.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后会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
D.某些DNA甲基化抑制剂可作为抗癌药物研发的候选对象
6.(2021高三上·邢台开学考)生物学家为探究DNA复制力,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到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通过CsCl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将细胞中的14N/14N-DNA及15N/15N-DNA分离开来,在试管中得到不同密度的DNA带。下列有关DNA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第一代细胞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带,可以排除DNA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
B.如果是半保留复制,那么第二代细胞中的DNA分子离心后可以得到两条DNA带
C.DNA分子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同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D.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方法与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完全相同
7.(2021高一下·东海月考)某DNA分子共有1 200对碱基,其中A+T占46%,其中一条链中G和T分别占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G所占比例和其翻译产物中含氨基酸的数目最多分别是( )
A.32% 400个 B.32% 200个
C.18% 200个 D.22% 400个
8.(2023高三下·河南月考)DNA的复制方式有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弥散复制(子代DNA的每条链都由亲本链的片段与新合成的片段随机拼接而成)。科研小组同学以细菌为材料,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探究DNA的复制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一:将14N细菌置于15N培养基中培养一代并离心
实验二:将15N细菌置于14N培养基中连续培养两代并离心
A.若实验一离心结果为重带和轻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
B.若实验一离心结果为中带,可确定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若实验二离心结果为中带和轻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不是全保留复制
D.若实验二改为连续培养三代并离心,结果只出现一个条带,则可能为弥散复制
9.(2021高一下·牡丹江期中)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一条QβRNA模板能翻译出多条肽链
D.RNA复制酶基因表达后QβRNA才能进行复制
10.(2021高一下·东丽期末)用32P标记一个蛙的受精卵中的一条染色体,放在只含有31P的适宜环境中培养,该受精卵经过四次卵裂后,含有31P的细胞数占全部细胞数的( )
A.1 B.1/2 C.1/4 D.1/8
11.(2023高一下·泸县期末)下列对“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大多数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为DNA
B.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则是RNA
C.只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绝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部分病毒以RNA作遗传物质
12.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才能发育成蜂王,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而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直接发育成蜂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蜂王浆可能通过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
B.胞嘧啶甲基化会影响DNA复制,干扰RNA聚合酶的结合
C.DNA甲基化后不会改变遗传信息,但会改变生物性状
D.敲除DNMT3基因与取食蜂王浆对幼虫发育有相同的效果
13.(2022高三上·通州期中)某二倍体生物的DNA中碱基A约占27%,关于该生物核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DNA复制后A约占27% B.RNA中U约占27%
C.DNA中(A+G)/(T+C)=1 D.DNA中的C约占23%
14.(2022高二上·呼玛开学考)某基因在转录过程中出现意外使合成的mRNA比正常mRNA少了l个核糖核苷酸,以该异常mRNA为模板翻译的肽链最不可能的情况是( )
A.比正常肽链长
B.改变了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对应关系
C.与正常肽链氨基酸顺序完全不同
D.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15.(2021高三下·宁波月考)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但不可以从RNA流向DNA
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
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相等
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
16.(2023高一下·潍坊期中)已知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5-BrdU)的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似。在染色体中,若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5-BrdU,则着色深;若两条链都掺有5-BrdU,着色变浅。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培养在含有5-BrdU的培养液中,在第一个、第二个细胞周期取样,经特殊染色后,观察中期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色情况,从而研究DNA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此实验中,DNA的碱基A可以与碱基T或5-BrdU进行互补配对
B.若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着色正常、另一条染色单体着色浅,则DNA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
C.若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两条染色单体均着色浅,则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若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着色深、另一条染色单体着色浅,则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17.(2021高一下·成都期末)如果某一基因转录为RNA后,所含的A+U百分比为30%,则此基因中G+C的百分比应为( )
A.70% B.30% C.50% D.60%
18.(2021高一下·达州期末)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的DNA复制示意图,按图示复制方式延伸子链(虚线代表子链),如果此DNA分子单方向完成复制约需30s,而此DNA复制形成两个DNA分子实际只需16s。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DNA复制是解旋结束后才开始复制
B.该DNA分子从两个起点进行双向复制
C.将甲置于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子代所有DNA的两条链都含15N
D.甲分子中碱基A占20%,那么其子代DNA中鸟嘌呤占30%
19.(2022高一下·榕城期中)科学家观察到染色体可以由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推测染色体可能携带遗传信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包含DNA和蛋白质,那么,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呢?下列研究成果中为DNA是遗传物质提供主要依据的是( )
①萨顿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②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③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④摩尔根及其学生的果蝇眼色遗传杂交实验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022高一下·慈溪期末)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中涉及的技术主要是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
B.若用3H进行标记实验,在检测时,沉淀和悬浮液均有放射性
C.该实验需要控制搅拌和离心的时间,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D.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离
21.(2023高一下·遵义月考)下列关于DNA结构及其模型构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单位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连接而成的
B.富兰克林的DNA衍射图谱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C.DNA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根据DNA衍射图谱,沃森和克里克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22.(2023高一下·泸县期中)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中,小米同学准备了代表A、T、C、G四种碱基的材料40个,其中A8个、T12个、C9个、G11个。其它材料不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制作过程中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B.同一条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C.互补碱基之间表示氢键的连接物数量可能不同
D.制作出的DNA种类最多可以达到420种
23.(2023高一下·东莞期末)将充分稀释的T2噬菌体稀释液接种到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固体培养基上,一个T2噬菌体侵染并裂解大肠杆菌后,可形成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区域——噬菌斑,由噬菌斑数量即可捡测出噬菌体数量。利用相关实验材料进行如表所示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大肠杆菌材料 T2噬菌体材料 捡测结果
甲 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5S标记的T2噬菌体 恒温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噬菌斑数量,检测子代T2噬菌体的放射性
乙 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2P标记的T2噬菌体
A.甲组培养基上的噬菌斑数量会随恒温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
B.因一个大肠杆菌可被多个噬菌体侵染,故测得的噬菌体数比实际值偏小
C.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后,甲组部分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出放射性
D.乙组子代噬菌体均能检测出放射性,表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4.(2021高一下·肇庆期末)目前已发现T2噬菌体有数千种突变型,这些突变来自同一个基因或者不同基因的突变。科学家利用T2噬菌体的三种突变型A、B、C进行了如下实验(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A、B、C基因组成上只有一处差异)。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实验1:突变型A独立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
实验2:突变型B独立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
实验3:突变型C独立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
实验4:突变型A和B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
实验5:突变型A和C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注:噬菌体均不再发生新的突变)
A.若将上述实验中的大肠杆菌替换成肺炎链球菌,会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B.突变型A、B来自不同基因的突变,突变型A、C来自同一个基因的突变
C.突变型A、B产生的蛋白质能相互弥补缺陷
D.若用突变型B和C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可能增殖
25.(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下图表示部分实验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中,该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B.该实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仅少部分DNA的一条链被32P标记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D.该实验中,噬菌体以自身DNA为模板在大肠杆菌内完成DNA复制
二、综合题
26.(2022高二上·河南开学考)新冠病毒(单链RNA病毒)以其极强的传染性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疫情。新冠病毒容易发生突变,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变异毒株,如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并发生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CE2受体并不存在于所有细胞膜上,其根本原因是 。
(2)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病毒的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在宿主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从+RNA→-RNA的过程中,遵循的碱基配对类型有 (不考虑顺序)。
(3)某信号肽部分片段对应的+RNA编码序列为5'-UUUUGGUACAUA-3',下表为部分密码子表。
密码子 UUU、UUC UAU、UAC UGG AUU、AUC、AUA UAA
氨基酸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色氨酸 异亮氨酸 终止密码子
①若该信号肽片段对应的+RNA编码序列中有1个碱基发生了改变,但信号肽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信号肽片段的+RNA序列的改变情况可能有 种,出现该现象说明密码子具有 。
②若该信号肽片段对应的+RNA编码序列中的酪氨酸密码子中的碱基C被替换为碱基A,则会导致 。
27.摩尔根通过白眼这一异常性状发现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有许多科学家也是从生物体的异常性状着手,研究相关基因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白化病是由于 ,而不能将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从而使人表现出白化症状。
(2)研究表明,大约70%的囊性纤维病患者是由于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 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
(3)由正常基因编码的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呈圆饼状,由异常基因编码的血红蛋白使红细胞的形态异常,功能受到影响。由此可知,分析 ,建立性状与基因的对应关系可研究相关基因的作用。
(4)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如果某一性状发生异常,并且能够 ,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28.(2021高三下·龙岗月考)心肌细胞不能增殖,ARC基因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细胞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小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HRCR可以吸附miR-223等,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如下图)。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会产生过多的miR-223,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心力衰竭。请回答:
(1)取心肌细胞进行处理后 (填“能”或“不能”)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请说明原因: 。
(2)过程①的原料是 ,若某HRCR中含有n个碱基,则其中有 个磷酸二酯键。与ARC基因相比,核酸杂交分子1中特有的碱基对是 。
(3)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产生过多的miR-223,会导致过程②因 的缺失而受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4)科研人员认为,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其依据是 。
29.(2023高一下·金华月考)如图为真核细胞中某核酸分子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核酸分子是 (填“DNA”或“RNA”),判断的依据是 。
(2)图中的②是 ,①与②组成的物质称为 ,④的全称是 。
(3)该分子的空间结构是 。
(4)豌豆叶肉细胞中,存在的碱基有 ,它们参与形成的核苷酸共有 种。
(5)假如豌豆叶肉细胞的某一DNA分子中有A 30%,则该分子一条链上G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若该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
30.(2023高一下·东莞期末)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产生遗传印记的方式之一。印记是在配子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即子代中来自双亲的基因中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被“印记”而不表达;在产生配子时形成印记重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是最早发现的印记基因,存在有功能型的A基因和无功能型的a基因,正常情沉下,A基因能促进小鼠正常生长,而a基因无此功能,即小鼠表现为生长缺陷。雌鼠形成配子时A基因和a基因印记重建为甲基化,雄鼠形成配子时A基因和a基因印记重建为去甲基化,过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据题可知,基因型为AA、aa、Aa的小鼠的表型分别为正常型、缺陷型和 (填“正常型”“缺陷型”“不能确定”)。雌配子中印记重建会发生甲基化,雄配子中印记重建会发生 ,可以断定图示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的 (填“父方”“母方”“不确定”)。
(2)为确定一生长缺陷雄鼠的基因型,让该生长缺陷雄鼠与任一雌鼠杂交,若后代 ,则其基因型为aa;若后代 ,则其基因型为 。
(3)表观遗传的机制有很多,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非编码RNA调控等。非编码RNA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其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是RNA干扰,即非编码RNA能特异性地与相应mRNA结合,抑制mRNA的功能。RNA干扰技术可应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其原理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质” 是指原生质层,“壁” 是指细胞壁,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A正确;
B、色素分离是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也不同,从而分离色素,B错误;
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因此不能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C正确;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菌体表面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然后离心将被感染噬菌体的细菌沉淀下来(位于沉淀物),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液泡,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称作原生质层。有大液泡(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无大液泡的或死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最窄)、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最宽)、叶绿素b(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能够吸收传递光能之外还能转化光能,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4、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5)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答案】B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剪接体可以切除内含子并使之快速水解,说明其具有催化功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剪接体内部的小型RNA可结合前体RNA的不同片段,说明小型RNA的碱基序列很可能不同,B错误;
C、RNA的单体为核糖核苷酸,相邻的核糖核苷酸以及同一个核苷酸的核糖和磷酸之间形成了磷酸二酯键,C正确;
D、内含子不编码氨基酸序列,若不剪切去除,可能会影响翻译过程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3.【答案】A
【解析】【解答】题干信息中指出某性原细胞(2n=16)的DNA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31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DNA只复制一次,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每个DNA分子中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产生的子代DNA中均有32P,每条染色单体体上一个DNA,因此有丝分裂前期含32P的染色单体数是32。再进行减数分裂,DNA还要复制一次,其中一半的DNA分子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一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含31P,则子代DNA中一半含32P,一半不含31P,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32P的核DNA分子数是16。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亲代DNA双链分离后的两条单链均可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这类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4.【答案】C
【解析】【解答】AB、为了研究转化是否需要S型菌和R型菌的直接接触,则微孔滤板不允许肺炎链球菌通过,允许DNA分子通过,AB正确;
C、左侧的透气塞是为了过滤微生物,防止污染所以透气塞不允许肺炎链球菌通过,C错误;
D、据实验结果可知,S型细菌的DNA能使R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不需要两者直接接触,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研究者: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链球菌、细菌培养基等。
(3)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
(4)实验过程:①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②将S型细菌的多糖和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都为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现象;③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一段时间以后,只有R型菌。
(5)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的DNA,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5.【答案】B
【解析】【解答】A、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细胞的内外环境因素均可引起DNA的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分化,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因包括启动子、转录区域、终止子等部分,启动子和转录区域为基因中不同的区段,基因启动子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因此甲基化的启动子区不利于暴露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B错误;
C、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后,抑癌基因不能正常表达,会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C正确;
D、某些DNA甲基化抑制剂,可以抑制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阻止细胞癌变,可作为抗癌药物研发的候选对象,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这一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细胞癌变的原因:①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②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6.【答案】D
【解析】【解答】A、如果是全保留复制,那么第一代DNA分子离心后就可以得到两条DNA带;如果是半保留复制,那么第一代DNA分子离心后就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带,A正确;
B、若一个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则第二代DNA分子有四个,其中有两个只含14N,另外两个同时含14N和15N,即第二代细胞中的DNA分子离心后可以得到两条DNA带,B正确;
C、DNA分子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同时需要DNA分子的两条链作模板、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作原料、能量和解旋酶、DNA聚合酶等,C正确;
D、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方法是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而分离细胞器用的是差速离心法,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有关DNA分子的复制: (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2)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4)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C-G,T-A。
(5 )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1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形成的DNA分子为2个,含母链的DNA分子2个。
7.【答案】A
【解析】【解答】已知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A=T=23%,则C=G=50%-23%=27%。又已知其中一条链中G和T分别占22%和28%,即G1=22%,则在双链DNA分子中,G=(G1+G2)/2,则G2=32%;DNA分子共有1200对碱基,则翻译产物中含氨基酸的数目最多1200÷3=400。
故答案为:A。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8.【答案】B
【解析】【解答】A、若实验一离心结果为重带(两条链均为15N)和轻带(两条链均为14N),则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A正确;
B、若实验一离心结果为中带(一条链为15N,一条链为14N;或者两条链上均含有15N和14N),可确定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或弥散复制,B错误;
C、若实验二离心结果为中带和轻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不可能全保留复制,若为全保留复制,则一定有重带,C正确;
D、DNA分子复制若为弥散复制,不论复制几次离心后条带只有一条密度带。若实验二改为连续培养三代并离心,结果只出现一个条带,则可能为弥散复制,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有关DNA分子的复制:
(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2)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4)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
(5)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C-G,T-A。
(6)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1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形成的DNA分子为2n个,含母链的DNA分子2个。
9.【答案】A
【解析】【解答】AB、单链QβRNA的复制过程为:先以该RNA为模板合成一条互补RNA,再以互补RNA为模板合成子代的QβRNA,故此过程中不需要逆转录,但可形成双链RNA,A错误、B正确;
C、由图可知以该RNA为模板合成了多种蛋白质,故一条单链QβRNA可翻译出多条肽链,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RNA复制酶,然后开始RNA复制,因此RNA复制酶基因表达后QβRNA才能进行复制,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由题意知,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 。
10.【答案】A
【解析】【解答】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放在只含有31P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故子代DNA都含31P,因此所有细胞都含有31P,A正确。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无论复制多少代,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去,所有的DNA分子均含有原料链。
11.【答案】D
【解析】【解答】A、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不是主要遗传物质为DNA,A错误;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C错误;
D、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生物和DNA病毒)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以RNA作遗传物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2.【答案】B
【解析】【解答】取食蜂王浆的幼虫和不含DNMT3的幼虫都会发育成蜂王,因此可推测蜂王浆可能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A项正确;胞嘧啶甲基化影响了DNA分子的结构,会影响DNA分子的复制,干扰DNA聚合酶的作用而不是RNA聚合酶的作用,B项错误;DNA甲基化后并没有改变基因的序列,但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因此会改变生物的性状,C项正确;题干中敲出DNMT3基因与取食蜂王浆都能令幼虫发育成蜂王,因此对于幼虫的发育具有相同的作用,D项正确。
【分析】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添加上甲基,虽然不改变DNA序列,但是导致相关基因转录沉默。DNA甲基化在细胞中普遍存在,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及代谢等是必需的。如果某DNA片段被甲基化,那么包含该片段的基因功能就会被抑制。DNA的甲基化是由一种酶来控制的,如果让蜜蜂幼虫细胞中的这种酶失去作用,蜜蜂幼虫就会发育成蜂王,和喂它蜂王浆的效果是一样的。
依据题意分析可知,DNMT3基因经转录形成某种mRNA,该mRNA经翻译指导合成DNMT3蛋白,DNMT3蛋白可以使DNA某些区域甲基化,这样,蜜蜂的幼虫发育成工蜂。
13.【答案】B
【解析】【解答】A、DNA中碱基A约占27%,即T约占27%,DNA 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 DNA 复制后的 A 约占27%,A 正确;
B、由于 RNA 为单链结构,且 RNA 是以 D NA 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进行转录而来,故 RN A 中 U 不一定占27%,B错误;
C、 DNA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故DNA分子中A = T 、 G = C ,则( A + G )/( T + C )=1, C正确;
D、DNA中碱基A约占27%, A = T,G = C ,即T约占27%,C+G=46%,C=G=23%,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14.【答案】B
【解析】【解答】A、当mRNA比正常mRNA少了l个核糖核苷酸后,使终止密码延后,合成的肽链可能比正常肽链长,A正确;
B、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会随mRNA上核苷酸的改变而改变,B错误;
C、当正常mRNA的起始位置少l个核糖核苷酸,会使改变位点后的密码子全部改变,合成的肽链氨基酸顺序完全不同,C正确;
D、当mRNA比正常mRNA少了l个核糖核苷酸,有可能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2)模板:mRNA。
(3)原料:21种游离的氨基酸。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C-G,U-A。
15.【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过程,A错误;
B、DNA一条单链为模板编码出的RNA可以是tRNA和rRNA,不一定是多肽的模板(mRNA),B错误;
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DNA分子的碱基总数要大于基因的碱基总数,C错误;
D、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同的片段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中心法则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在某些病毒体内,遗传信息也可由RNA传递给DNA,称为逆转录过程;在某些病毒体内也可以发生RNA自我复制过程。
16.【答案】C
【解析】【解答】A、题干中指出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5-BrdU)的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似,而DNA分子中碱基A与碱基T配对,所以在此实验中,DNA的碱基A可以与碱基T或5-BrdU进行互补配对,A正确;
B、若DNA是全保留复制,第一次复制后一半的DNA两条链含5-BrdU,一半的DNA两条链不含5-BrdU,则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着色正常、另一条染色单体着色浅,B正确;
C、若DNA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复制后所有的DNA两条链均是一条链含5-BrdU,另一链不含5-BrdU,则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均着色深,C错误;
D、若DNA是半保留复制,第二次复制后一半的DNA两条链均不含5-BrdU,一半的DNA一条链含5-BrdU,一条链不含5-BrdU,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呈着色浅,另一条染色单体着色深,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全保留复制是以亲代为模板,但复制后两条新生成的子链全部从亲代脱落,形成全新的子链,而亲代又恢复原样。
2、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作半保留复制。
17.【答案】A
【解析】【解答】RNA含有A、U、G、C四种碱基,已知RNA中A+U百分比为30%,则G+C占7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对应DNA模板链中G+C所占比例为70%,则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G+C的比例也为70%。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归纳法”求解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
(1)在DNA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即A+G=T+C。
(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 DNA 分子中都相同,即若在一条链中(A+T)/(G+C)=m,则在互补链及整个 DNA 分子中都有(A+T)/(G+C)=m。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即若在DNA一条链中 (A+G)/(T+C)=a,则在其互补中链中(A+G)/(T+C)=1/a,而在整个 DNA 分子中(A+G)/(T+C)=1。
18.【答案】D
【解析】【解答】A、该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从一个起点进行双向复制,B错误;
C、将甲置于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由于甲不含15N,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中有两个DNA分子的其中一条链不含15N,C错误;
D、如果甲中碱基A占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甲中G占50%-20%=30%,DNA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因此子代DNA中碱基G的比例也为30%,D正确。
故选D。
【分析】DNA的复制
1、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即 有丝分裂 的间期和 减数第一次分裂 的间期)
2、基本条件:①模板: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母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
②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
③能量:由ATP提供;
④酶: DNA解旋酶 DNA 聚合酶
3、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 ;②多起点双向复制
4、配对方式: A-T T-A C-G G-C
5、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个
(2)复制n代后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 个,占1/(2n-1)
19.【答案】B
【解析】【解答】①萨顿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②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③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亲子代噬菌体中起延续作用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摩尔根及其学生的果蝇眼色遗传杂交实验,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所以研究成果中为DNA是遗传物质提供主要依据的是②和③,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萨顿用类比推理法于1903年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成单存在,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2、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研究者: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细菌培养基等。
(3)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
(4)实验过程:①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②将S型细菌的多糖和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都为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现象;③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一段时间以后,只有R型菌。
(5)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的DNA,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材料:T,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5)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6)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4、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地1910年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设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演绎推理为:若假说成立,F1红眼雌果蝇测交的后代会出现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的结果;然后利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验证假设。
20.【答案】D
【解析】【解答】A、该实验中涉及的技术主要是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同位素标记法是为了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去向,而离心是为了分层便于观察放射性强弱,A正确;
B、若用3H进行标记实验,则蛋白质和DNA均被标记,因此在检测时,沉淀和悬浮液均有放射性,B正确;
C、该实验需要控制搅拌和离心的时间,否则子代噬菌体会释放出来,从而会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
D、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离,但离心的目的是让分离的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层,便于观察放射性的强弱,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DNA未侵入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均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加;而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会影响上清液放射性含量。
21.【答案】A
【解析】【解答】A、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连接而成,A错误;
B、富兰克林的DNA衍射图谱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B正确;
C、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C正确;
D 、根据富兰克林的DNA衍射图谱,沃森和克里克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链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2.【答案】D
【解析】【解答】A、DNA的双螺旋结构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DNA分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在内侧,故同一条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B正确;
C、A-T碱基对间存在两个氢键,G-C碱基对间存在三个氢键,故互补碱基之间表示氢键的数量不同 C正确;
D、A8个、T12个、C9个、G11个,可形成8对A-T,9对G-C,共17对碱基对,故制作出的DNA数量最多可达到417种。
故答案为:D。
【分析】 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3.【答案】A
【解析】【解答】A、随恒温培养时间的延长,大肠杆菌被裂解的数量越多,固体培养基上的噬菌斑越多,故甲组培养基上的噬菌斑数量会随恒温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A正确;
B、由于T2噬菌体稀释液被充分稀释,可保存一个T2噬菌体侵染一个大肠杆菌,故测得的噬菌体数与实际值相近,B错误;
C、甲组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而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故甲组部分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出放射性,C错误;
D、由于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入的是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故乙组子代噬菌体只有部分含有放射性,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5)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6)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4.【答案】A
【解析】【解答】A、肺炎链球菌不是T2噬菌体的宿主细胞,A错误;
B、突变型A和B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说明突变型A、B来自不同基因的突变,突变型A和C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仍不增殖,说明突变型A、C来自同一个基因的突变,B正确;
C、突变型A、B来自不同基因的突变,二者产生的蛋白质能相互弥补缺陷,所以突变型A和B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才能增殖,C正确;
D、突变型B、C应为不同基因的突变,若用突变型B和C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可能增殖,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5.【答案】A
【解析】【解答】A、噬菌体比较轻,细菌比较重,经过离心处理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A错误;
B、噬菌体的复制是DNA半保留复制,最原始的噬菌体是被32P标记的,所以子代噬菌体中仅少部分DNA的一条链被32P标记 ,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噬菌体先吸附在细菌表面,只把其的DNA注入的细菌中,这种侵染方式是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C正确;
D、噬菌体的复制是以自身DNA为模板在大肠杆菌内完成DNA复制,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噬菌体中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组成是C、H、O、N,蛋白质特有的元素是,P几乎全部存在于DNA中。
(2)噬菌体的增殖过程:一吸、二注、三合成,组装、释放、再侵染。
增殖需要的条件
增殖需要的条件 内容
模板 噬菌体的DNA
增殖需要的条件 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合成噬菌体蛋白质 原料 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场所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26.【答案】(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相同;A—U、C—G
(3)4;简并性;翻译提前终止,肽链变短
【解析】【解答】(1)不同的细胞,表达的基因的种类不完全相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ACE2受体并不存在于所有细胞膜上。
(2)病毒的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都是在核糖体;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从+RNA→-RNA的过程中,遵循的碱基配对类型有A-U、C-G。
(3)①若该信号肽片段对应的+RNA编码序列中有1个碱基发生了改变,但信号肽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可能是第三个碱基U变成了C,或者第9个碱基C变成了U,或者第12个碱基A变成了C或U,都不会改变氨基酸序列,一共4种情况,出现该现象说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②酪氨酸的密码子是UAU、UAC,碱基C被替换为碱基A,那么密码子变成了UAA,UAA是终止密码子,则会导致翻译提前终止,肽链变短。
【分析】1、转录: (1)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2)条件: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需要ATP和RNA聚合酶。 (3)过程:
2、翻译:(1)场所:核糖体。 (2)条件: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搬运工具为tRNA,需要ATP和多种酶。 (3)过程:
27.【答案】(1)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或发生突变)
(2)缺失
(3)具有异常性状的个体的基因与正常个体的基因
(4)稳定遗传
【解析】【解答】(1)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不能将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从而使人表现出白化症状。(2)根据基因突变后,会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可知囊性纤维病患者是由于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而患病。(3)由正常基因编码的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呈圆饼状,由异常基因编码的血红蛋白使红细胞的形态异常,功能受到影响。由此可知,分析具有异常性状的个体的基因与正常个体的基因,建立性状与基因的对应关系可研究相关基因的作用。(4)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如果某一性状发生异常,并且能够稳定遗传,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分析】 性状是生物体表现出的形态、结构或者生理特征,可以遗传,是受基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基因产物之间 、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基因可以对应一个性状,但是一个性状不一定只由一个基因控制。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28.【答案】(1)不能;心肌细胞不能分裂,不会形成染色体
(2)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n;A-U
(3)模板
(4)HRCR与miR-223碱基互补配对,导致ARC基因的表达增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解析】【解答】(1)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会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用碱性染料处理分裂期的细胞可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但心肌细胞不能分裂,细胞中不会形成染色体,处理后不能观察到染色体形态数目。
(2)过程①形成mRNA,称为转录,原料是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HRCR为单链环状RNA分子,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成单链环状RNA分子,因此其中所含磷酸二酯键数目与碱基数目相同,因此若某HRCR中含有n个碱基,则其中有n个磷酸二酯键。与ARC基因(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相比,核酸杂交分子1 (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 )中所有的碱基对是A-U。
(3)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产生过多的miR-223, miR-223与mRNA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导致过程②翻译因模板的缺失而受阻,引起凋亡抑制因子减少,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4)根据题意分析,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遇的新药物,其依据是HRCR与miR-223碱基互补配对,导致ARC基因的表达增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分析】 1、心肌细胞高度分化,不能进行细胞的分裂。
2、转录的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含有A、U、C、G四种碱基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其产物有的是mRNA,有的是tRNA,有的还是rRNA。
29.【答案】(1)DNA;该核酸分子呈双链且含有T碱基
(2)脱氧核糖;鸟嘌呤脱氧核苷;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3)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4)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8
(5)40%;31.3%;18.7%
【解析】【解答】(1)从图中来看,该核酸分子是DNA,该核酸分子是双链且含有T碱基。
(2)图中②脱氧核糖,①与②组成的物质称为鸟嘌呤脱氧核苷 ,④的全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3)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4)豌豆叶肉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的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A、T、G、C参与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A、U、G、C参与构成四种核糖核苷酸,所以它们参与形成的核苷酸共有8种。
(5)因为DNA分子是双链的,已知A占30%,那么T也占30%,G与C占的比例都是20%,G在双链占20% ,在一条链中占的最大比例就是40%,也就是G全在这条链上,而C全部在另一条链;若该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5.8%,那么A与T占全部碱基的64.2%,因为G=C,所以C占的比例为17.9% ,因为A=T,所以T占的比例为32.1%,我们设两条链中C与T占的比例分别为C1、C2、T1、T2,(C1+C2)/2=C,带入可得,(17.1%+C2)=17.9%×2,得C2=18.7%,(T1+T2)/2=T,带入可得,(32.9%+T2)=32.1%×2,的T2=31.3%,故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1.3%和18.7%。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C-G,T-A。
30.【答案】(1)不能确定;去甲基化;父方
(2)全为生长缺陷鼠;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1:1;Aa
(3)非编码RNA与该基因的mRNA结合,导致相应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导致生物体性状改变,进而判断该基因的功能
【解析】【解答】(1)存在有功能型的A基因和无功能型的a基因,A基因能促进小鼠正常生长,而a基因天此功能,即小鼠表现为生长缺陷,故Aa为正常型。根据图示可知,雄配子中印记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甲基化,由于雌鼠的A基因未甲基化,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的父方。
(2)让该生长缺陷雄鼠与任一雄鼠杂交,若该生长缺陷雄鼠基因型为aa,则子代一定含有无功能型的a基因,又由于雌配子中印记重建会发生甲基化,即使雌配子含有A基因也不表达,因此后代全为生长缺陷鼠;若该生长缺陷雄鼠基因型为Aa,其产生配子类型为A:a=1:1,由于雄配子中印记重建会发生去甲基化,因此后代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1:1。
(3)由于RNA是基因表达的媒介,科学家可通过向生物体内注入特定的非编码RNA,干扰生物体本身的mRNA,导致相应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使特定基因沉默,进而用于用于研究某个基因的功能。
【分析】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蛋白质,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导致了性状的改变。表观遗传影响的是基因的转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