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23年度
中考满分作文特辑
16,考区苏
真题回放
学问藏在
里
苏州
赏留园,觅得江南园林的故事;习方言,
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访
博物馆,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但它常常
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
请以“学问藏在
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7777
名师导写
苏州考区的中考作文题目一贯带有较浓的文学味道、文艺气息。比
如,2021年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2020年为“那些灿烂的细节”,
2019年为“我在
看太阳”,2018年为“什么是个好”,2017
年为“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2016年为“东风为我来”…今年也
不例外,以“学问藏在
里”为题,依然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智
慧芳香。
从苏州近年的命题形式来看,除了2019年采用半命题形式,其余年
份均采用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今年又回归到半命题形式,一定程度上,
给予了考生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要写好这篇文章,我们要细读导语。从导语中,我们要能提炼出关
键词句,“赏留园”“习方言”“访博物馆”,这意味着,我们要用心观
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去探寻,去发现”,这意味着,我们要用心
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导语中的立意指向关注考生自我的成长收获与生活感悟,体现了《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
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一导向。
122
16.考区
苏州
RE
E 。
真题
导写
素材
佳作
考场锦鲤系列图书
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必须紧紧围绕“学问”二字展开,“学问”这个
词比较大,难以操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能够做到“小中见大”
要善于“化大为小”。我们可以对“学问”二字进行解释、修饰、补充、
限定,如苏州园林里的“学问”、苏州交通工具里的“学问”、二十四节
气里的“学问”、“吴侬软语”(苏州方言)里的“学问”…我们还可
以关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从自身的经历和现实世界中发现“学问”
如自己学习吉他时须悟的“学问”,爬山、长跑时发现的“学问”…其
实,学问就是一种扣识、一种思考、一种智慧,一种我们从日常生活中
习得的道理和感悟。我们可写的对象非常丰富,学问的天地非常广阔,
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我们就一定能收获很多。
在选材上,考生可以考虑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正能量、
励志性的事件,要能体现“学问”二字。因为“学问”涵盖的内容太多了,
我们可以选择充满生机、希望、给人以教育意义的材料,止生活中积极、
乐观、阳光的素材进入我们的作文,给人鼓舞和正向激励。
素材参考
中华美食中蕴含着很深的传统文化。比如东坡肉就是根据苏东坡诗作中的记载
而制作成的。再比如寻常莱品中有众多文雅而有趣的称呼:凉拌黄瓜被称作“刀斩
青龙”;虾肉与猪肉为馅,摆放于蒸蛋上号为“群鱼追月影”…这些精致有趣的
菜名,为原本普通的莱肴平添了不少雅趣,走进美食,就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问。
从屈原的《离骚》中,我们能看到古代士大夫阶层高雅的精神追求;在班固的
《两都赋》里,我们能知道王朝复兴需要漫长的时间;从杜牧的《阿房宫赋》里,
我们明白了“以史为鉴”并非坐而论道,必须付诸行动…古人留下的华美文章中,
蕴藏着无数深刻的道理与学问。
苏州园林发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它如历史文化
长流,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当我们身处其中,历史的画面就如放映机一般不
断出现在我们眼前,深吸一口气,那是属于历史的气息。园林虽小,但其中的学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