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六年级第一次阶段检测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物能进行呼吸 B. 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 生物都能繁殖 D. 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2017年12月2日,由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我县历史上第一次马拉松比赛--半马赛成功举办。县内跑步爱好者1000余人参加比赛,比赛中运动员个个大汗淋漓,这体现生物的哪种特征( )
A.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B.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下列诗句中,体现不出生命现象的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春江水暖鸭先知
C.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刺鲀受到危险时,身体会鼓起,下列生物的生命现象与刺鲀相同的是( )
A. 枯黄的菜叶从植物体上脱落 B. 鲸时常浮出水面换气
C. 搬开海边的石头,小螃蟹会迅速逃走 D. 运动后人会排汗
下列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 能运动的物体一定是生物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 莲藕茎和叶柄有贯通的气腔,有利于吸收氧气
B. 干旱地区的植株根系相对较大,茎肥厚肉质,叶变成刺
C.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良气候
D. 秋天大雁南飞
蚯吲生活在土壤中,同时蚯呼的活动又能改良土壤,说明了( )
A.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独立的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D. 生物与环境无直接关系
水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属于哪种生物间的关系( )
A. 寄生 B. 竞争 C. 合作 D. 共生
农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 温度 B. 阳光 C. 土壤 D. 空气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
A. B.
C. D.
日常生活中说的“春兰秋菊”和“南橘北枳”,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
A. 光和温度 B. 温度和水分 C. 水分和光 D. 土壤和温度
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唯有葵花向日倾一一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一一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 )
A. B.
C.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间的()
共生关系 B. 合作关系 C. 竞争关系 D. 捕食关系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 ( )
A.鼠妇数量 B.光照 C.温度 D.湿度
50只 阴暗 30℃ 适宜
50只 阴暗 30℃ 适宜
A. A B. B C. C D. D
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纷纷落叶,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了( )
A. 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 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 松树与法国梧桐进行生存斗争 D. 松树比法国梧桐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下列谚语或诗句与对应的生物学解释不相吻合的是( )
A.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遗传现象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莲的根状茎(藕)和叶柄中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
B. 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到60毫米
C. 植物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
D. 变色龙会随环境改变体色
凝练隽永的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测量法
某兴趣小组想要了解大蜀山内红枫树的分布情况,该小组所要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测量法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及其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则应该否定原有的假设并重新作出假设。
B.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用录音机录音属于科学观察的方式。
C. 当调查的范围很大不能逐一调查时,应随意取样进行抽样调查。
D. 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同学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把它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乙同学发现了一只蟋蟀蹦了出来,赶快把它记录下来
C. 丙同学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于是把它删掉
D. 丁同学发现一只蜥蜴,感到害怕,决定不记录
大麦虫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大麦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大麦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30 只 明亮 10℃ 适宜
纸盒右半侧 30 只 阴暗 30℃ 适宜
左右两侧大麦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 30℃
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 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26.对于生活在野外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 )
A.田野里的植物、螳螂、青蛙和蛇等动物
B.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
27.下列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A.海带、青蛙、鳄鱼是水生生物
B.鲫鱼、河马、水稻是陆生生物
C.山蝎、当归、益母草是药用生物
D.牛、羊、哈巴狗是家畜
2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适应坏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秋末北方的树木纷纷落叶
D、海豚的体型和与相似
29.具有保护色的百灵鸟,可以避免肉食类鸟类的捕食,但易被嗅觉灵敏的狐狸捕食,说明了(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随意性 D.适应的遗传性
30.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14分)
31.(5分)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谚语或诗句,这些谚语或诗句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分析下面的谚语和诗句,请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______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是成百上千个个体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它们之间既存在种内斗争,也存在______关系,有利于生存。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蕴含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的特征;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的特征;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______现象。
32.(9分)(1)所有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______性;同时,环境的不断变化影响着生物的适应性,比如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色,这对它躲避天敌十分有利,但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反而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______性。
(2)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_____关系,其它窝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________关系,雨水是影响它们生活的________因素。(以上“因素”前请填“生物”或“非生物”)
三、实验探究题
33.(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我们知道鼠妇经常生活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下,那里的土壤是潮湿的,因此我们可以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十只鼠妇,干土,湿土,铁盒,纸板。
实验设计:以横轴中线为界,在铁盘内一侧放上一层湿土,一侧放上一层干土。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目的是设置_________实验。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_______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4)实施计划:请在上述的四个实验装置中,选择出合适的装置 ______________(填字母)
(5)分析数据:该组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干燥 0只 2只 2只 0只 2只
潮湿 10只 8只 8只 10只 8只
(6)应对以上数据做什么处理?____________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结束后,鼠妇应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
34.(7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如表是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表,请分析回答:
(1)人口普查从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看属于调查,调查时首先明确___,制定合理的___。
(2)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调查过程中要如实___。
(3)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整理,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自1982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年增长率呈现逐年___趋势。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___(多于、等于、少于)女性。
(4)近几年,我国人口增长率基本稳定在0.5%左右,全社会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稳定,基本达到___和谐发展。
35.(7分)某同学想探究“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这个问题,以下是他的设计思路与实验装置,请你帮他完成这个探究:
(1)根据查阅的资料和捕捉蚯蚓时的环境,该同学做出假设:土壤的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2)制订计划: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________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实验中________是变量。
(3)实验步骤:
①备一个盒子,以盒子中线为界,A侧底部铺上一层湿土,B侧底部铺上一层________;
②在A和B的中央各放入数量、形态、大小、活力相似的蚯蚓,盖上盒盖;
③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变量唯一,保证盒子两侧蚯蚓所需的其他条件要________:
④观察,记录:将盒子放在______环境中,几分钟后观察盒子两侧蚯蚓的生活情况。
(4)需要重复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