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冀中的地道战
看到课文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地道是什么样的?
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呢?
这些就是地道!!
筑
妨
略
侵
丘
侵略
省略
建筑
山丘
妨碍
我会写
堡
碉堡
党
党员
qiū
蔽
隐蔽
陷
陷阱
拐
拐弯
qīn
xiàn
bì
zhù
fáng
lüè
bǎo
guǎi
dǎng
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 )
( )
( )
( )
哪些内容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哪些内容介绍了地道战产生的原因?
哪些内容概括介绍了冀中的地道的规模和作用?
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里的构造?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 4自然段。
第 1自然段。
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的出口和地道里的通道?
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是怎样防火、防水、防
毒的?
( )
( )
( )
( )
哪些内容具体介绍了地道里是怎样通讯联络的?
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对地道战的评价?
第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第8自然段。
第7自然段。
第三部分( ):
第二部分( ):
写冀中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
“大扫荡”,创造了地道战。
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
4~7
写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8
划分层次并归纳各层大意。
第一部分( ):
1~3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目的是阻绝交通,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分层把握
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呢?
封锁沟 封锁墙 地道战
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修筑封锁沟和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扫荡”一词说明了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扫荡”一词指日本侵略军对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
这句话开门见山,交代了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过渡句)
这就是地道战。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总述地道的概况。
说明地道的作用一是保存自己,二是打击敌人。
总结上文,从侧面歌颂了冀中人民的智慧。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下文都是围绕“奇迹”展开的。“简直”突出地道战的多和广。
“奇迹”是什么意思?
“奇迹”是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这句话把“地道”比作“堡垒”,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地道在对敌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读第4自然段,你觉得地道“奇”在哪?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地道是怎样的?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安全、牢靠。
地道构造齐全、容量大。
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
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
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
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
闷,又不嫌暗。
可短期居住;有隐蔽的气孔,有阳光。
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保护自己
打击敌人
交代了地道出口的位置和特点。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迷惑洞
让敌人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
孑口
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一层是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式样和结构特点,想一想这一层还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怎样分?
地道的内部
地道的出口
两个部分
地道口外:位置隐蔽,堆满荆棘,设有陷坑。
地道口内:活道——“孑口”;
死道——地雷。
火攻、水攻、毒气攻
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
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取胜的关键是冀中人民团结一心,利用平原的特点,进行地道战争。具体表现在: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洞内设施较完备;出口隐蔽,虚实结合;洞内“孑口”多,防火,防水,防毒;设“有线电”等。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读到这里,你觉得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呢?
构造之“奇”
作用之“奇”
防御之“奇”
联络之“奇”
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
出口
气孔
地洞
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产生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式样
特点
打击敌人
保护自己
课外练习
1.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2.查阅资料或观看有关地道战的电影,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根据你搜集到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