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与品析,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思对国事的忧虑,对和平的渴望。
咏雪更是咏家风
诵公天山篇 流涕思一遇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四大边塞诗人之一(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行军,行营、军营。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故乡。原诗注:“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年(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创作背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
/
/
/
/
/
qiǎnɡ
bàn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所以呢,人们极其重视。在传统节日,人们的情感会被放大。那么我们在写作过程当中呢,其实也可以找特殊的典型的时间节点,这样的话,能够强化我们的情感表达和主旨的升华。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诗意:(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在战乱中)没有人能送酒来。
赏析:第一句中“登高”二字紧扣题中“九日”。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的风俗。
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诗意:我在远方怜爱故园长安中的菊花,(它们)应该靠近战场开放了。
赏析: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表明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这两句是想象之景,展示了一幅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残垣断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故园菊”代指故园长安,寄托着诗人的惜花和思乡之情,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怜爱,喜爱。
靠近。
诗句赏析
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诗人为什么“强”欲登高?“强”字包含了什么情感?
“强”是勉强的意思,包含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但是诗人因思念长安故园,以及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根本无心过节,透出些凄凉之意。
诗句赏析
2.遥怜故园菊,
问: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诗人什么情感?
修辞:用典。“遥怜故园菊”化用了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有次过重阳,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而诗人在战乱之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这两句是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无菊可赏,与前面“强欲登高去”的感伤苦闷相照应。
饮酒 其五
——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句赏析
3.应傍战场开
这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包含诗人什么情感?
写作手法: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坚贞不屈的菊花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实景
虚景
因实出虚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1.理解性默写。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借对菊的怜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重阳节登高却无人送酒,表现诗人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怜
应傍战场开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故园菊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运用了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陶渊明的典故。作用: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表现了诗人在战乱行军途中的凄苦境况。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①对菊花的怜惜;②对故乡的思念;③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关切);④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