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孟
子
鱼
我
所
欲
也
录
目
课程导入
壹
课文讲解
贰
课文梳理
叁
文言知识
肆
孟
子
程
导
入
课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儒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性善论。
一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xiè)也
故不为苟(gǒu)得也
死亦我所恶(wù)
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读准字音
听准字音
课文听读
分清句读
解
文
讲
课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课文朗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课文朗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得兼:同时得到。
所欲:所想要的/所喜爱的。
舍:舍弃
取:选取
课文讲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课文讲解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课文讲解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wù,厌恶,与“欲”相反。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课文讲解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
课文讲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莫:没有
何不用也:么手段不可用呢?
课文讲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课文讲解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事情比死亡更为严重(那就是“不义”)
课文讲解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非独:不仅仅。是心:这种本性。勿丧:不丢掉/不丧失。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课文讲解
课文朗读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蹴尔:用脚踢着。尔,助词。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课文讲解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课文讲解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课文讲解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课文讲解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种做法。已,停止,放弃。
之谓:相当于“称作”“叫做” 。
本心:天性,天良。羞恶廉耻之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课文讲解
梳
文
理
课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本文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 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课文梳理
4.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什么?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 由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概括出的成语是什么?它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课文梳理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课文梳理
你如何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的。
作者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人贪生怕死,见利忘义,在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抉择时,只有贤者才保有本心,才能舍生取义。
课文梳理
道理论证
课文梳理
正面
对比
论证
所欲甚于生
所恶甚于死
所欲莫甚于生
所恶莫甚于死
反面
正面
对比
论证
嗟来之食
万钟之禄
反面
举例论证
舍生取义
本心
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课文梳理
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课文梳理
历史上有许多人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赞歌,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事例,再写出两句有关的名句。
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宁死也不说出党的秘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
课文梳理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课文梳理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伤害,对生命的威胁。
课文梳理
文
言
识
知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 故患有所不辟也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 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避”,躲避
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吗
通“向”,原先,从前
通假字
两种东西都得到
苟且求得,只为求活
超过 ,胜过
祸患
假如,假使
丧失
践踏
认为值得
重点词语
1. 二者不可得兼
2. 故不为苟得也
3. 所欲有甚于生者
4. 故患有所不辟也
5.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6. 贤者能勿丧耳
7. 蹴尔而与之
8. 乞人不屑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 给予
修饰: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
并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转折: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与
2.而
一词多义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所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命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翻译课文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不丧失罢了。
翻译课文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如果见了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翻译课文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穷困的人受到我的恩惠而感激我吗?
9、乡为身死而不受
原先为了义宁愿死也不接受
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
翻译课文
观
感
谢
看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