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8 13:0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中诗人情感的变化。
3.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4.背诵全诗,准确默写
知识回顾——关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知识回顾——关于李白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4岁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29岁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42岁的李白经过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的推荐,玄宗授职翰林院士
奸佞当道
赐金放还
43岁
重病而逝
李白的一生【61岁】
与友畅饮
作将进酒
51岁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在此借饮酒来发泄胸中郁闷已久的不平之气。
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借酒助兴,灵感纷来;或借酒消愁,排遣抑郁之感;无数名篇佳句,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酒 与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5.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6.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字音、字词
恣 ( )
欢谑( )
沽酒( )
斟酌( )
千金裘( )

xuè

zhuó
qiú
将进酒( )
金樽( )
烹羊( )
岑夫子( )
馔玉( )
qiāng
zūn
pēng
cén
zhuàn
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初读感悟
找出诗歌中表达情感的字词。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可曾看到滚滚的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黑发到了暮年已是雪白一片。
思考
第一二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起兴——先咏河水再抒发情感。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对比——以头发的朝晚变化进行对比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译文
人生得意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空对明月。
天生我材必定会有有用的时候,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应当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思考
此处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
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了李白的那种高度的自信、旷达与豪放。
译文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此句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李白在酒中渐渐的找回自我,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呼朋唤友侃侃而谈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使得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有一些咄咄逼人的感觉,加快了诗歌的旋律,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动。
译文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听佳音吃美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愿醒来。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斗酒十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思考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
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用孔子、孟子、屈原等“古来圣贤”不被重用,来自我安慰。也是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思考
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作者有感于自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怀才不遇,有志难展。这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译文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我要与你一起来消除这万古的情愁!
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花马,千金裘”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
思考
如何理解“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尽兴来”,原本是应当高兴的时候,然而这种愁却不消反长。是因为这种欢快只能用酒来麻醉,甚至这种短暂的欢乐也被“愁”这股力量一触即断,在恣酒欢乐中诗人猛然发现,“愁”就像一个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他。
思考
文章中的情感分为几个层次?





开头两句表现时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悲;“人生”到“三百杯”是欢,在诗人看来,朋友聚会也同样是人生快事;“岑夫子”至“倾耳”酒酣时引吭高歌,诗人情感达到狂放的境界;“钟鼓馔玉”至“欢谑”写激愤之情;从“主人”到结尾的愁之重、欢之浓,一醉方休。
作者为何而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被重用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艺术特色
(1)感情一波三折,酣畅淋漓





诗中有些夸张用数字来表现,如“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斗酒十千”表现酒价昂贵,“万古愁”表现愁思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从空间上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从时间上极言人生短促,且形成正反向对比效果。这些夸张都借助于思接千里贯通古今的大胆奇特想象,体现了豪放飘逸的诗风。
(2)想象大胆奇特,极尽夸张
诗起即气势磅礴,狂放不已: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浓缩于昼夜之间,悲叹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由狂放而显沉郁。
(3)语言狂放沉郁
古来圣贤“唯有饮者留其名”,举出“陈王”曹植,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深广的忧愤与自信,这种主旨至此就全清楚明白了。以人生苦短之愁开篇,以借酒消愁之句收尾,可谓前呼后应。
(4)用典清楚明白,首尾呼应
艺术特色
(1)《将进酒》中写曹植设宴饮酒、豪情满怀的两句:“ , 。”
(2)《将进酒》中“ , ”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3)《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 , 。”
(4)《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 , 。”
(5)《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了黄河的浩大声势的诗句:“ , 。”
(6)《将进酒》中突出表现诗人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 , 。”
(1)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4)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6)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短暂的名句,如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李白《将进酒》“ ,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3)《将进酒》中的“ , ”,表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他对此不再抱有幻想而逃于酒乡。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1.李白《将进酒》中“ ”一句,可以看出诗人酒量之大,酒气之豪;“ ”一句表达永远沉醉酒乡的愿望,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激。
2.李白在《将进酒》中,质疑元丹丘说钱少,告诉他应该毫不犹豫地买酒来喝的诗句是“ , ”。
3.李白《将进酒》中,用夸张手法写自己要豪饮的句子是“ ”,用夸张手法写曹植狂饮的诗句是“ ”。
4.李白《将进酒》中,“ , ”两句,表现作者蔑视权贵,而又无改变现实,只能以消极的办法反抗。
(1)会须一饮三百杯 但愿长醉不复醒
(2)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3)会须一饮三百杯 斗酒十千恣欢谑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