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到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乱的时代。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掌握西周灭亡、东周建立、诸侯争霸等的线索和史实关联。从春秋争霸图了解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关系;认识铁器、牛耕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奴隶社会的解体,认识到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虽然使社会动荡不安,但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核心素养目标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温故导入
“春秋”:因与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劳动工具改进
春秋时期
远古时期
夏商周时期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石器,骨器硬度不够,不耐用;青铜虽然硬,但比较脆,容易断;铁器质地坚硬,很锋利,适合制造农具。
“铁器坚利,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盐铁论·水旱》
“春秋之期,民用铁器耕作。”——《管子》
1、农业的发展
耕作方法的进步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变
使用耒耜骨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材料一:冉耕(孔子弟子),别号伯牛;司马耕(孔子弟子),字子牛;姓牛名子耕(晋国大力士)。
材料二:“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牛),为畎亩(quǎn 田间,田地)之勤。”
——《国语 · 晋语》
春秋牛尊(现藏上海博物馆)
①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合作探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历史意义(作用)
春秋时期,由于农具的进步,各诸侯国都开始了垦荒的高潮。垦荒的结果使黄河流域凡是当时具备条件的土地全部开垦。
——《简明春秋史》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先进的冶铁业
勾践剑 夫差矛
湖北荆州“丝绸宝库”马山一号楚墓
精美的漆器
青铜业: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冶铁业: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纺织业和漆器: 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
材料一:《管子·地数》载齐国“聚庸而煮盐”,成为国家重要经济收入之一。
材料二:《汉书·地理志》载齐国能“织作冰纨绮秀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3、商业的发展:
交换市场
金属货币
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战国策·东周》载:齐桓公“宫中七市”。
铜钱是春秋时期使用最为普及、流通最为广泛的钱币,根据其不同的形制,大致可以分为布币、刀币、圆钱、蚁鼻钱四大类。
春秋末叶,金玉其车,交错其服的富商大贾往来各国,春秋时代商人最具代表的人物是范蠡、子贡。
农业发展
手工业规模扩大
商业活跃
经济迅速发展
王室衰微
诸侯崛起
思考: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二、王室衰微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层层分封人口和土地
诸侯向周王缴纳贡物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王命,诸侯各自为政
设立郡、县,自行委派官员
不再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没地
没臣
没权
没钱
春秋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方面会有何变化?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
私田出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公田,又叫井田制。
分封制存在的基础)
矛盾
分封制瓦解
公元前770年,登上王位的周平王宜臼在郑武公、晋文侯和秦襄公的护送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宗周的贵族大臣们都随同迁往,临行之时,周平王封护送有功的秦襄公为诸侯,封赐的土地是被犬戎占据的宗周故地,周平王许诺,秦如果能够赶走犬戎,就领有其地,狼狈而走的周王室已经拿不出真实的土地封立诸侯了,这时的宗周故地,宗庙宫室尽毁,满目疮痍。直到21年后,秦文公才从犬戎手中收复岐周故地。
——《中国通史》解说词
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
——-《左传·桓公五年》
据《左氏·春秋传》记载:公元前707年,年轻气盛的周桓王亲自率领陈、 蔡、卫等国的军队与郑国在今天的长葛一带展开了战役,结果王室惨败,连桓王也被庄公的猛将祝聃射中了肩膀,王室顿时威严扫地!
名称 土 地 兵 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阅读西周和东周王室实力的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东周
直辖
方圆千里
直辖
方圆百里
直辖
14万人
直辖
几千人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人口所剩无几,
财力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
有最高的地位
天子成为傀儡,
依靠强大的诸侯
王室衰微
三、诸侯争霸
周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斗争。当时民族矛盾也有所发展。
材料研读: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
1、背景:
2、征战的名义:
尊王攘夷
“尊王”只是各国为争霸打着的一个幌子,本质上讲是诸侯取代周天子的地位,获得对其他诸侯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支配权力。
尊王
攘夷
攘夷: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袭扰。
材料链接:春秋时,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号令诸侯抵抗……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 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3、经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越王勾践
4、主要霸主
【材料2】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
旗号,号令诸侯。
海洋
海洋
【材料1】
“齐国是东方一
个大国,临海,
盛产鱼盐矿藏,
经济富庶。
——朱绍侯《中国
古代史》
自然资源丰富
,经济富庶
任用管仲
成功改革
打着“尊王攘夷”旗号,号令诸侯
合作探究: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温馨提示:可从齐国的地理位置、齐桓公的政策等方面思考)
春秋首霸——齐桓公
称霸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齐襄公死后,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哥哥公子纠争夺国君之位,公子纠派管仲带兵堵截小白,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小白假装倒地而死,公子纠过了六天才回国,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继位,成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拜相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名重耳,曾经在外流亡多年,得到楚成王的帮助。离开时他承诺,以后他做了晋国国君,如果晋楚两国交战,晋军定会退避三舍,以报答恩情。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相遇。晋文公信守诺言兵退三舍,实为诱敌深入,之后大败楚军,这就是城濮之战。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其霸业显赫超过了齐桓公。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诚信:实现诺言,报答恩情;聪慧: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晋文公死后,晋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的霸权。
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
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成为新的中原又一霸主。
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大夫伍举冒死进谏,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此后,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等担任要职,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后来,楚庄王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问鼎中原。之后,楚庄王北上与晋交锋,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军,实现了饮马黄河,称霸中原的抱负!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越
吴
齐
晋
楚
宋
秦
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阖闾及越王勾践也都先后称霸一时。 吴王阖闾任用楚人伍子胥和齐人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 吴王夫差时,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十年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终于于前473年破吴都,灭吴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不忘国耻,胸怀大志,发愤图强。
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秦穆公
材料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5、春秋时期的争霸的影响
①诸侯国数量减少,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材料七国本身都是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七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趋向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
——张岂之《中国历史》
②促进了民族大交融,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材料链接:春秋时,诸侯国为了能在战争中取胜或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以增强实力。如: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③推动各国变法图强,促进社会变革,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孟子(BC372-BC289)
据《春秋》记载,在242年间,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52个诸侯国被灭,列国进行的战争共483次。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盟会实际上是大国对小国的掠夺。……此外,小国人民还得为大国统治者服兵役和劳役。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④争霸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
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战国策》
争霸性质(实质):奴隶主贵族之间,大国兼并小国的掠夺战争,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本课小结
1.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具体表现在( )
①青铜业 ②煮盐业 ③冶铁业 ④漆器制作 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C
检测提升
2.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了( )
A.农业生产巨大进步
B.手工业生产工艺成熟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各国君民能和平相处
C
3.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郑国在繻葛大败周王室联军的一次战争。此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B.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
C.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
D.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
B
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仅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朝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微
D
5. 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