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3.7.3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每年的3月14日是我国的“植树节”。4棵苗木中,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2.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涵养水源 C.美化环境 D.净化空气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
A.森林覆盖率少 B.外来物种引入
C.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土地沙漠化
4.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已达92亿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
B.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为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C.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D.每年的6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5.下列对校园绿化设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要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 生机勃勃 和谐美好的环境
B.一定要种植一些珍稀的植物
C.选择一些具有环保作用的植物
D.减少地面的裸露,避免起风时尘土飞扬
6.美丽的校园需要有良好的绿化。下列关于校园绿化、美化的设计,错误的做法是( )
A.种植一些珍稀树木 B.种植不同季节开花的花卉
C.教室周围密植高大乔木 D.选择对有害气体抗性强的树种
7.“三北”防护林工程包括几个骨干工程( )
A.5个 B.9个 C.8个 D.12个
8.习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发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的倡议。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达成这一目标的是( )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湖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垃圾分类
9.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 )
A.涵养水源 B.防风固沙
C.侵占人类空间 D.保持水土
10.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大力培养水生生物
B.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C.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D.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
二、综合题
11.我国河北塞罕坝曾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今天已建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成为首都和华北的水源卫士、风沙屏障,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世界誉为绿色发展的范例。
(1)造成昔日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主要原因是 。
(2)在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塞罕坝的森林在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 ”和“地球之肺”之称。
(4)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 。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校园绿化的建议: 。
12.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1)根据图示,请找出植被面积和荒漠面积的变化规律。
(2)你认为有哪些人为因素造成了这个结果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天然的“蓄水池”、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据研究表时,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面高7倍。森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将 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2)树木依靠根尖的成熟区的 吸收大量降水,与其根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3)森林能增加大气湿度,是通过 作用来完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所以我们应积极参加 的活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14.“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某市有许多农民因种植大棚蔬菜而脱贫致富。如图甲表示大棚西瓜叶片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情况,乙图为西瓜叶肉细胞结构图,图表示西瓜大棚内一天24小时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水蒸气是通过图乙叶片的 运输来的,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叶进行 所产生的拉力,然后通过叶片上的 排出植物体。
(2)图甲中C过程是植物进行 作用,由图丙分析可知:12时至18时,西瓜植有机物含量 (填减少或增加);图示的24小时内,西瓜植株中有机物积累在 时左右最多。
(3)图甲中A过程是植物进行 作用,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线粒体中。
(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一氧平衡。为使们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更清新,我们应该 。
15.请根据下面的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而森林又是地球上最大的植物群落,因此,森林可以看成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中国政府提出的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被国际社会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
(1)森林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储碳库”? 。
(2)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森林能吸收大量的 ,具有 (填“减弱”或“增强”)地球温室效应的作用。
(3)森林犹如绿色水库,植物的根 水分,再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促进了生物圈的 循环。
(4)5棵树可意会为“森林”,绿化祖国是我们的责任,你应该怎样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3.7.3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每年的3月14日是我国的“植树节”。4棵苗木中,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幼苗移栽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吋,需要帯大的土坨,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減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移栽吋去掉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故D符合题意。
2.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涵养水源 C.美化环境 D.净化空气
【答案】A
【解析】树木的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植物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树木的枝叶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且还有过滤和吸收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树木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因此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而我国建设“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想防风固沙,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
A.森林覆盖率少 B.外来物种引入
C.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土地沙漠化
【答案】B
【解析】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是指外来的或者非本地的物种对农林牧渔业的生产、自然环境、人畜健康造成的危害。
4.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已达92亿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
B.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为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C.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D.每年的6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答案】D
【解析】A、我国的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占据了我国植被的主体,A正确;
B、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为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B正确;
C、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经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C正确;
D、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D错误;
5.下列对校园绿化设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要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 生机勃勃 和谐美好的环境
B.一定要种植一些珍稀的植物
C.选择一些具有环保作用的植物
D.减少地面的裸露,避免起风时尘土飞扬
【答案】B
【解析】A、校园绿化要设计出一个积极向上、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意境,有利于学生进行健康、舒适的校园生活,A正确;
B、校园绿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尘土飞扬,同时增加绿色植物,不一定要种植珍稀植物,B错误;
C、选择一些具有环保作用的植物,在校园里进行合理的绿化,C正确;
D、在校园里进行绿化,是为了减少地面的裸露,避免起风时尘土飞扬,D正确;
6.美丽的校园需要有良好的绿化。下列关于校园绿化、美化的设计,错误的做法是( )
A.种植一些珍稀树木 B.种植不同季节开花的花卉
C.教室周围密植高大乔木 D.选择对有害气体抗性强的树种
【答案】C
【解析】A、对校园进行绿化,可以种植一些珍稀树木,A正确。
B.校园美化,可以结合季节开花综合选择,四季有绿,三季有花,B正确。
C.校园绿化要错落有致,但不要在教学楼临窗处选择种植高大的乔木,这样会阻挡光线,对室内采光不利,C错误。
D.可以选择种植可吸收有害气体的绿化树种,净化空气,D正确。
7.“三北”防护林工程包括几个骨干工程( )
A.5个 B.9个 C.8个 D.12个
【答案】C
【解析】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按照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建设面积406.9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建林3508.3万km2。
8.习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发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的倡议。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达成这一目标的是( )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湖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垃圾分类
【答案】C
【解析】A、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美化环境,有利于“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A正确;
B、退耕还湖是为了保持一种生态平衡,是一种维护生态环境的做法,B正确;
C、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需要砍伐很多树木,降低环境的自净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C错误;
D、垃圾可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可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9.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 )
A.涵养水源 B.防风固沙
C.侵占人类空间 D.保持水土
【答案】C
【解析】A、森林能够涵养水分。森林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一般为15%~40%,林下苔藓、枯枝落叶层对降水还可以进行再截留,并且森林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分渗透性。据研究,某地一个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水区,在干旱季节其水流量较无林小溪水区高4倍左右,A正确;
B、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可见,森林能够阻挡风沙,净化环境,B正确;
C、森林对人类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直接价值,故“侵占人类空间”的观点错误,C错误;
D、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庞大的根系不但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大量的水分,还可以固定土壤,利用根系的这种特点可以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所以,森林可以保持水土,D正确。
10.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大力培养水生生物
B.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C.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D.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
【答案】B
【解析】黄河的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运行过程不协调。黄河65%的水量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而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因此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
11.我国河北塞罕坝曾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今天已建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成为首都和华北的水源卫士、风沙屏障,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世界誉为绿色发展的范例。
(1)造成昔日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主要原因是 。
(2)在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塞罕坝的森林在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 ”和“地球之肺”之称。
(4)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 。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校园绿化的建议: 。
【答案】(1)乱砍滥伐
(2)自动调节
(3)绿色水库
(4)植树节
(5)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在树种上选择价格适宜形态、大小、色彩适合,疏密相间,协调自然(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由于植被被破坏,动物得以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动物将迁居或死亡,因此乱砍滥伐(掠夺式开发)是造成昔日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乌无栖树”的主要原因。
(2)一般情况下,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4)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5)校园绿化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设置具备育人功能的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对校园绿化可以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在树种上选择价格适宜、形态、大小、色彩适合,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不放过边边角角,对校门口、楼后等待绿化的地方进行了整翻、移栽。为提高绿化率,对已有草坪进行杂草清理和整理补苗,清除影响校园环境绿化的枯枝败叶。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的同时,养护好花木,为了进一步管理好学校已有的这些树木,学校安排定期浇水施肥,认真做好校园花草树木的修剪整理工作。
12.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1)根据图示,请找出植被面积和荒漠面积的变化规律。
(2)你认为有哪些人为因素造成了这个结果
【答案】(1)植被面积减少,荒漠面积增多。
(2)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人类活动侵占绿地面积造成绿地减少
【解析】(1)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根据图示,能够找出植被面积和荒漠面积的变化规律是:植被面积减少,荒漠面积增多。
故填: 植被面积减少,荒漠面积增多
(2)结合分析可知,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人类活动侵占绿地面积能都是造成绿地减少的人为因素。
故填: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人类活动侵占绿地面积造成绿地减少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天然的“蓄水池”、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据研究表时,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面高7倍。森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将 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2)树木依靠根尖的成熟区的 吸收大量降水,与其根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3)森林能增加大气湿度,是通过 作用来完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所以我们应积极参加 的活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答案】(1)光合;光能
(2)根毛
(3)蒸腾
(4)二氧化碳;植树造林
【解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
(3)蒸腾作用对自身意义:蒸发水蒸气,带走热量,降低植物的体温,避免被高温灼伤。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对生物圈的意义: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促进水循环。
(4)地球上广泛分布着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他们不断的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我们应多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14.“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某市有许多农民因种植大棚蔬菜而脱贫致富。如图甲表示大棚西瓜叶片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情况,乙图为西瓜叶肉细胞结构图,图表示西瓜大棚内一天24小时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水蒸气是通过图乙叶片的 运输来的,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叶进行 所产生的拉力,然后通过叶片上的 排出植物体。
(2)图甲中C过程是植物进行 作用,由图丙分析可知:12时至18时,西瓜植有机物含量 (填减少或增加);图示的24小时内,西瓜植株中有机物积累在 时左右最多。
(3)图甲中A过程是植物进行 作用,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线粒体中。
(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一氧平衡。为使们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更清新,我们应该 。
【答案】(1)叶脉;蒸腾作用;气孔
(2)光合;增加;18
(3)呼吸
(4)多植树造林
【解析】图乙中①表示上表皮,②表示叶肉,③表示叶脉,④表示下表皮,⑤表示气孔。
(1)植物体根、茎、叶脉中的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导管运往植物体各处。当水分通过叶脉来到叶片时,会以水蒸气状态由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2)图甲中C过程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观察图丙可知:12时至18时,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减少,说明这一阶段西瓜植株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因此这一阶段西瓜植株有机物含量增加。图示的24小时内,18时以后二氧化碳含量开始增加,说明之后西瓜植株呼吸作用强度开始大于光合作用,所以18时左右,西瓜植株中有机物积累最多。
(3)图甲中A过程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细胞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4)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所以为使我们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更清新,我们应该多植物造林。
15.请根据下面的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而森林又是地球上最大的植物群落,因此,森林可以看成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中国政府提出的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被国际社会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
(1)森林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储碳库”? 。
(2)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森林能吸收大量的 ,具有 (填“减弱”或“增强”)地球温室效应的作用。
(3)森林犹如绿色水库,植物的根 水分,再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促进了生物圈的 循环。
(4)5棵树可意会为“森林”,绿化祖国是我们的责任,你应该怎样做?。
【答案】(1)森林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
(2)二氧化碳;减弱
(3)吸收;蒸腾;水
(4)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因为森林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储存起来,所以,森林可以被称为“储碳库”。
(2)温室效应: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最终可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所以,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森林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具有减弱地球温室效应的作用。
(3)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其意义有:促进了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及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了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高温灼伤;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所以,森林犹如绿色水库,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4)绿化祖国就是:扩大植被面积,减少各种污染,人人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5棵树可意会为“森林”,绿化祖国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