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综合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综合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08 14: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综合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将5mol/L的溶液a mL稀释至b mL,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 C. D.
2.现有500mL1mol·L-1的H2SO4溶液,下列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A.取出50mL该溶液,其中c(SO)=0.1mol·L-1
B.取出50mL该溶液,加蒸馏水配制成100mL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9.8g
C.取出10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所得气体的体积为2.24L
D.取出5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完全反应,可得11.65gBaSO4沉淀
3.关于溶液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480mL0.1mol/LCuSO4溶液,需要称量CuSO4 5H2O晶体12.0g
B.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稀释后立即转入容量瓶中
C.称量5.3g碳酸钠固体时,若将称量物和砝码放反,将会使称量结果偏小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可使配制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4.把5%的Na2CO3溶液蒸发掉64.3 g水后,溶液变为31 mL,浓度变为14%,则浓缩后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8.52 mol/L B.1.52 mol/L C.4.26 mol/L D.3.04 mol/L
5.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活塞隔成左、右两室,左室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氧气,右室充入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同时引燃左右两室的混合气,反应后恢复到室温。反应前后活塞位置如图所示,则右室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①1∶1;②1∶3;③1∶2;④3∶1(液态水的体积忽略不计)。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6.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熔点为190℃,其分子式为。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为
B.标准状况下,维生素C的摩尔体积为
C.维生素C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
D.维生素C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4.5%
7.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某同学购买了一瓶84消毒液,其包装说明如图所示。
基本信息:含质量分数为25%的NaClO、1000mL、密度 使用方法:稀释100倍后使用 注意事项:密封保存,易吸收空气中的、而变质
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B.该瓶84消毒液能吸收空气中44.8L的(标准状况)
C.该84消毒液稀释100倍后,约为
D.参考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质量分数为25%的NaClO的84消毒液,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9g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钠块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可析出单质铜
B.等量的分别与足量水,反应放出等物质的量的
C.氯水、漂白粉、84消毒液均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不同
D.加热条件下,2.3g Na与11.2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9.配制250mL0.10mol·L-1的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
10.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
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
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
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加热进行实验,将产物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11.将VL含Cu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xmolKOH的溶液,恰好使Cu2+完全转化为Cu(OH)2沉淀;另一份加入含y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SO42 完全转化为BaSO4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Na+的浓度为( )
A.mol·L 1 B.mol·L 1
C.mol·L 1 D.mol·L 1
12.欲配制100mL1.0 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①将14.2 g Na2SO4,溶于100mL水中
②将32.2g Na2SO4 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3.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它的分子式为C15H22O5。NA表示阿伏加 德罗常数,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等于282 B.14.1g青蒿素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05NA
C.1mol青蒿素完全燃烧,生成11NA个H2O D.10g青蒿素中
14.“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molN2的体积为22.4L
B.将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其浓度为1mol/L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10mL2mol/LH2SO4溶液中取出的5mL溶液,其浓度为1mol/L
15.某化学教师为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发生的反应为2Na+Cl22NaCl
二、实验题
16.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作答:

(1)写出图中实验操作的名称:③ ,④ 。
(2)装置③④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 ,c 。
(3)使用③做蒸馏实验时蒸馏烧瓶中除液体试剂外还需加入 ,作用是 。
(4)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酒精灯使用结束后,应立即吹灭
B.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浓溶液清洗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取用溶液时,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应把多余的试剂倒入原试剂瓶中
E.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
F.使用分液漏斗前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17.某同学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做了以下探究,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A装置做发生装置,还需改进的地方是 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适宜时机是 。
(3)实验室用C装置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它与B相比,其的优点是 。
(4)用C和D组装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则C应与D中的导管 (填“a”或“b”)相连。若实验中用的多孔隔板是铁质的,则对实验的影响是 。
(5)装置D除了用于收集气体,还有其他用途。例如,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可在D中装入适量的 (填试剂的名称),混合气体从 (填“a”或“b”)端进入。
三、工业流程题
18.为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以电石渣[主要成份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氯化时存在Cl2与Ca(OH)2作用生成Ca(ClO)2的反应,Ca(ClO)2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少量Ca(ClO)2受热分解为CaCl2和O2。
(1)下列措施可以提高氯气利用率的是 (填序号)。
A.提高通入Cl2的速率   B.充分搅拌浆料   C.氯化时控制电石渣过量
(2)“氯化”中Cl2转化为Ca(ClO3)2的总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有两种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5) 。
(3)活性炭的作用是 。
(4)下图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转化”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在低温下可析出KClO3晶体的原因 。
(5)“分解比”是衡量氯化程度的标准,氯化后溶液中CaCl2总质量与Ca(ClO3)2总质量的比值称为“分解比”,分解比的理论值是 (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下图为分解比与氯化温度的关系,分解比的数值随氯化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
19.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SO4和少量Na2SO4。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请根据下列流程图,完成回收硫酸亚铁和铜的实验方案。(可供选择的试剂为铁粉、稀H2SO4、NaOH溶液等试剂)
(1)操作a的名称为 ,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需要 。
(2)固体E的成分为 ,加入试剂④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入试剂①的目的是 。
(4)从溶液D和溶液G中得到FeSO4·7H2O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 、 、洗涤、干燥。
(5)若废水中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钠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c(Cu2+)=0.1mol/L,c(Fe2+)=0.4mol/L,c(SO42-)=0.6 mol/L,已知氢离子浓度忽略不计,则c(Na+)为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5mol/L的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有,解得,,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C。
2.D
【详解】A.溶液的浓度与体积无关。取出50mL该溶液,其中c(SO) =c(H2SO4)=1mol·L-1,A错误;
B.取出50mL该溶液,加蒸馏水配制成100mL溶液,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1/2:为0.5mol·L-1,其中所含溶质0.100L×0.5mol·L-1=0.05mol,则所含硫酸质量为,B错误;
C. 取出100mL该溶液,其中所含溶质0.100L×1mol·L-1=0.1mol,加入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所得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但不知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故体积不一定2.24L,C错误;
D. 取出50mL该溶液,其中所含溶质0.050L×1mol·L-1=0.05mol,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完全反应,所得BaSO4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可得BaSO4沉淀,D正确;
答案选D。
3.C
【详解】A.没有480mL的容量瓶,实际应配制的是500mL溶液,需要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0.5L×0.1mol/L×250g/mol=12.5g,故A错误;
B.浓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不冷却立即转移定容,溶液冷却后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大,故B错误;
C.若称量物和砝码放反,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称量5.3g碳酸钠固体时,将物质和砝码放反,实际称量的碳酸钠的质量为4.7g,即称量的碳酸钠质量偏小,故C正确;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B
【详解】假设5%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为m g,由溶液在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m g×5%=(mg-64.3 )g×14%,解得m=100 g,故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m(Na2CO3)=100 g×5%=5 g,其物质的量n(Na2CO3)==0.0472 mol,故浓缩后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52 mol/L,故合理选项是B。
5.C
【详解】反应前,活塞处于容器的中间,左、右两室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因为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设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均为2mol,所以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总物质的量为4mol。根据,可知氧气过量。反应后右室中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左室中气体物质的量的3倍,所以右室中有3mol气体。设反应前右室中CO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O2的物质的量为。,当CO过量时,O2全部反应,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解得,即反应前CO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O2的物质的量为1mol,CO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当CO全部反应,O2有剩余时,根据反应方程式有,解得,即反应前CO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O2的物质的量也为2mol,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以①④正确,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B
【详解】A.根据给出的维生素C的分子式可知其摩尔质量为,A正确;
B.维生素C的熔点为190℃,故在标准状况下维生素C是固体,B错误;
C.维生素C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3:4,C正确;
D.维生素C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D正确;
故答案为:B。
7.B
【详解】A.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A项正确;
B.该瓶84消毒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NaClO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则4mol NaClO可消耗4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B项错误;
C.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浓度约为,将其稀释100倍后,NaClO的浓度是原来浓度的,故稀释100倍后,约为,C项正确;
D.配制时应使用500mL的容量瓶,则配制500mL含质量分数为25%的NaClO的84消毒液需要,,D项正确。
答案选B。
8.B
【详解】A.在水溶液中,Na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不会析出单质铜,A错误;
B.由Na2O2与水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 Na2O2分别与足量水、CO2反应均生成0.5molO2,B正确;
C.氯水、漂白粉,84消毒液的漂白原理相同,均为强氧化作用,C错误;
D.题干未注明O2是在标准状况下,D错误;
故答案为:B。
9.C
【分析】分析试题:根据 ,判断不当操作对n、V的影响,进而判断溶液浓度的变化。
【详解】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会导致n减小,溶液浓度偏小,A错误;
B.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B错误;
C.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C正确;
D.定容且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此时有少量溶液残留刻线上方,浓度不变,属于正常现象,但又补充了水,会导致V增大,浓度偏小,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碳酸氢钠立即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生成二氧化碳速率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选;
B.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选;
C.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选;
D.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加热时碳酸钠不分解,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选;
故答案C。
【点睛】考查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性质,明确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区别即可解答, 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包括:①溶于水并观察现象,溶解度较大其溶于水放热的是碳酸钠,溶解度较小且水温无明显变化的是碳酸氢钠;②溶于水加热,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气泡产生且有白沉淀的是碳酸氢钠,无变化的是碳酸钠;③用pH试纸或pH计测试其pH值,碱性较强的是碳酸钠,碱性较弱的是碳酸氢钠;④溶于水并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碳酸钠,无变化的是碳酸氢钠;明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步骤,为易错点。
11.B
【详解】将VL含Cu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溶液的浓度相同,一份加入含xmolKOH的溶液,恰好使Cu2+完全转化为Cu(OH)2沉淀可知n(Cu2+)=n[Cu(OH)2]=n(KOH)=mol;另一份加入含y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SO42 完全转化为BaSO4沉淀,则n(Na2SO4)=(y-)mol,n(Na2+)=2(y-)mol,因此VL溶液中c(Na2+)==mol/L;
答案选B。
12.B
【详解】①14.2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故①错误;
②32.2gNa2SO4 10H2O物质的量为=0.1mo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c==1.0mol L-1,故②正确;
③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0ml×5mol/L=100ml×c(硫酸钠),则c(硫酸钠)=1.0mol/L,故③正确;
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13.B
【详解】A.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则其摩尔质量等于282,故A正确;
B. 14.1g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则含氧原子数目为0.25NA,故B错误;
C. 1mol青蒿素完全燃烧,根据氢原子守恒,能生成11molH2O,即11NA个H2O,故C正确;
D. 青蒿素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5:5,则,故D正确;
故选B。
14.C
【详解】A.标准状况下,1molN2的体积约为22.4L,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故A错误;
B.将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溶液体积不是1L,因此浓度不是1mol/L,故B错误;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C正确;
D.10mL 2mol/LH2SO4溶液中取出的5mL溶液,其浓度仍为2mol/L,故D错误;
答案:C。
15.C
【详解】A、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故A正确;
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故B正确;
C、钠的焰色为黄色,灼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故C错误;
D、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 2NaCl,故D正确;
故选C。
16.(1) 蒸馏 分液
(2) 冷凝管 分液漏斗
(3) 沸石(或碎瓷片、碎玻璃片) 防止暴沸
(4)CF
【详解】(1)根据装置特点可判断图中实验操作③是蒸馏,④是分液。
(2)根据仪器构造可知a是冷凝管,c是分液漏斗;
(3)使用③做蒸馏实验时蒸馏烧瓶中除液体试剂外还需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碎玻璃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4)A.酒精灯使用结束后,应立即用灯冒盖灭,A错误;
B.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B错误;
C.分液时为防止试剂相互污染,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正确;
D.取用溶液时,发现取量过多,应把多余的试剂倒入指定容器中,D错误;
E.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易吸水,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需要放在小烧杯中称量,E错误;
F.分液漏斗带有活塞,使用分液漏斗前要检查其是否漏水,F正确;
答案选CF。
17.(1) 试管 长颈漏斗
(2) 2KMnO4K2MnO4+MnO2+O2↑ 应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3)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4) a 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气体不纯
(5) 浓硫酸 a
【详解】(1)据图可知①是试管,②是长颈漏斗;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使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可以使用的药品是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水槽,应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E是排水法收集气体,使用此方法时,需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3)C装置中的多空隔板,能起到使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作用,即能起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作用;
(4)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会沉在集气瓶的底部,故应该从a端进气;若实验中用的多孔隔板是铁质的,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气体不纯;
(5)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可在D中装入适量的浓硫酸,混合气体从a端进入,干燥更充分。
18.(1)BC
(2)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
(3)吸附多余的氯
(4)低温下KClO3的溶解度最
(5) 2.68 升 温度Ca(ClO)2分解增多,使CaCl2的量变多,Ca(ClO3)2的量变少
【分析】电石渣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通入Cl2氯化生成氯酸钙,然后加入氯化钾转化为氯酸钾,据此解答。
【详解】(1)A.提高通入Cl2的速率,导致部分氯气来不及反应而损失,降低其利用率。
B.充分搅拌浆料,能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利用率;
C.氯化时控制电石渣过量,反应更充分,可以通过氯气的利用率;
答案选BC。
(2)氯化中Cl2转化为Ca(ClO3)2的反应中有两种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5,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氯酸钙和氯化钙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因此总反应方程式为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
(3)活性炭吸附性强,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多余的氯 ,防止污染。
(4)根据图像可知低温下KClO3的溶解度最 ,所以转化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在低温下可析出KClO3晶体。
(5)根据方程式可知CaCl2与Ca(ClO3)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所以分解比的理论值是≈2.68。由于升 温度Ca(ClO)2分解增多,使CaCl2的量变多,Ca(ClO3)2的量变少,所以分解比的数值随氯化温度升高而增大。
19. 过滤 漏斗、玻璃棒 Fe、Cu Fe+H2SO4=FeSO4+H2↑ 将溶液中的Fe2+和Cu2+转化为沉淀,便于与含有Na+的溶液分离 冷却结晶 过滤 0.2mol/L
【分析】工业废水中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到Cu(OH)2,Fe(OH)2沉淀,滤液是Na2SO4、NaOH溶液,在Cu(OH)2,Fe(OH)2中加过量稀H2SO4,溶液C的成分为CuSO4,FeSO4、H2SO4;在溶液中加过量铁,过滤出Fe、Cu,滤液D是FeSO4,在固体E中加过量稀H2SO4,过滤出Cu,实现了回收金属铜,滤液G是FeSO4、H2SO4,最后溶液合一块,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SO4 7H2O,回收硫酸亚铁,据此解答该题。
【详解】(1)操作a为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过滤得到Cu(OH)2,Fe(OH)2沉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故答案为过滤;漏斗、玻璃棒;
(2)固体E的成分为Fe、Cu,可加入硫酸,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过滤出Cu,实现回收金属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故答案为Fe、Cu;Fe+H2SO4=FeSO4+H2↑;
(3)试剂①应为氢氧化钠,可将溶液中的Fe2+和Cu2+转化为沉淀,便于与含有Na+的溶液分离;
故答案为将溶液中的Fe2+和Cu2+转化为沉淀,便于与含有Na+的溶液分离;
(4)从溶液D和溶液G中得到FeSO4·7H2O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过滤;
(5)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2c(Cu2+)+2c(Fe2+)+c(Na+)=2c(SO42-),c(Na+)= 2×0.6 mol/L-2×0.1mol/L-2×0.4mol/L=0.2mol/L;
故答案为0.2mol/L。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