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8 19:2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根据游览路线示意图,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3、感受金华双龙洞的景物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游览路线示意图,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2、感受金华双龙洞的景物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跟着叶圣陶老先生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欣赏到色彩斑斓的山、花、树、倾听着潺潺的溪流,感受到了外洞的大和宽敞,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自然奇观,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清楚的。
(二)1、前情回顾: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哪一处景观让作者印象深刻呢?说一说你的想法。生:对孔隙的印象最深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对孔隙的描写最清楚。(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1、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孔隙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那什么是孔隙呢?顾名思义,孔:小洞。隙:裂缝。孔隙就是一个窟窿眼,一个狭小的缝。那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能预测到孔隙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呢?生:窄小。3、叶老先生在外洞发现了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流出,告诉我们那就是孔隙所在。那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呢 这就是课文第五自然段,课文很长,老师帮助大家把这部分分为三层,想一想这三层都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生:小船很小。
第二层: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面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生:小船如何进出。第三层: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生:写了作者过孔隙的感受。师:我们来读句子。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怎样小的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师:作者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孔隙的窄小的特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两个句子一样吗?生:原句中两句话用了四个小,就是为了突出船小的特点,从而突出了孔隙的窄小。我们要学习作者的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师:谁还再来说说自己画的关键词
生: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因为这些词写出了孔隙的窄小。师:作者写小船小的目的是什么?生:突出了孔隙的窄小。师:作者没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而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具体说明了小船的小,来感悟孔隙的窄小的特点。“刚”“再”说明了孔隙狭小的程度。师:是啊!孔隙真的太窄小了,作者是怎样过孔隙的呢 谁来读一读 生: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面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师:船是怎样入洞的呢?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过孔隙?别的方式不行吗?生:船只能用工人配合的方式,因为孔隙太狭小了。师:作者不但写景物窄小的特点,还写了自己的感受。我们来读句子。谁来读一下 师:假如你现在就是游客,正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助你穿孔隙,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读句子: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哪个字说明了仰卧姿势不能再低了?这说明了什么?生:贴。师:真是的孔隙有 10米长,洞中黑暗,水面离洞壁不到 30厘米,说一说你的心里想什么?生:啊!我后脑不能动,头就要碰到石壁了!肩背不能动,石壁会撞伤我!臀部,到脚跟,也不能动,两边的石头寄过来了!我的心砰砰跳,紧张极了。孔隙太小了。当我的身体部位全部都紧紧地贴在船底,才谨慎地说-行了。师:正是这个贴字写出了在狭窄孔隙中的压迫感,说明了仰卧的姿势无法再低了,突出了孔隙的窄小,多么精准、令人身临其境,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恰当地运用这样的动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师:虽然我紧贴在船底,但我还是紧张不安,那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感受 从中我们体会到什么?生:山石朝我挤压过来。担心山石会撞破我的额角,进一步说明孔隙的窄小。
师:假如你是一位游客,提心吊胆地过了孔隙,你会想写什么呢?生:孔隙真是太狭小了!刚才我的心差点跳出来啊!师生共同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写了通过孔隙的见闻和感受,如:小到只能容纳两个人仰卧的小船,几乎擦身而过的山石,写出了孔隙的窄小。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即景物特点加感受的写法,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师:请大家运用刚才学习的孔隙的写法,看看其他的景点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把景物特点写清楚的
(四)师:战战兢兢过来孔隙,来到神奇的内洞,找一名学生读第六、七自然段,其余学生跟着默读,划出相关句子,概括出内洞的特点。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师:1、作者用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来写黑。并举了一个例子。写出了黑的特点。2、还发现洞中有两条龙,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写出了奇的特点。3、内洞比外洞大,写出了大的特点。4、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生: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师: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字的来历吗?师:洞内的景物也是有顺序的,找找看,都是哪些词
师: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师:作者按游览顺序写出了双龙洞的景物特点,也在每处景点都写了泉水的来路,可见,泉水的流经路线是课文的另一个线索。泉水流出的方向正好与作者游览的顺序相反,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使景物的方位、方向、作者观察的路线更清晰。
五、课堂小结:学习了本课,在写作上你有哪些收获?谁来说一说 1、按游览的顺序写景.2、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3、写出自己的感受.
六、课后作业:把你喜欢的一处景物写下来,注意运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