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
温馨提示:本卷共31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植物的向光性的实质是(▲)
A、胚芽尖端分泌赤霉素
B、胚芽尖端分泌生长素
C、胚芽尖端分泌生长素,受单侧光照射时,分布不均匀
D、胚芽尖端分泌生长素,受单侧光照射时,分布均匀
2、下列表现植物的向性运动的是(▲)
A、茎的背地生长 B、醡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
C、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D、捕蝇草捕捉蚂蚁
3、小华的哥哥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体长不高,医生确诊为呆小症。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是他幼年时期(▲)
A、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4、韦恩图可在不同的事物间,建立逻辑关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的共同点。下列可表示阴影部分内容的是(▲)
A、与生俱来的行为 B、后天获得的行为
C、有利于动物生存 D、由遗传物质决定
5、在东京奥运会上,平衡木选手管晨辰顶住压力获得冠军。如图是她在完成比赛动作,其中协调动作并维持人体平衡的器官是(▲)
A、肌肉 B、小脑 C、脊髓 D、大脑
6、为研究植物的感应性,小明在杯壁和湿棉花之间放入4粒发芽的玉米种子(如图),并置于暗处定时观察。下列种子的摆放最适合图中“ ”处的是(▲)
A B C D
7、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殖行为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小蒋做了如下实验:①将两棵长势相近的草莓幼苗分别栽入两个花盆中并编号为A、B。②每天对A花盆中草莓喷洒用清水配制的0.02%甲壳素溶液,同时对B花盆中草莓喷洒等量的清水。③将上述装置放在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培养20天,最后数出每棵草莓根的数目和测量每条根的长度,计算出总长度。针对上述实验设计和评价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是甲壳素能促进草莓根系生长
B、实验结论是A组草莓根总长度大于B组
C、实验目的是研究清水是否对草莓根系生长有影响
D、实验前要数出每棵草莓根的数目和测量每条根的长度及计算总长度
9、下图是测定个人反应速度的实验示意图,请同学拿一把长30cm的直尺,当见到直尺向下落,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时对应的刻度。重复以上实验多次。现有A、B、C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25cm 24cm 23cm
B 26cm 24cm 21cm
C 24cm 22cm 20cm
A、多次测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B、手接尺子属于非条件反射
C、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转换法和类比法
D、从测得的数据分析,这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B
1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学们通过网络收看在线课程,这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体育锻炼来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听课笔记的过程属于每个同学都会的简单反射
B、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
C、进行体育锻炼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D、在线学习时,分别在视网膜和耳蜗上形成视觉和听觉
11、杨树是一种用材林木,一般采取什么措施使其长得又高又快(▲)
A、摘除顶芽,保留侧芽 B、顶芽、侧芽都要保留
C、摘除侧芽,保留顶芽 D、顶芽、侧芽都要摘除
12、11月9日,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119”消防演习。下图是某同学在逃生演练中作出的部分反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
C、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3、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列选项中的概念能分别代表图中a、b、c的是(▲)
A、内分泌腺、甲状腺、垂体 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C、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 D、通路、断路、短路
14、为了延长鲜花的保鲜期,小明查阅资料,获取如图信息。鲜花的鲜重累积增加率若上升,表明鲜花保持新鲜;反之鲜花枯萎。根据材料,下列最有利于鲜花保鲜的措施是(▲)
A、只添加清水 B、只添加蔗糖
C、同时添加清水和细胞分裂素 D、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
15、如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觉感受器最敏感的温度高于冷觉感受器
B、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C、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6、小强为了锻炼身体,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跑步20分钟,跑得满头大汗。此时,你认为他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主要散热方式是 ▲ 。
17、植物能对环境中各种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常见的有向光性、向水性、 ▲ 、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轻碰含羞草的羽状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是因为含羞草具有 ▲ 性;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 ▲ 性。
18、人出生后,还要经历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时期。人体是由许多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组成的复杂个体。当你剧烈运动时,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大量分泌汗液等现象,这说明人体的各系统能相互协调。这种协调是由于神经系统和 ▲ 的调节作用。分泌汗液的
汗腺在反射弧的组成中属于 ▲ 。
19、手被扎后立刻缩手,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 ;缩手后又会感觉疼痛,疼痛的感觉是在 ▲ 产生的。
20、2021年5月22日13:00左右,正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在高海拔段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该极端天气是典型的夏季午后强对流天气导致。这类天气往往发生在大气的 ▲ 层。
(2)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机体产热低于散热而造成。产生失温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散热主要是通过 ▲ 散发出去的。
21、2021年12月3日,纪录电影《无尽攀登》正式上映,该片讲述了中国首位依靠假肢登顶珠峰者—夏伯渝的故事。
(1)在山顶寒冷的环境中,夏伯渝立毛肌战栗,这种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
(2)夏伯渝在登山过程中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
(3)当夏伯渝从峰顶返回山脚营地时,他随身携带的氧气瓶中气压将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小明睡觉醒来,发现脸上留着蚊子的翅和血迹,可小明就是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拍了蚊子,小明在睡觉时完成拍蚊子的行为所参与的神经中枢在 ▲ ;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会迅速将手收缩回来,这是对高温刺激的 ▲ 反应,完成缩手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 ▲ 。
23、如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缩手反射活动的途径是:e→d→c→b→a,其中“e”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
(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收回,然后才感觉到痛,说明除了反射外,脊髓还有 ▲ 的功能。
24、人体患病毒性感冒容易导致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的反应,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 ▲ (填结构名称)。
(2)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 ;患病初期,人体 ▲ (填图中某生理过程)而形成“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38.5℃。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4)体温下降期,身体会作出哪些反应来增加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值 ▲ 。
三、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5、小刚和同学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升高至1.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 ▲ 。
(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 ▲ 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 ▲ 是否可以产生生长素。你观测④装置中的青菜幼苗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 ▲ 。
26、春暖花开、燕雁北飞,秋寒叶落、燕雁南归。人们通常认为候鸟的迁徙与气温变化有关。据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观察记录,有一种候鸟黄脚鹬,每年长途跋涉1.6万公里来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间,总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产蛋。根据上述现象,洛文教授认为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获了若干只某种候鸟,分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如表。
所捕候鸟的处理 3个月后放飞的所捕候鸟情况
第一组 置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的自然环境中 留在原地
第二组 置于日光灯下,用灯光模拟日照,并一天天延长光照时间 多数往相同方向飞
(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的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 ▲ 。
(2)根据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的猜想是 ▲ 。
(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
27、某研究小组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苦瓜提取液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
(1)实验器材:适宜浓度苦瓜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普通饲料等。
(2)实验步骤:
①选健康、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诱导成糖尿病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小鼠的 ▲ 并记录数据。
③将甲、乙两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除正常饲养外,每天给甲组喂适量的适宜浓度苦瓜提取液,乙组喂 ▲ 作为对照。
④一段时间后,重复步骤②。
(3)若苦瓜提取液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则实验的结果是 ▲ 。
28、小金和小明两人很想作一条自己的血糖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他俩一起饮用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借用医院的器材。每隔半小时测定各自的血糖浓度,并记录。小明已经画出曲线,如图所示。但小金记录数据后愣在那里,小明拿过数据(如表)帮小金画完,结果小明也愣住了。为什么 等你画出小金的曲线就明白了。(信息:一、血糖含量90mg/100mL左右属正常,二、糖尿病:空腹血糖>140mg/100mL)
时间 0 0.5 1 1.5 2 2.5 3 3.5 4
血糖含量 150 180 220 200 170 160 150 155 150
(1)请将小金的曲线画在同一幅图上。
(2)愣住的原因: ▲ 。
(3)小明突然明白每次爸爸去体检都要空腹,否则血糖会升高,因为 ▲ 。他还知道了人在一天中血糖含量通常应该有 ▲ 次比较大的起伏。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9、如图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某种植物的根、芽、茎三种营养器官后,所测得的生长情况的曲线图,图中横坐标上的“M”是一种浓度表示法,叫摩尔浓度。根据图中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促进根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 ▲ M。
(2)从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 ▲ 。
30、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处补充完整: ▲ 。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请写出其中一种散热方式 ▲ 。
31、如图是汽车驾驶员看到红灯后作出反应直到停车的反射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反射活动从反射类型来看,属 ▲ 反射。这类反射也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图中②表示的是反射弧五个部分中的 ▲ 。
(2)图中属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有 ▲ 。
(3)当开车遭遇危险时,大脑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 ▲ ,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见,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要受到 ▲ 调节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C A C C D C B D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C C A D B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6、骨骼肌; 汗液蒸发散热
17、向地性; 向触; 向地
18、内分泌系统; 效应器
19、脊髓; 大脑(皮层)
20、(1)对流; (2)皮肤
21、(1)反射; (2)骨骼肌; (3)变小
22、脊髓; 应答性; 反射弧
23、(1)感受器; (2)传导
24、(1)神经中枢; (2)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骨骼肌收缩; (3)等于;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等
三、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5、(1)单侧光使青菜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 (2)顶芽; (3)子叶; 不会弯曲
26、(1)变化(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 (2)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 (3)不合理,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
27、(2)②空腹血糖浓度; ③等量的蒸馏水; (3)甲组的空腹血糖浓度低于初始值,乙组基本不变
28、(1) 见下图
(2)小金血糖含量严重超标; (3)进餐后,葡萄糖会被吸收进入血液,血糖浓度会增加; 3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9、(1)10-10; (2)根
30、(1)体温调节; (2)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
31、(1)条件; 传出神经; (2)脊髓、大脑皮层; (3)肾上腺素; 激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
温馨提示:本卷共31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植物的向光性的实质是(▲)
A、胚芽尖端分泌赤霉素
B、胚芽尖端分泌生长素
C、胚芽尖端分泌生长素,受单侧光照射时,分布不均匀
D、胚芽尖端分泌生长素,受单侧光照射时,分布均匀
【答案】C
【解析】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向光性的实质。
【详解】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单侧光照过后,胚芽鞘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素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下列表现植物的向性运动的是(▲)
A、茎的背地生长 B、醡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
C、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D、捕蝇草捕捉蚂蚁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A、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是茎的向地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A符合题意;B、醡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B不符合题意;C、番红花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D、捕蝇草捕捉猎物是对温度环境因素的反应,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小华的哥哥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体长不高,医生确诊为呆小症。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是他幼年时期(▲)
A、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答案】C
【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分析】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这些激素的作用理解掌握。
【详解】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会患巨人症;如果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引起肢端肥大症。C、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C正确;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甲亢,患者食量大增而身体却逐渐消瘦情绪易于激动,失眠健忘等。故选:C。
4、韦恩图可在不同的事物间,建立逻辑关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的共同点。下列可表示阴影部分内容的是(▲)
A、与生俱来的行为 B、后天获得的行为
C、有利于动物生存 D、由遗传物质决定
【答案】C
【解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详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不能,不会消失,能伴随动物一生;学习行为可以减弱或消失,不能伴随动物一生,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衍,因此C正确。故选:C。
5、在东京奥运会上,平衡木选手管晨辰顶住压力获得冠军。如图是她在完成比赛动作,其中协调动作并维持人体平衡的器官是(▲)
A、肌肉 B、小脑 C、脊髓 D、大脑
【答案】B
【解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分析】掌握脑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管晨辰在完成比赛动作过程中,协调动作并维持人体平衡的器官是小脑。故选:B。
6、为研究植物的感应性,小明在杯壁和湿棉花之间放入4粒发芽的玉米种子(如图),并置于暗处定时观察。下列种子的摆放最适合图中“ ”处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实验是研究植物的向性,植物的向性包括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根据变量去解题。
【分析】解答此题要掌握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目的。
【详解】种子萌发后,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由图可知根垂直向地下生长,芽改变方向背地生长,实验的变量是玉米种子的朝向不同,根据图示摆放最适合图中“?”处的是C。故选:C。
7、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殖行为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案】B
【解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繁殖行为的概念。
【详解】A、几处早莺争暖树,是莺占有繁殖的区域,属于占巢行为,A不符合题意;B、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春燕的筑巢行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山鸟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B符合题意;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有鸣囊,可以鸣叫,吸引雌蛙前来,属于求偶行为,C不符合题意;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是鸟类的筑巢行为,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小蒋做了如下实验:①将两棵长势相近的草莓幼苗分别栽入两个花盆中并编号为A、B。②每天对A花盆中草莓喷洒用清水配制的0.02%甲壳素溶液,同时对B花盆中草莓喷洒等量的清水。③将上述装置放在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培养20天,最后数出每棵草莓根的数目和测量每条根的长度,计算出总长度。针对上述实验设计和评价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是甲壳素能促进草莓根系生长
B、实验结论是A组草莓根总长度大于B组
C、实验目的是研究清水是否对草莓根系生长有影响
D、实验前要数出每棵草莓根的数目和测量每条根的长度及计算总长度
【答案】D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分析】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详解】A、题干中没有数据证明甲壳素能促进草莓根系生长,A错误;B、A组草莓根总长度大于B组是实验现象,不是实验结论,B错误;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甲壳素是否对草莓根系生长有影响,C错误;D、实验前要数出每棵草莓根的数目和测量每条根的长度及计算总长度,试验后再数出每棵草莓根的数目和测量每条根的长度及计算总长度,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别,得出实验结论,D正确。故选:D。
9、下图是测定个人反应速度的实验示意图,请同学拿一把长30cm的直尺,当见到直尺向下落,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时对应的刻度。重复以上实验多次。现有A、B、C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25cm 24cm 23cm
B 26cm 24cm 21cm
C 24cm 22cm 20cm
A、多次测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B、手接尺子属于非条件反射
C、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转换法和类比法
D、从测得的数据分析,这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B
【答案】A
【解析】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具体做法如下: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测定反应速度的要求。
【详解】A、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外界偶然因素的干扰,应该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A正确。B、手接尺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C、类比法是指用熟知一件事物去对比要研究的事物,两件事物在要研究的问题上有相同的特征;模型法是指通过模型来研究你要研究的原型的问题,而本实验没有用到这两种方法,故C错误。D、在人的反应时间内,直尺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表格中数据知,在C同学反应时间中,直尺下降的位移最小。根据公式h=gt2,位移越小,反应时间越快。所以C同学反应时间最快,D错误。故选:A。
1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学们通过网络收看在线课程,这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体育锻炼来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听课笔记的过程属于每个同学都会的简单反射
B、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
C、进行体育锻炼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D、在线学习时,分别在视网膜和耳蜗上形成视觉和听觉
【答案】C
【解析】(1)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复杂反射和简单反射。(2)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反射的类型以及神经系统知识。
【详解】A、做听课笔记的过程由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错误。B、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错误。C、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正确。D、在线学习时,分别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和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中形成视觉和听觉,错误。故选:C。
11、杨树是一种用材林木,一般采取什么措施使其长得又高又快(▲)
A、摘除顶芽,保留侧芽 B、顶芽、侧芽都要保留
C、摘除侧芽,保留顶芽 D、顶芽、侧芽都要摘除
【答案】C
【解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
【分析】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顶端优势原理,对农作物整枝、打叉或摘心,来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
【详解】A、摘除顶芽,保留侧芽,会使树木不再长高,侧芽发育成侧枝。B、顶芽侧芽均保留,不利于维护顶端优势,下面的一些侧芽会逐渐发育成侧枝,消耗营养,故长高受到影响。C、摘除侧芽,保留顶芽,可以维护顶端优势,使树木长得又高又快。D、顶芽和侧芽都摘除,树木不能再生长。故选:C。
12、11月9日,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119”消防演习。下图是某同学在逃生演练中作出的部分反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
C、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2)图中的X表示感受器,传出神经①为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传出神经②为听到报警声逃生的反射弧的传出神经。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详解】A、图中X表示感受器。A正确。B、听到警报声逃生,这一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C、传出神经②为听到报警声逃生的反射弧的传出神经。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内分泌腺无法分泌激素,不会影响听到报警声逃生的反射弧的完整性,肌肉能够收缩。C不正确。D、由题干中的过程示意图可以看出,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C。
13、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列选项中的概念能分别代表图中a、b、c的是(▲)
A、内分泌腺、甲状腺、垂体 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C、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 D、通路、断路、短路
【答案】A
【解析】图中a包括b和c,b和c之间是不包含关系,是并列关系。
【分析】掌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甲状腺和垂体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都属于内分泌腺,能代表题干图中的关系,正确。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是化学中三种最常见的物质,不符合题干图中的关系,错误。C、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不符合题干图中的关系,错误。D、通路、断路、短路是电路的三种状态,都属于并列关系,不符合题干图中的关系,错误。故选A。
14、为了延长鲜花的保鲜期,小明查阅资料,获取如图信息。鲜花的鲜重累积增加率若上升,表明鲜花保持新鲜;反之鲜花枯萎。根据材料,下列最有利于鲜花保鲜的措施是(▲)
A、只添加清水 B、只添加蔗糖
C、同时添加清水和细胞分裂素 D、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清水的保鲜效果最差,细胞分裂素和蔗糖都有利于插花保鲜,其中蔗糖和细胞分裂素一同使用,效果最佳。
【分析】【详解】添加蔗糖,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由四条曲线对比可知: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故选:D。
15、如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觉感受器最敏感的温度高于冷觉感受器
B、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C、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答案】B
【解析】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将大鼠放在低温条件下冷觉感受器兴奋,而在温度较高时温觉感受器兴奋,表明大鼠要通过体温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据图曲线变化的趋势,可知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在环境温度为28℃、42℃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最大,即最敏感,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所以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冷觉感受器先兴奋进行通过体温调节使体温恢复正常,所以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先增大后减小。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A、由图示可知,温觉感受器最敏感的温度高于冷觉感受器,A正确;B、从图中分析可知:当温度在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最大,而偏离感受器敏感温度时,都减小,B错误;C、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环境温度为42℃时温觉感受器最敏感,C正确;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即37℃左右,D正确。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6、小强为了锻炼身体,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跑步20分钟,跑得满头大汗。此时,你认为他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主要散热方式是 ▲ 。
【答案】骨骼肌; 汗液蒸发散热
【解析】人体生命活动的运行需要消耗能量。在人们参加剧烈体育运动时,肌肉长时间地收缩和舒张,脏器的活动增强,以及神经系统能量消耗增加,将使运动时总的能量消耗比静息时增加几倍到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从另一方面讲,长期科学训练将使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得到改善,从而为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奠定物质基础。
【分析】关键掌握产热、散热原理。
【详解】当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时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骨骼肌,产热原理是由血液提供的氧气与该部位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反应:是其中的化学能能释放出来,一部分转化成热。此时伴随的生理现象是大量出汗。出汗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另外,通过出汗排出除二氧化碳和尿素意外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故答案为:骨骼肌; 汗液蒸发散热。
17、植物能对环境中各种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常见的有向光性、向水性、 ▲ 、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轻碰含羞草的羽状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是因为含羞草具有 ▲ 性;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 ▲ 性。
【答案】向地性; 向触; 向地
【解析】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如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长等。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的应激性的特点。
【详解】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应激性是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其叶片会迅速合拢,这是含羞草具有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特征。叫向触性。植物的茎叶总是背地向上生长属于向地性。故答案为:向地性; 向触; 向地。
18、人出生后,还要经历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时期。人体是由许多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组成的复杂个体。当你剧烈运动时,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大量分泌汗液等现象,这说明人体的各系统能相互协调。这种协调是由于神经系统和 ▲ 的调节作用。分泌汗液的
汗腺在反射弧的组成中属于 ▲ 。
【答案】内分泌系统; 效应器
【解析】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及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
【详解】人在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和氧气增加,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因此各器官系统的相互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汗腺分泌的反射弧: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因此汗腺在反射弧的组成中属于效应器。故答案为:内分泌系统; 效应器。
19、手被扎后立刻缩手,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 ;缩手后又会感觉疼痛,疼痛的感觉是在 ▲ 产生的。
【答案】脊髓; 大脑(皮层)
【解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据此分析解答。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详解】反射是由反射弧来完成的,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痛觉。因此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故答案为:脊髓; 大脑(皮层)。
20、2021年5月22日13:00左右,正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在高海拔段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该极端天气是典型的夏季午后强对流天气导致。这类天气往往发生在大气的 ▲ 层。
(2)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机体产热低于散热而造成。产生失温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散热主要是通过 ▲ 散发出去的。
【答案】(1)对流; (2)皮肤
【解析】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据此解答。
【分析】【详解】(1)所有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大气的对流层。(2)因为外界气温骤降,所以人体出现失温。此时人体的温度比外界温度高,所以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热的。故答案为:(1)对流; (2)皮肤。
21、2021年12月3日,纪录电影《无尽攀登》正式上映,该片讲述了中国首位依靠假肢登顶珠峰者—夏伯渝的故事。
(1)在山顶寒冷的环境中,夏伯渝立毛肌战栗,这种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
(2)夏伯渝在登山过程中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
(3)当夏伯渝从峰顶返回山脚营地时,他随身携带的氧气瓶中气压将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反射; (2)骨骼肌; (3)变小
【解析】【分析】【详解】(1)寒冷环境中,人的立毛肌战栗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为肝脏和骨骼肌,在登山运动时,主要是靠人体的骨骼肌产热。(3)由于在登山过程中,氧气瓶中的氧气会被消耗掉一部分,所以内部的气体压强会变小,气压计示数会变小。故答案为:(1)反射; (2)骨骼肌; (3)变小。
22、小明睡觉醒来,发现脸上留着蚊子的翅和血迹,可小明就是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拍了蚊子,小明在睡觉时完成拍蚊子的行为所参与的神经中枢在 ▲ ;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会迅速将手收缩回来,这是对高温刺激的 ▲ 反应,完成缩手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 ▲ 。
【答案】脊髓; 应答性; 反射弧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反射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简单反射的特点和反射弧方面来切入。
【详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表明这种反射活动是不受大脑控制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这说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会迅速将手收缩回来,这是对高温刺激的应答性反应,也称为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故答案为:脊髓; 应答性; 反射弧。
23、如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缩手反射活动的途径是:e→d→c→b→a,其中“e”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
(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收回,然后才感觉到痛,说明除了反射外,脊髓还有 ▲ 的功能。
【答案】(1)感受器; (2)传导
【解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及脊髓的功能。
【详解】(1)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该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e→d→c→b→a,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缩回,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然后产生了痛觉,是脊髓把神经冲动传到了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说明脊髓还有传导功能。故答案为:(1)感受器; (2)传导。
24、人体患病毒性感冒容易导致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的反应,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 ▲ (填结构名称)。
(2)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 ;患病初期,人体 ▲ (填图中某生理过程)而形成“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38.5℃。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4)体温下降期,身体会作出哪些反应来增加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值 ▲ 。
【答案】(1)神经中枢; (2)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骨骼肌收缩; (3)等于;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等
【解析】【分析】【详解】(1)在寒冷的环境下,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后,产生的兴奋由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纤维传递给骨骼肌、垂体等部位,引起骨骼肌收缩。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两种方式。(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而维持体温恒定。(4)体温下降的调节途径有增强汗腺分泌汗液、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故答案为:(1)神经中枢; (2)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骨骼肌收缩; (3)等于;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等。
三、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5、小刚和同学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升高至1.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 ▲ 。
(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 ▲ 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 ▲ 是否可以产生生长素。你观测④装置中的青菜幼苗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 ▲ 。
【答案】(1)单侧光使青菜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 (2)顶芽; (3)子叶; 不会弯曲
【解析】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会由向光侧朝背光一侧运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顶芽。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单侧光使青菜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从而使①盆青菜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2)由①③②④组实验可得出去掉顶芽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尖端,不会引起向光弯曲,得出结论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子叶是否可以产生生长素,去掉子叶后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实验表明出现弯曲,当再去掉顶芽后青菜苗不会出现弯曲。故答案为:(1)单侧光使青菜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 (2)顶芽; (3)子叶; 不会弯曲。
春暖花开、燕雁北飞,秋寒叶落、燕雁南归。人们通常认为候鸟的迁徙与气温变化有关。据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观察记录,有一种候鸟黄脚鹬,每年长途跋涉1.6万公里来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间,总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产蛋。根据上述现象,洛文教授认为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获了若干只某种候鸟,分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如表。
所捕候鸟的处理 3个月后放飞的所捕候鸟情况
第一组 置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的自然环境中 留在原地
第二组 置于日光灯下,用灯光模拟日照,并一天天延长光照时间 多数往相同方向飞
(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的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 ▲ 。
(2)根据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的猜想是 ▲ 。
(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
【答案】(1)变化(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 (2)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 (3)不合理,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
【解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分析】此题综合性强,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正确解答与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
【详解】(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的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2)根据图中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可知,他的猜想是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故答案为:(1)变化(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 (2)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 (3)不合理,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
27、某研究小组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苦瓜提取液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
(1)实验器材:适宜浓度苦瓜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普通饲料等。
(2)实验步骤:
①选健康、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诱导成糖尿病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小鼠的 ▲ 并记录数据。
③将甲、乙两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除正常饲养外,每天给甲组喂适量的适宜浓度苦瓜提取液,乙组喂 ▲ 作为对照。
④一段时间后,重复步骤②。
(3)若苦瓜提取液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则实验的结果是 ▲ 。
【答案】(2)②空腹血糖浓度; ③等量的蒸馏水; (3)甲组的空腹血糖浓度低于初始值,乙组基本不变
【解析】1、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2、探究实验应设置对照,控制变量,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分析】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2)②该实验来验证苦瓜提取液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所以,应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并记录数据,作为对照。③对照实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乙组喂等量蒸馏水作为对照。(3)若苦瓜提取液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则甲组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低于初始值,乙组基本不变。故答案为:(2)②空腹血糖浓度; ③等量的蒸馏水; (3)甲组的空腹血糖浓度低于初始值,乙组基本不变。
28、小金和小明两人很想作一条自己的血糖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他俩一起饮用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借用医院的器材。每隔半小时测定各自的血糖浓度,并记录。小明已经画出曲线,如图所示。但小金记录数据后愣在那里,小明拿过数据(如表)帮小金画完,结果小明也愣住了。为什么 等你画出小金的曲线就明白了。(信息:一、血糖含量90mg/100mL左右属正常,二、糖尿病:空腹血糖>140mg/100mL)
时间 0 0.5 1 1.5 2 2.5 3 3.5 4
血糖含量 150 180 220 200 170 160 150 155 150
(1)请将小金的曲线画在同一幅图上。
(2)愣住的原因: ▲ 。
(3)小明突然明白每次爸爸去体检都要空腹,否则血糖会升高,因为 ▲ 。他还知道了人在一天中血糖含量通常应该有 ▲ 次比较大的起伏。
【答案】(1) 见下图
(2)小金血糖含量严重超标; (3)进餐后,葡萄糖会被吸收进入血液,血糖浓度会增加; 3
【解析】(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2) 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分析】检查血糖我们一般要空腹去查,目的是避免饮食中吸收大量葡萄糖影响检查结果。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绘图如下:
小明愣住的原因是,从绘制的曲线可知,小金血糖含量严重超标。(3)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他俩一起饮用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原因是由于食物中的葡萄糖经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迅速上升。通过曲线图中下面的正常中血糖含量的变化中可看出,人在一天中血糖含量通常应该有3次比较大的起伏。故答案为:(1)见下图
(2)小金血糖含量严重超标; (3)进餐后,葡萄糖会被吸收进入血液,血糖浓度会增加; 3。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9、如图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某种植物的根、芽、茎三种营养器官后,所测得的生长情况的曲线图,图中横坐标上的“M”是一种浓度表示法,叫摩尔浓度。根据图中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促进根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 ▲ M。
(2)从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 ▲ 。
【答案】(1)10-10; (2)根
【解析】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敏感程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植物的根对生长素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做感,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促进根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10-10M;(2)由图可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根、芽、茎。
30、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处补充完整: ▲ 。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请写出其中一种散热方式 ▲ 。
【答案】(1)体温调节; (2)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
【解析】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分析】【详解】(1)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皮肤里的冷、热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从而使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散热包括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增加皮肤血流量使热量从体内被带到体表。故答案为:(1)体温调节; (2)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
31、如图是汽车驾驶员看到红灯后作出反应直到停车的反射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反射活动从反射类型来看,属 ▲ 反射。这类反射也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图中②表示的是反射弧五个部分中的 ▲ 。
(2)图中属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有 ▲ 。
(3)当开车遭遇危险时,大脑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 ▲ ,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见,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要受到 ▲ 调节的影响。
【答案】(1)条件; 传出神经; (2)脊髓、大脑皮层; (3)肾上腺素; 激素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冲动。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详解】(1)汽车驾驶员看到红灯后作出反应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参与下形成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图中②表示的是反射弧的传出神经。(2)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图中属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有大脑皮层、脊髓。(3)当遭遇危险时,大脑会促使的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见,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要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故答案为:(1)条件; 传出神经; (2)脊髓、大脑皮层; (3)肾上腺素; 激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