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局
高昌区第二中学历史集体备课组
课标分析
教材依据
课时分析和讲解
单元主题: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01
02
03
04
第 1 部分
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添加标题
四处关键词体现出单元的核心内容:发展与挑战
从几个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即明清时期政治形态的发展,君主专制得以强化,明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加强对边疆管理,国家版图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从而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许多重大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变化。
但同时统治者固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流,关闭了与世界潮流交流的大门,出现政治腐败、人口膨胀、人地矛盾、贫富矛盾、农民起义、殖民势力东来等问题,此时的明清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
课标分析
添加标题
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分析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本单元所说清朝仅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时期。在明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 ” “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 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单元导语简要叙述了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重点突出本时期专制强化、国家巩固、版图奠定,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等几个要点。这几个要点也正是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具体表现。
我们从导语突出的这几个要点,也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即明清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强化,出于统治的需要,统治者此时期也重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统一多民族国家趋于稳固,国家版图得以奠定,经济文化也得到发展。
导语内容强调:在新航路开辟、世界形势变化大背景下,明清时期由于受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此时的明清社会逐渐暴露出的危机和潜在的问题。
第 2 部分
教材依据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行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2号字,1.3倍字间距。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行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2号字,1.3倍字间距。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行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2号字,1.3倍字间距。
教材依据
教材内容分析: 课本目录
从地位上看,本单元是中国古代史的尾篇,近代史的前夜,上承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下接中国近代史“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在高中历史教学的中国史部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转折的一个重要节点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48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49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54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60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66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71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人关————--72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77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83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89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90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95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02
教材依据
添加标题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人关》和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主要是讲政治,附带军事、对外关系;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讲经济和文化,从内容上来看三课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和递阶关系,都体现了“发展与挑战”的鲜明主题。
第 3 部分
单元主题: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单元主题
添加标题
单元标题为“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从表层看涵盖自明朝建立至清中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整个发展历程。而从单元标题意欲揭示的核心观点来看,有两点非常重要:
单元主题
添加标题
单元主题
添加标题
单元主题: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 4 部分
课时分析和讲解
课时分析和讲解
添加标题
课时分析和讲解
添加标题
课时分析和讲解
添加标题
课时分析和讲解
添加标题
评价方案
添加标题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