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基础过关
1.他出生于广东香山,曾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通过行医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了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材料中的“他”是( )
A.洪秀全 B.孙中山 C.康有为 D.鲁迅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消息传来,孙中山在檀香山与华侨青年决心采取行动,开展反清救国斗争当时他们采取的行动是( )
A.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
B.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C.开展秘密工作,准备广州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3.《辛丑条约》签订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 )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强兵富国
B.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
C.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提出三民主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
4.1905年,某人在加入某一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据此判断,他加入的革命组织是( )
A.中国同盟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兴中会
5.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它的成立( )
A.推动了革命团体广泛成立
B.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6.1912年,孙中山感叹道,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起屡仆,而终于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实报纸鼓吹之力。此处的“报纸”应是( )
A.《时务报》 B.《民报》 C.《知新报》 D.《国闻报》
7.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确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中体西用
8.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
A.社会革命,关注民生 B.政治革命,创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清朝 D.土地革命,平均地权
能力提升
9.下面表格中的活动表明孙中山( )
1894年11月,孙中山起草《兴中会章程》
1902年,孙中山在东京嘱托留学生刘成撰写《太平天国战史》(该书于1904年在东京发行)
1905年11月,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正式发行
A.完成了推翻清朝统治的准备工作
B.重视革命宣传与舆论斗争
C.实现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
D.追求民权为本的大同理念
10.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以及共和制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代表了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11.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把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
——李品武主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对应的是哪个文件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件难以实施的原因。
材料二: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孙中山《革命与共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解决欧美国家没能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经济主张及其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所示内容是哪个政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对材料三所示内容作了怎样的概括?
(4)综合以上材料,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民生问题?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6.B 7.B 8.B 9.B 10.A
11.(1)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原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2)经济主张:平均地价。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
(3)政党:中国同盟会。概括: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闸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4)要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方针;以人民的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