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A.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B.DNA自我复制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是否出现星射线
2.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若子代噬菌体未释放,则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A.沉淀、上清液、沉淀 B.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C.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3.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在自然情况下可以遗传,但它不是一个新物种。
B.一块水稻田中偶尔发现一株矮秆水稻,它连续自交后代都是矮秆,这种变异可能源自于体细胞或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实质都是染色体上的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
D.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三对基因可自由组合),用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n株幼苗,其中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0
5.一个基因中碱基组A+T占70%,它转录形成的mRNA的U占25%,则mRNA上的碱基A占
A.15% B.25% C.30% D.45%
6.用15N标记细菌中的DNA,然后又用普通的14N供给这种细菌,于是该细菌便用14N来合成DNA,假设细菌在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分裂两次,产生了4个新个体,则其DNA中的14N链与15N链的比例是
A.3∶1 B.2∶1 C.1∶1 D.7∶1
7.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③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不同世代间基因的传递规律
④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8.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某核酸合成过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表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图中a是RNA聚合酶,d则表示的是成熟的mRNA
C.该核酸合成过程由右向左进行,b与c在结构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为磷酸基和碱基
D.图示产物d中的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B.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
C.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转运RNA来转运
D.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转运RNA来转运
10.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的交配结果如下,相关基因最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项是
A.一只直毛雄性与一只卷毛雌性交配,产生1只卷毛雌性和1只直毛雄性
B.一只长毛雄性与多只短毛雌性交配,产生3只长毛(1雄2雌)和4只短毛(2雄2雌)
C.一只白毛雄性与多只黑毛雌性交配,后代中雄性全部黑毛,雌性全部白毛
D.一只花斑脚雄性与一只非花斑脚雌性交配,后代雌性与雄性全部为花斑脚
11.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进化过程中,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出现了定向变异
B.普通野生稻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基因突变对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绝大多数是有利的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12.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13.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项中肯定错误的是
A.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 B.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
C.三倍体×三倍体→三倍体 D.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
14.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是单倍体 ②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③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④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⑤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⑥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
⑦一定是纯合子 ⑧是二倍体
A.④⑤⑦⑧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④⑤⑦
15.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
16.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
A.显性基因的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频率
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32
D.基因频率若发生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产生
17.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18.“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下各项研究中合适使用该方法的是
A.研究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的途径
C.研究植物叶肉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D.研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的转化因子
19.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II5为患者。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1、I2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l/8
C.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
D.该病易受环境影响,II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20.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B.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表达
D.害虫发生了定向突变,增强了抵抗性
2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A.基因型 B.不利基因 C.表现型 D.肽链的结构
22.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
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推知,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23.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和b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利用其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全为纯合子
B.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处理,低温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若未对植株A进行筛选,则植株B中符合要求的类型约占1/2
D.该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4.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年 份
AA(%)
Aa(%)
aa(%)
第一年
30
40
30
第二年
25
50
25
A.该种群中Aa个体更适应环境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变化较大 D.该种群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2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三倍体西瓜不结籽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它是一个新物种
②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更为常见
③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④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
⑤多倍体的形成可能因有丝分裂过程异常造成
⑥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
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休眠种子是诱发多倍体形成的有效方法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20分)如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克里克将图中①②③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 法则。过程①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 的间期。
(2)过程②称为 ,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其化学本质是 。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
(3)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 。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 。
(4)苯丙酮尿症的病因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成酪氨酸,而转变成了苯丙酮酸。此实例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 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若该酶含有a个氨基酸,则控制此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 个碱基对(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27.(8分)下图为两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标有“?”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
(2)图中的A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B过程一般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3)有“”过程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0分)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
(2)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两种)。
(3)对于理想环境下一个的足够大的、随机交配且每代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的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______。
A.0≤N≤100% B.050%
(4)下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____。
29.(12分)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3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物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个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基因不能正常________,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____、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________种配子。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
上饶县中学2016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