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
联。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A.老庄之学 B.儒家思想
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
2.《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
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
“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5.“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6.“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7.世界上第一部将力学原理与机械技术合而为一的著作——《奇器图说》诞生于中国,是
17世纪初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共同翻译、编写而成的。以下情况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该书全面介绍了由力学概念和数学分析所构成的力学理论体系
B.中国学者因为翻译该书而受到了皇帝的重用
C.后来的中国学者不断对该书进行了删改、乃至贬斥
D.该书的机械制造技术在清朝康熙帝时期得到了很大应用
8.《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9.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10.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材料中所提及的仪器起源于
A.战国 B.西汉 C. 宋代 D.元代
11.竺可桢说:“自来我国学子之能谈科学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科学精神治科学者则更少”。11世纪 “潜心研究科学,为中国学术增光”,在其著作中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科学家是
A.葛洪 B.沈括 C.宋应星 D.徐光启
14.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这里鲁迅告诉我们
A.汉字是史官或巫创造的 B.汉字是口口相传的文字
C.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D.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15.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右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16.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17.右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学+科
B.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
18.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9.右图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中的著名事件:“处死
路易十六”。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论来源是
A.康德的思想
B.卢梭的思想
C.伏尔泰的思想
D.孟德斯鸠的思想
20.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
21.“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变成“野蛮人”的最主要原因
A.工业革命造就的巨大财富 B. 工业城市造成的环境污染
C.工业革命推动的殖民掠夺 D. 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性贪婪
22.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2014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
古与文物》期刊发表。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
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这印证了
A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
B.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D梁肩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
23.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伏尔泰感叹孔子的学说并称为“新的精神世界”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他认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
A.有利于摧毁基督教精神枷锁 B.有利于建立开明君主制度
C.有利于订立完备的社会契约 D.有利于建立代议制的政体
24.约翰?洛克在《政府论》说: “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
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
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文中的引用“上帝”概念实质意义是
A.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重要性
B.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
C.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
D.说明天主教赋予人权力的合理性
25.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
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楚辞 宋词 唐诗 汉赋 B.汉赋 唐诗 宋词 楚辞
C.楚辞 唐诗 汉赋 宋词 D.楚辞 唐诗 宋词 汉赋
上饶县中学2016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座 位 号
历 史 答 题 卡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题(26题15分,27题15分,28题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阏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材料三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其实质。(3分)
(2)材料二反映的书法、绘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理学思想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4)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你如何理解?(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当今赋出天下,江南十居九”,“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之计,仰于东南。”?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明清时期,太湖平原一带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转变,棉花和蚕桑经济作物在广大农村产业中占很大比例,粮食作物反而退居次要地位。太湖平原所需粮食当地往往不能自给,这时太湖平原已由原来的粮食输出地变为粮食输入地。康熙皇帝明确指出:“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由粮食输出地变为粮食输入地的原因。(3分)
28.在“人与社会”这一哲学命题上,西方人文主义者的探索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真正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归根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古希腊哪一学派“人文主义”的诉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诉求的历史意义。(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个人主义伦理观”走向民众的主要途径是什么?(6分)
(3)据材料三,指出科学与思想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革命原则”的主要内容。(6分)
(4)上述材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据此,你认为在今天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4分)
上饶县中学2016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