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9 15: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美国独立战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拿破仑战争
欧洲的对外侵略活动
文化侵略
(1)殖民者角度
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表象)
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2)被侵略民族
不同程度的接受外来文化
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3)影响
一方面,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给被侵略国家的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一场灾难;
另一方面,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条件,客观上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
殖民者的文化侵略方式
通过教育和其它文化活动强行推行西方语言、宗教:主要是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用传教布道、开办学堂、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
强行改造被殖民地的社会政治结构
强行输入西方价值观。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欧洲移民
非洲黑人奴隶
美洲印第安人
“三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独立战争前美国文化特征:
多元文化文化特征:
深受英国文化清教和启蒙思想影响
融入印第安和黑人文化因素
美利坚民族形成但存在种族歧视
独立战争后重构特征:
矛盾性
政治上权力制衡
精神上追求自由
经济上实行种植园经济和奴隶制
美国自由女神像
种植园经济
独立战争(1775-1781)
莱克星顿的枪声(1775)
《独立宣言》(1776)
费城制宪会议(1787)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战前拉丁美洲文化特征:多元文化
天主教
民族融合但等级分明
深受西、葡文化影响
拉丁舞成为重要文化符号
印第安文化在偏远地区保留
图腾崇拜
拉丁舞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①法属海地:1804年,法属海地在黑人领袖杜桑·卢维杜尔领导下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②西属拉美:在土生白人(主要)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领导下,西属拉美殖民地于19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后建立了15个共和国
③葡属巴西: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拉丁美洲的战后重构特征
政治: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制,但是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成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经济:取消了奴隶贸易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考迪罗(Caudillo)
亦称考迪罗主义、考迪罗制度,原意是首领、头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独立后虽然部分考迪罗在人民压力下作出一些改革,但由于其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所以未触及大地产制度,是拉美经济发展的阻碍。
拉美各国考迪罗统治从19世纪末开始瓦解。整个过程延续至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大致通过几种方式展开,包括暴力革命、选举、政变等。
比较项 美国 拉丁美洲
相同点 背景 特点 共同缺陷 不同点 文化发展
语言
重要文化符号
政治文化
宗教
都受到殖民侵略、种植园经济、黑奴贸易的影响
多元性;
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美洲文化
对美洲印第安文化造成破坏,种族压迫和歧视长期存在
欧洲文化为主,以文化融合为主
西、葡文化为主,保留一部分原生文化传统,以血统融合为主(混血社会)
美式英语
拉丁语族的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
自由女神
拉丁舞
民主法制、权力制衡
独立后具有“考迪罗”独裁政治特点
宗教文化多信奉新教(清教徒)
宗教文化多信奉天主教、印第安原住民保留多神信仰、图腾崇拜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拿破仑战争(1803-1815)
材料一 :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主义正逐步走向瓦解崩溃,新兴的资本主义法国同封建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拿破仑掌握法国执政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各国的军事力量,破坏了欧洲的封建传统文化,加速了欧洲封建力量的衰落。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
材料二 :
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亦带来一个相对地新鲜及持续增强的运动,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将会塑造未来欧洲历史的轨道,它的成长注定了一些国家的开始及另一些国家的结束。欧洲的版图亦在拿破仑时代后一个世纪发生了剧烈地转变。这种转变并非基于封地及贵族,而是基于人文、民族起源和民族思想。拿破仑在欧洲的统治时,将城邦和王公领土合并,播下了日后德意志及意大利建立民族一统国家的种子。
积极:
在欧洲建立一个庞大帝国,传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
欧洲各地出现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A、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
B、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普遍诉求
消极:
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不满
废除封建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
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
拿破仑的统治
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促进欧洲文化的重构
反抗法国的征服;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高涨
影响:
欧洲政治文化重构,反对封建专制,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表现
俄国
波兰
德意志
“十二月党人起义”
争取民族解放
争取民族统一
实质:
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国别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受
中国
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优秀传统文化
挽救国家独立、反洋教
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渐进过程:洋务运动-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新文化运动-思想
林则徐
《盛世危言》
洋务运动
国别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受
印度
印度上层精英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井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英国把英语、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印度宗教
英国人到印度的时候,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应该完成双重任务。第一个是摧毁性的,是把原来的鬼佬的陈旧的过时的制度给予破坏。第二个任务是建设性的,是在摧毁印度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西方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的新印度。
——《欧洲文明十五讲》
文化征服具有双重性:破坏性、建设性
国别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受
埃及
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君主立宪制
①近代西方殖民者的文化扩张伴随着侵略战争, 要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努力维护和平
②文化扩张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战争会对文化发展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交汇、传播
③要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发展完善自身文化
④坚持文化自信、防止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侵略
……
文化侵略的实施者唯我独尊,有预谋地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文化融合文化交流,在资源平等的基础上行使文化选择权
警惕文化侵略、和平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