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8 20:5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总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与亲人离别时,林则徐吟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此诗句体现了林则徐( )
A.彻底禁绝鸦片之决心 B.因仕途渺茫而倍感痛苦
C.深怀爱国和忧民之心 D.充分认识到鸦片的危害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这是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第一个”是指( )
A.中日《马关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3.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命人为准备出面交涉的官员制定了“详尽”的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 )
A.英国极力进行侵略
B.列强与清政府建立了平等外交
C.俄、美两国为攫取利益而支持清政府
D.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4.佳士得拍卖行于1766年在伦敦创立,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拍卖行。苏富比拍卖行是世界知名艺术品拍卖行,以拍卖艺术品及文物而著称。下表是佳士得拍卖行和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清单,根据清单内容分析这些拍卖品的来源是( )
拍卖行 拍卖品信息
佳士得 猴头铜像和牛头铜像
苏富比 铜虎首、乾隆粉彩镂雕六方套瓶
A.通过远洋贸易购得 B.侵华战争劫掠所得
C.清政府战败赔偿所得 D.国事访问获赠的礼品
5.有老师在上课时采用右边的示意图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历程进行梳理。其中“纲领筑梦”是指( )
A.“拜上帝会”的创立 B.运动前期顺利进军
C.天京事变的发展 D.《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6.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为此他创办了( )
A.汉阳铁厂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7.下面为洋务派开办的部分企业,据此可知洋务派( )
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另命属下向英国军官学习操用火炮。
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城外开设福州船政局,机器从法国购得。
1877年,丁宝桢在四川开设一个机器制造局。
1878年,左宗棠在甘肃创办一个织呢局。
A.获得了中央的大力支持 B.前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
C.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创办的企业都在沿海地区
8.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办之时,直接要求李鸿章出面号召,此后中国近代纺织业开始向全国扩展开来;广州民族机器工业的技术元老陈桃川,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带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B.并未使中国实现富国强兵
C.维护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9.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下列诗歌,推断其反映的是( )
《悲平壤》(节选)黄遵宪大东喜舞小东怨,每每倒戈飞暗箭。长矛短剑磨铁枪,不堪狼藉委道旁。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一将四拘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 《哀威海卫》(节选)袁昶我军左威右岛,形胜天然鬼工造。增台巨炮震九地,火弩水雷环百道。堡坞却作偃月形,杀气飞鸟不敢停。如何黑云朝压垒,壮士夕化虫沙并。
A.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马关条约》的签订
10.《马关条约》签订后,先进的中国人在惨痛的事实面前猛地醒过来,意识到摆在面前的问题已不是一般地谈论什么“自强”“求富”,而是要直截了当地起来“救亡”。材料表明,《马关条约》的签订( )
A.造成了国家的分裂 B.促进了先进中国人的觉醒
C.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1.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汽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12.邹容在《革命军》中认为,革命有野蛮与文明之分,“野蛮之革命,有破坏,无建设,横暴恣睢,适足以造成恐怖之时代,如庚子之义和团”。这说明他( )
A.对义和团反对列强侵略持肯定态度
B.认为义和团带有迷信、落后的色彩
C.认为义和团运动不利于中国发展
D.否定义和团抗击列强侵略
13.右边漫画描绘了《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载歌载舞,而中国充当局外看客的场景。它反映了( )
A.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消失
B.中国领土主权完全丧失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4.《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
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
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
15.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反映的基本线索是( )
A.侵略与反抗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C.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16题17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共4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并列举“拼命抵抗”的一例史实。(4分)
材料二:洋务运动大事年表。
1872年 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1873年 创造性地向民间发行股票,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1875年 盈利15万余两白银;建保险招商局——中国人自办保险业之始
1876年 盈利34万余两白银;收购美资旗吕轮船公司——开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之先河
1879年 盈利超过76万两白银;架设中国人自己铺设的第一条电话专线
1896年 投资创设第一家中国近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创设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
(2)根据材料二,归纳“轮船招商局”的发展特点,并分析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材料三: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康有为就是这时代中的这样的人。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所面临的时代困境,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认识?(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有学者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做出如下的解说。
①《南京条约》,难填欲壑 ②修约要求,毫无根据
③公使驻北京问题 ④进入广州城问题
⑤“亚罗号事件” ⑥广州的沦陷和抗战
⑦《天津条约》的谈判 ⑧大沽口的激战
⑨北塘、大沽的失陷 ⑩天津、通州谈判
恭亲王“督办和局”,王大臣(守卫北京城的大臣们)“开门(打开北京城门)揖盗”
圆明园,万劫不复 九龙司,租而后割
战争期间英国和它的伙伴的矛盾
——摘编自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
(1)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上解说中,哪些属于原因(爆发的原因)分析?哪些属于过程(战争的过程)分析?(6分)
(2)请你选择材料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解说。(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解说条理清楚)(8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太平军建都后,即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对外则否认不平等条约,反对外来侵略……由石达开指挥的西征大败曾国藩的湘军。在天京附近,太平军又大破清军江北、江南两大营。到1856年夏,上至武汉,下至镇江连成一片,尽在太平军控制下。但就在这大好形势下,9月2日,太平军的重要领导人杨秀清被杀,其部下也有5000余人被杀害。次年5月,石达开被逼走,更造成了人心冷淡、锐气减半的局面。而清政府则公然和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使得太平军从此进入了十分困难的战略防御阶段……1862年,在形势险恶的情况下,太平军还在上海、宁波有力地打击了外国洋枪队。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材料二:在中国军民的阻击下,西摩尔联军的给养完全断绝,“进京之路,水陆皆穷”,被迫夺路回逃。义和团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令侵略者震撼,西摩尔事后心有余悸地承认:“如果义和团所用的武器是近代枪炮的话,那么我所率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知识讲座》
(1)根根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并归纳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儿女表现出的战斗精神,并概括义和团运动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担负的共同历史责任。(3分)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D 6.B 7.C 8.A 9.B 10.B 11.B 12.C 13.C 14.D 15.B
16.(1)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经济落后;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等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史实: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英勇抵抗直至战死;陈化成在吴淞拼死反抗英军;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等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
(2)特点;具有开创性;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多样化。(3分,每点1分)影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困境: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此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方案:进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2分)
(4)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艰难而又曲折;近代中国社会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言之有理即可,3分)
17.(1)原因分析:①~⑤。过程分析:6~ 。(6分,每点3分)
(2)答案:(示例一)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论述: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②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满足了战前列强修约的要求。扩大:①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只是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②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第一次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清朝都城北京,可直接与清政府交涉,还取得了在长江自由航行军舰等权利。综上所述,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及结果都是在鸦片战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8分)
(示例二)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论述:政治上,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及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沿海各省,并深入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外交上,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综上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列强获得了更多的侵略权益,大火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8分)
18.(1)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3分)原因:领导集团的内部争斗;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4分,每点2分)
(2)精神:英勇顽强。(2分)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分)
(3)救亡图存。(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