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同步习题
一、单选题
1.含磷有机物应用广泛。电解法可实现由白磷直接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为甲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1mol,理论上外电路需要转移2mol电子
B.阳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在电解过程中向石墨电极移动
D.电解产生的中的氢元素来自于
2.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的是
A. B. C. D.
3.丙烯腈(CH2=CHCN)电合成已二腈[NC(CH2)4CN]的原理如图所示(两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过程会产生丙腈(C2H5CN)等副产物(已知:电流效率=×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势:X极>Y极
B.H+移动方向:左室→质子交换膜→右室
C.生成己二腈的电极反应式为2CH2=CHCN+2H++2e-=NC(CH2)4CN
D.若X极产生33.6L(标准状况)气体,Y极区生成了0.3mol丙腈,则电流效率高于90%
4.甲醇(CH3OH)燃料电池可以作为笔记本电脑、汽车等的能量来源,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B.放电过程中,H+由a极区向b极区迁移
C.电极a上反应为CH3OH+ H2O-4e- =CO2↑+ 6H+
D.放电过程中1 mol CH3OH参与反应,理论上需通入33.6 LO2
5.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进行铝热反应 干燥 石油的蒸馏 在铁上镀铜
A.A B.B C.C D.D
6.下列电极反应式中错误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碱性)的负极反应为
B.粗铜精炼时,纯铜作阴极,电极反应为
C.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为
D.氯碱工业中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7.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使用了液流电池做备用电源。液流电池具有储能时间长,安全稳定的优势,电池中的电解液在正负极附近各自循环。电池的总反应为,其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可用铁做负极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C.电池充电时,转移1mol电子,阴极附近增加2mol离子
D.电池的离子选择膜可以用阳离子交换膜,也可用阴离子交换膜
8.光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电压,如下装置可以实现光能源的充分利用,双极性膜可将水解离为和,并实现其定向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分解水
B.再生池中的反应:
C.光照过程中阳极区溶液中的基本不变
D.双极性膜可控制其两侧溶液分别为酸性和碱性
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稀盐酸溶液与稀氢氧化钠的中和热:H+(aq)+OH-(aq)=H2O(l) ΔH=-57.3 kJ· mol-1
B.FeCl3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Fe3++3H2OFe (OH)3+3H+
C.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38.6kJ·mol-1,一定条件下,将0.5mol 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NH3(g),则放热19.3kJ
D.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 ΔH=+566.0 kJ·mol-1
10.随着各地“限牌”政策的推出,电动汽车成为汽车界的“新宠”。某全电动汽车使用的是钴酸锂()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A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电池反应式为LixC6+Li1-xCoO2C6+LiCo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隔膜只允许通过,放电时从左边流向右边
B.废旧钴酸锂()电池进行“放电处理”,让进入石墨中而有利于回收
C.B极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
D.放电时,A极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C6+xLi+
1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CO(g)+1/2O2(g)=CO2(g) △H= -283.0kJ/mol
②H2(g)+1/2O2(g)=H2O(g) △H= -241.8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1/2O2(g)=H2O(l) △H>-241.8kJ/mol
B.H2(g)的燃烧热△H =-241.8 kJ/mol
C.H2(g)转变成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放出能量
D.CO(g)+ H2O(g)= CO2(g)+ H2(g)的△H =-41.2kJ/mol
1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和反应的中和热,则和反应的中和热
B.的燃烧热是则反应的
C.已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则可知C(石墨)=C(金刚石),
D.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压强下,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热,热化学方程式为
13.近期报道了一种特殊电位的双极持续制氢电解系统,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势:M电极>N电极
B.离子交换膜c为阴离子交换膜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工作一段时间后,a、b两极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4.如图所示电解池Ⅰ和Ⅱ中,a、b、c和d均为石墨电极。在电解过程中,电极a和c上均有气体逸出,而电极b和d的质量均增大,且增重情况为。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溶液是
选项 X溶液 Y溶液
A
B
C
D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CO可直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某CO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1所示。
(1)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电极 (填“A”或“B”,下同)流向电极 。
(2)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 ,该电池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
(3)纳米级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采用CO燃料电池为电源,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的制备纳米,其装置如图2所示。
①电极A应连接 (填“C”或“D”),穿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为 。
②当反应生成14.4g时,图2左侧溶液 (填“增加”或“减少”)的质量为 g。
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乙池中A(石墨)电极的名称为 (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乙池总反应式为 。
(3)当乙池中B极质量增加5.40 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的体积为 mL(标准状况下),丙池中 极析出 g铜。
(4)若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Cl溶液,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丙中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NH3和O2可以形成碱性燃料电池,结构如图所示。
(1)电极A是 (填“正极”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
(2)若反应生成28 gN2,则该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的O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L。
(3)若用该电池电解精炼铜,通氧气一端的电极应接 (填“纯铜”或“粗铜”)。若用CuSO4溶液做电解液电解精练铜,则电解一段时间后CuSO4溶液的浓度 (填增大、变小、不变)。
18.(1)将洁净的金属片甲、乙、丙、丁分别与Cu用导线连结浸在相同的电解质溶液里。实验并记录电压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表所示:
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压/V
甲 甲→Cu 1.10
乙 乙→Cu 0.78
丙 Cu→丙 0.15
丁 丁→Cu 0.3
已知:甲、乙、Cu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Cu,试根据以上实验记录,完成以下填空:
①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 (填“大”、“小”)。
②Cu与丙组成的原电池, 为负极。
③乙、丁形成合金,露置在潮湿空气中, 先被腐蚀。
(2)如图是一个电解过程示意图。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电解过程中,铜电极质量减少为128g,则硫酸铜溶液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 。
19.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4(g)+H2O(g)=CO(g)+3H2(g) ΔH=206.2 kJ·mol-1①
CH4(g)+CO2(g)=2CO(g)+2H2(g) ΔH=247.4 kJ·mol-1②
又知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
(1)利用上述已知条件写出表示CH4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在相同温度下,1 mol H2O按下列两种途径转化为氢原子与氧原子。
则ΔH1、ΔH2、ΔH3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20.碱式次氯酸镁[]微溶于水,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无机抗菌剂。请回答:
(1)工业上利用、NaOH、为原料合成碱式次氯酸镁,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碱式次氯酸镁也可通过电解法制备,在无隔膜状况下以铁为阴极、为阳极电解氯化镁溶液制得。采取无隔膜工艺的目的是 ,阴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3)碱式次氯酸镁经醋酸酸化后杀菌功能增强,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碱式次氯酸镁()的品质可通过其中的有效氯含量来衡量,测定有效氯的方法是: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适量乙酸和KI溶液溶解,再用标准溶液测定生成的,将碘单质折算为,有效氯含量(样品)。则产品的理论有效氯含量为 。
21.(1)已知下列反应: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Na2O2(s)+CO2(g)=Na2CO3(s)+1/2O2(g) ΔH=-266 kJ·mol-1。试回答:CO的燃烧热ΔH= 。
(2)0.5mol HCl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放出热量为28.65kJ,写出该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3)工业废气中的CO2可用碱液吸收。所发生的反应如下:
CO2(g)+2NaOH(aq)=Na2CO3(aq)+H2O(l) ΔH=-a kJ·mol-1
CO2(g)+NaOH(aq)=NaHCO3(aq) ΔH=-b kJ·mol-1
则:反应CO2(g)+H2O(l)+Na2CO3(aq)=2NaHCO3(aq)的ΔH=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2.(Ⅰ)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碳合金,含碳量在2%~4.3%的称为 。不锈钢在空气中比较稳定,不易生锈,有强的抗腐蚀能力,其合金元素主要是 ;
(2)钢铁的腐蚀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所以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钢铁的腐蚀是十分必要的,请列举三种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 ;
(3)青铜的主要合金元素为 ,黄铜的主要合金元素为 :
(4)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并与氢气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如镧镍合金,它吸收氢气可结合成金属氢化物,其化学式可近似地表示为(中各元素化合价均可看作是零),它跟可组成镍氢可充电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是 。市面上出售的标称容量为2000 mA h的1节镍氢电池至少应含有镧镍合金 g(已知1法拉第电量为96500库仑或安培·秒)。
(Ⅱ)有机化合物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5)棉花、蚕丝、小麦主要成分分别为 、 、 ,它们蕃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6)味精是烹饪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为 ;
(7)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石墨电极发生反应的物质:P4→Li[P(CN)2]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石墨电极为阳极,铂电极为阴极。
【详解】A.石墨电极发生反应的物质:P4→Li[P(CN)2]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石墨电极为阳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P4+8CN--4e-=4[P(CN)2]-,则生成1molLi[P(CN)2],理论上外电路需要转移1mol电子,A错误;
B.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为P4+8CN--4e-=4[P(CN)2]-, B正确;
C.石墨电极:P4→Li[P(CN)2]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铂电极为阴极,CN-应该向阳极移动,即移向石墨电极,C正确;
D.由所给图示可知HCN在阴极放电,产生CN-和H2,而HCN中的H来自LiOH,则电解产生的H2中的氢元素来自于LiOH,D正确;
故选A。
2.A
【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判断。
【详解】A.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A正确;
B.乙醇属于非电解质,没有电解质溶液,B错误;
C.没有构成闭合回路,C错误;
D.两个电极相同,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D错误;
故选A。
3.D
【分析】由图可知,CH2=CHCN在Y极生成NC(CH2)4CN,该过程中C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Y极是电解池阴极,X为阳极,以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Y极是电解池阴极,X为阳极,电势:X极>Y极,故A正确;
B.电解池中H+向阴极移动,H+移动方向:左室→质子交换膜→右室,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CH2=CHCN在Y极得电子生成NC(CH2)4CN,电极方程式为:2CH2=CHCN+2H++2e-=NC(CH2)4CN,故C正确;
D.X为阳极,H2O在阳极失去电子得到O2,电极方程式为:2H2O-4e-=O2↑+4H+,若X极产生33.6L(标准状况) O2,物质的量为=1.5mol,转移6mol电子,Y极区生成了0.3mol丙腈,得到0.6mol电子,说明Y极H+也会放电生成H2,则电流效率不可能高于90%,故D错误;
故选D。
4.B
【分析】电极b上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b为正极;电极a上CH3OH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a为负极;结合原电池原理作答。
【详解】A.甲醇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为原电池原理,放电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错误;
B.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放电过程中H+由负极区(a极区)向正极区(b极区)迁移,B项正确;
C.电极a上CH3OH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CO2,1molCH3OH失去6mol电子,电极反应为CH3OH+H2O-6e-=CO2↑+6H+,C项错误;
D.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放电过程中1molCH3OH参与反应理论上消耗1.5molO2,但O2所处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计算O2的体积,D项错误;
答案选B。
5.A
【详解】A.A正确;
B.干燥气体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B错误;
C.石油蒸馏要测馏出成分气体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和烧瓶的支管口对齐,C错误;
D.镀铜时,电解质溶液应为含铜离子的盐溶液,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6.A
【详解】A.是氢氧燃料电池(碱性)的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为,故A错误;
B.粗铜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阴极电极反应为,故B正确;
C.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是铁失去电子变为亚铁离子,其反应为,故C正确;
D.氯碱工业中阳极是氯离子失去电子变为氯气,其电极反应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C
【分析】由电池的总反应为,放电时NaBr生成Br2,溴元素化合价升高,则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Br--2e-=Br2,正极电极反应式为,充电时电极反应相反;
【详解】A.铁是活泼金属,若电池用铁做负极,在负极上有Br2生成,对铁有腐蚀性,因此不能用Fe做负极,A错误;
B.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反应式为,B错误;
C.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应式为Br2+2e-=2Br-,转移1mol电子,生成1mol Br-,还有1mol Na+移动至阴极与溴离子结合生成NaBr,则阴极附近增加2mol离子,C正确;
D.为保证两极溶液不混合,离子交换膜应选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D错误;
故选:C。
8.B
【分析】由图上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右侧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 ,阴极反应式为2V3++2e-=2V2+,双极性膜可将水解离为H+和OH-,由图可知,H+进入阴极,OH-进入阳极,放电后的溶液进入再生池中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方程式为,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装置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分解水,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再生池中的反应:,B错误;
C.光照过程中阳极区反应式为:,双极性膜可将水解离为H+和OH-,其中OH-进入阳极,所以溶液中的基本不变,C正确;
D.双极性膜可将水解离为H+和OH-,由图可知,H+进入阴极,OH-进入阳极,则双极性膜可控制其两侧溶液分别为酸性和碱性,D正确;
答案选B。
9.C
【解析】A. 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 Fe3+水解生成弱电解质Fe (OH)3,使溶液呈弱酸性;
C. 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D. 1molCO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为283.0 kJ;
【详解】A. 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因此稀盐酸溶液与稀氢氧化钠的中和热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 kJ· mol-1,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Fe3+水解生成弱电解质Fe (OH)3,使溶液呈弱酸性,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 (OH)3+3H+,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一定条件下,将0.5mol 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NH3(g),则放出的热量小于19.3kJ,C项错误,符合题意;
D. 1molCO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为283.0 kJ,那么2CO2(g)=2CO(g)+O2(g) ΔH=+566.0 kJ·mol-1,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0.B
【详解】A.A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放电时A极为负极,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所以该隔膜只允许通过,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则从隔膜左边流向右边,故A正确;
B.根据电池反应式可知,充电时让进入石墨中而有利于回收,故B错误;
C.放电时B极为正极,该电极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根据总反应可知放电时,A极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C6+xLi+,故D正确;
故答案:B。
11.D
【详解】A.H2O(g)=H2O(l) △H<0,因此H2(g)+1/2O2(g)=H2O(l) △H<-241.8kJ·mol-1,故错误;
B.燃烧热生成H2O的状态,应是液态水,故错误;
C.②-①得出:H2(g) + CO2(g) = CO(g)+H2O(g) △H = (-241.8+283)kJ·mol-1 = + 41.2kJ·mol-1,故错误;
D.根据选项C的分析,故正确。
12.B
【详解】A. 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生成硫酸钡放热,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 57.3 ,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 57.3 ,故A错误;
B. 因CO(g)的燃烧热是283.0K,则2CO(g)+O2(g)=2CO2(g)反应的△H= 2×283.0,则反应的△H=+2×283.0,故B正确;
C.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
D. 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热化学方程式中为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 (g),放出热量19.3kJ,则1molN2完全反应放出热量大于38.6kJ,即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H< 38.6,故D错误;
故选:B。
13.C
【分析】由图可知,b电极氢元素价态降低得电子,故b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是2H2O+2e-=H2↑+2OH-,a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RCHO+4OH――2e-=2RCOO-+H2↑+2H2O,据此作答。
【详解】A.a电极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M是正极,N是电源的负极,则电势:M电极>N电极,故A正确;
B.阴极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移向阳极,属于离子交换膜c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
C.a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RCHO+4OH――2e-=2RCOO-+H2↑+2H2O,故C错误;
D.b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是2H2O+2e-=H2↑+2OH-,a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RCHO+4OH――2e-=2RCOO-+H2↑+2H2O,工作一段时间后,a、b两极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C。
14.B
【详解】A.X溶液为,阳极生成氧气,阴极生成氢气,b电极质量不变,A错误;
B.X溶液为,阳极生成氧气,阴极析出银,转移2mol电子时,生成216gAg;Y溶液为,阳极放出氧气,阴极析出铜,转移2mol电子时,生成64gCu,, B正确;
C.Y溶液为,阴极生成氢气,阳极放出氧气,d电极质量不变,C错误;
D.X溶液为,阳极生成氯气,阴极析出铜,转移2mol电子时,生成64gCu;Y溶液为,阳极放出氧气,阴极生成Pb,转移2mol电子时,生成207gPb,,D错误;
故选B。
15.(1) A B
(2)
(3) C 减少 3.6
【详解】(1)CO燃料电池工作时,电极A为负极、CO失去电子被氧化,则电子由电极A流出,沿着导线流向电极B、氧气在电极B上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B为正极。
(2)电极B上氧气发生还原反应转变为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由图知,负极上生成、正极上消耗,则该电池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3)①需通过电解法制备纳米级,则需要铜失去电子被氧化、Cu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Ti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故电极A应连接C,电解时阴离子穿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移动,故穿过阴离子交换膜的为OH-离子。
②阴极反应为,阳极反应为2Cu-2e- +2OH-=Cu2O + H2O,当反应生成14.4g即0.1mol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图2左侧逸出0.1molH2、0.2mol OH-迁移出去,故左侧溶液减少的质量为0.1mol×2g/mol+0.2mol ×17g/mol =3.6g。
16.(1)
(2) 阳极
(3) 280 D 1.60
(4) 减小 增大
【分析】甲池是燃料电池,通入甲醇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乙池和丙池为电解池,A极为阳极,B为阴极,C为阳极,D为阴极;
【详解】(1)通入电极的电极为负极,在碱性条件下,甲醇的产物为碳酸根,其电极反应式为:;
(2)乙池中A(石墨)电极与燃料电池的正极相连,故为阳极;
乙池的A(石墨)电极是阳极,水中的氢氧根在阳极失电子变成氧气,银棒阴极,银离子在银表面得电子变成银,故乙池总反应式为;
(3)当乙池中B极增加5.40 g银,转移的电子数为0.05mol,故消耗的氧气为mol,标况下的体积为;丙池中D极为阴极,故铜离子在D极得电子析出铜,根据电子守恒知生成的铜的物质的量0.025mol,其质量为1.60g;
(4)若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Cl溶液,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中的氢氧根被甲醇消耗生成碳酸根导致pH减小;丙溶液中水中的氢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氢氧根导致溶液的pH增大;
17.(1) 负极 2NH3-6e-+6OH-=N2+6H2O
(2)33.6
(3) 粗铜 变小
【分析】在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在电解精炼铜时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A电极上NH3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N2,则A电极为负极,则负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2)28 g N2的物质的量n(N2)=,根据电极反应式:2NH3-6e-+6OH-=N2+6H2O可知:每反应产生1 mol N2,反应过程中转移6 mol电子,根据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反应过程中B电极上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故该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O2)=1.5 mol×22.4 L/mol=33.6 L;
(3)若用该电池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通氧气一端的电极是正极,应接粗铜;
若用CuSO4溶液作电解液电解精炼铜,阳极上是Cu及活动性比Cu强的金属如Zn、Fe等失去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活动性比Cu弱的金属会沉淀在阳极底部形成阳极泥,在阴极上只有Cu2+得到电子被还原为Cu单质。由于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所以电解一段时间后CuSO4溶液的浓度变小。
18. 大 铜 乙 Cu2++2e-=Cu 不变 4NA
【详解】(1)①已知甲、乙、Cu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Cu,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金属的活泼性相差越大,则电压表的读数越大;
②根据电压表的读数可知,铜的活泼性大于丙,Cu与丙组成的原电池,则铜作负极;
③根据表中数据,金属的活泼性差距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对比乙、丁,乙的活泼性大于丁,乙、丁形成合金,露置在潮湿空气中,乙先被腐蚀;
(2)①根据装置可知,此装置为电解池,Cu与电池的正极相连,作阳极,Zn与电池负极相连,溶液中的铜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②电解过程中,阳极上铜电极失电子生成铜离子,阴极铜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铜,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变;铜电极质量减少为128g,即反应2mol铜,则转移4mol电子,电子数目为4NA。
19.(1)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2)CH4(g)+2H2O(g)=CO2(g)+4H2(g) ΔH=+165.0 kJ·mol-1
(3)ΔH3=ΔH1+ΔH2
【解析】(1)
燃烧热是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表示某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系数为1。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3kJ的热量,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2)
由盖斯定律,①×2-②即可得出CH4(g)+2H2O(g)=CO2(g)+4H2(g) ΔH=+206.2 kJ·mol-1×2-247.4 kJ·mol-1=+165.0 kJ·mol-1。
(3)
盖斯定律的含义是化学反应的发生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不管1mol水直接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还是1mol水先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然后氢气和氧气再分别转化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所以ΔH3=ΔH1+ΔH2。
20.(1)
(2) 促使阴极生成的与阳极生成的接触,反应生成
(3)
(4)42.1%
【解析】(1)
工业上利用、NaOH、为原料合成碱式次氯酸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电解法制备碱式次氯酸镁,在无隔膜状况下以铁为阴极、为阳极电解氯化镁溶液制得。采取无隔膜工艺的目的是促使阴极生成的与阳极生成的接触,反应生成;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氯化镁为电解质溶液,则水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3)
碱式次氯酸镁经醋酸酸化后杀菌功能增强,原因是醋酸促进碱式次氯酸镁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离子方程式:。
(4)
根据题意,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有关系式:~2e-~I2~Cl2,设Cl2物质的量为xmol,则有效氯含量=≈42.1%。
21. -283kJ/mol HCl(aq)+NaOH(aq)=NaCl(aq)+H2O(l) △H=-57.3kJ/mol a-2b
【详解】(1)2CO(g)+O2(g)=2CO2(g)△H=-566kJ/mol,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则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H=-283kJ/mol;故答案为:-283kJ/mol;
(2)0.5mol HCl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0.5mol水放出热量为28.65kJ,则生成1mol水释放57.3kJ的能量,则该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NaCl(aq)+H2O(l) △H=-57.3kJ/mol,故答案为:HCl(aq)+NaOH(aq)=NaCl(aq)+H2O(l) △H=-57.3kJ/mol;
(3)①已知CO2(g)+2NaOH(aq)=Na2CO3(aq)+H2O(l)△H=-a kJ/mol ;
②CO2(g)+NaOH(aq)=NaHCO3(aq)△H=-b kJ/mol ;
由盖斯定律:②×2-①得 CO2(g)+H2O(l)+Na2CO3(aq)=2NaHCO3(aq)的△H=(a-2b) kJ/mol,故答案为:a-2b。
22.(1) 生铁 铬和镍
(2)在钢铁的表面喷涂油漆;在钢铁的表面镀上铬、锌等金属;对钢铁的表面进行发蓝处理;在钢铁器件上附着一种更易失电子的金属或合金
(3) Sn Zn
(4) LaNi5H6 + 6OH--6e-=LaNi5+ 6H2O 5.4
(5) 纤维素 蛋白质 淀粉
(6)谷氨酸单钠盐(或2-氨基戊二酸单钠盐)
(7)
【详解】(1)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碳合金,含碳量在2%~4.3%的称为生铁;不锈钢主要成分是铁,合金元素主要是铬和镍;故答案为生铁;铬和镍;
(2)防腐的主要目的是阻止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在钢铁的表面喷涂油漆;在钢铁的表面镀上铬、锌等金属;对钢铁的表面进行发蓝处理;在钢铁器件上附着一种更易失电子的金属或合金;故答案为在钢铁的表面喷涂油漆;在钢铁的表面镀上铬、锌等金属;对钢铁的表面进行发蓝处理;在钢铁器件上附着一种更易失电子的金属或合金;
(3)青铜的主要元素为铜,主要合金元素为Sn;黄铜的主要合金元素为Zn;故答案为Sn;Zn;
(4)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该电池放电时,LaNi5H6 失电氧化发生反应子,负极极反应为:LaNi5H6+ 6OH-- 6e-=LaNi5+6H2O;因为1mol电子转移时所通过的电量为1法拉第,1法拉第电量为96500库仑或安培秒,则2000mA h的1节镍氢电池则要转移(2000×)×10-3mol电子,又根据阴极反应LaNi5+6e﹣+6H2O═LaNi5H6+6OH﹣,所以1mol镧镍合金转移6mol电子,所以2000mAh的1节镍氢电池则要镧镍合金的质量为(2000×)×10﹣3××(139+59×5+6)g/mol=5.4g;故答案为LaNi5H6+6OH--6e-=LaNi5+6H2O;5.4;
(5)棉花、蚕丝、小麦主要成分分别为纤维素、蛋白质、淀粉;故答案为纤维素、蛋白质、淀粉;
(6)味精是烹饪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为谷氨酸单钠盐(或2-氨基戊二酸单钠盐);故答案为谷氨酸单钠盐(或2-氨基戊二酸单钠盐);
(7)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