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8 18:3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成立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标志着什么?
时间:1921年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主要内容:党的名字、奋斗目标、中心工作、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
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意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中共二大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时间:1922年 地点:上海
主要内容: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标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全国工人运动的顶峰、失败教训?
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失败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温故知新:中国共产党诞生 (大声阅读一遍 2分钟)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结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中国国民党
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失败,孙中山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在国共双方和共产国际共同努力下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924
高潮:1926
北伐战争
1927
打倒列强:
除军阀:
反帝反封建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1927)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大革命时期)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黄埔军校
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果及教训
预习提纲
1、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2、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标志?
3、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作用?
4、北伐战争的时间?目的?口号?重要战役?铁军将领?结果?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果?
6、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
1923.6
中共三大
1924.1
中国国民党一大
“前期准备” “正式合作”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23.6
① ;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改组国民党为工、农、资革命同盟。
广州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70页最后一句,71页第一句)
中共三大
中国国民党一大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1
广州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 成果一——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
1924.1
中国国民党一大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1924.5
黄埔军校创办
时间
地点
领导
校长
政治部主任
1924年5月 71页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
蒋介石
周恩来
孙中山
蒋介石
周恩来
革命者来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从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黄埔军校招收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
黄埔军校的创办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71页第二段最后一句)
1925年3月,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主席:汪精卫) ,黄埔军校的学生和粤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军)。
第一次国共合作 成果二——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
1924.1
中国国民党一大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1924.5
黄埔军校创办
1926
北伐战争
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北伐时间
北伐对象
北伐目的
总司令
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1926年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蒋介石
湖南、湖北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山东



吴佩孚20万
湖北
兵力20万
兵力35万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湖南
张作霖35万
孙传芳20万
广州国民政府约10万
铁军: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有力支持: 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 成果二——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
问:北伐战争结果如何?
思考: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分析材料回答: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2分钟)
材料二: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主要的—个原因,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甲军 ——《叶挺传》
材料四: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作战。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五: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一: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 ---《毛泽东选集》
分析材料回答: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2分钟)
材料二: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主要的—个原因,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甲军 ——《叶挺传》
材料四: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作战。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五: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
2、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3、中共先锋模范作用、将士浴血奋战;
4、北洋军阀统治不得人心;
5、工农群众的有力支援。
材料一: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 ---《毛泽东选集》
1、国共两党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
1924.1
中国国民党一大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1924.5
黄埔军校创办
1926
北伐战争
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结果:胜利了
1927
1、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果如何?
2、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的国民革命运动结果如何?
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_____________
的根本利益。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时间:__________
表现:
影响:
1927.4
_____________叛变革命:蒋介石发动__________________,成立______________;汪精卫召开“__________”;大肆屠杀__________和工农群众。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党反动派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
分共会议
共产党人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结果如何?
第一次国共合作 结果——破裂
蒋介石查禁并逮捕、射杀革命进步人士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为什么说北伐战争胜利了,国民革命失败了?
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名义上完成了国家统一。
北洋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国民革命失败了。
课堂小结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国共首次合作
国民革命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蒋汪叛变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国共合作破裂
经验教训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
井冈山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
随堂练习
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B
D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该政权的性质是 ( )
A.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政权
B.无产阶级政权
C.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D.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权
C
4.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A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