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测试卷--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测试卷--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08 23:0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测试卷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可用作火箭燃料
B.水中鱼虾能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金属生锈、呼吸作用是较激烈的氧化反应
D.工业通过压缩空气制氧气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
2.某种额温枪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所用材料含有化合物钽酸锂(LiTaO3)。钽酸锂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钽元素(Ta)的化合价为 (  )
A.+3 B.+5 C.-3 D.-5
3.如图所示的装置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装置,有关此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的各种方法
B.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长颈漏斗伸到液面以下,主要原因是防止添加液体时液体飞溅
D.长颈漏斗伸到液面以下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氧化铁:FeO B.氯化镁:MgCL2
C.硝酸铵:NH4NO3 D.碳酸钠:NaCO3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
A.使用催化剂
B.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用排水法收集
D.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6.“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发现煤气泄漏,千万不能使用排油烟机等用电设施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7.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方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b处表示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现有反应: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则此反应应该填充到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8.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物质。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浓度不同,实验现象可能不同
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
C.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9.古代取火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燧”能够取火是因为可燃物“木”的着火点降低了
B.三种取火方法的原理均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石燧”通过固体撞击产生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D.真空环境也可采用“金燧”取火
10.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化学式为C4H5ON3)是DNA水解的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胞嘧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胞嘧啶属于化合物
B.胞嘧啶由四种元素组成
C.胞嘧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胞嘧啶中含有5个氢原子
11.如下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③中MnO2起催化作用
B.C、P、Fe都能与氧气发生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并伴有火焰产生
C.反应①②③均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④⑤⑥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12.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29分)
13.(3分)生活中发生火灾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来灭火。现有如下类型灭火器:①水基型灭火器、②干粉灭火器、③二氧化碳灭火器。请用编号填空,并回答问题。
(1)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可燃性的油、气等引起的火灾,可选
用     (填序号,后同)。
(2)用来扑灭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火灾,可选用    ,其灭火原理是                 。
14.(4分)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成语有关内容中带点的字:
(1)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氢、钙等元素,写出其中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
(2)争风吃醋:醋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
(3)大浪淘沙:沙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的化学式    ;
(4)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化学式为As2S3),三硫化二砷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    。
15.(12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木炭、硫粉和细铁丝都能反应。
(1)分别写出硫粉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木炭、硫粉、细铁丝与氧气反应的相同点是   (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
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F.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
(3)做实验时,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4)做硫粉、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均要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其目的分别是            、             。
16.(10分)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液体A,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化合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把B收集起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1)根据实验,分析A、B、C、D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     ,B     ,C     ,D     。
(2)按要求在横线上写出相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把反应类型写在括号内。
A中加入C后,迅速生成B:                (      );
带火星的木条(视为碳)伸入B中剧烈燃烧:                 (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5分)
17.(1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中通过丙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   。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填“甲”“乙”或“丙”)途径最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            ,然后        , 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炸裂。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H3,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    。
18.(12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① 打开K1,关闭K2 无明显现象
② 打开K2,关闭K1     
③ 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 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
④ 打开K1,关闭K2,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 D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分析】
(1)步骤①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对比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结论】
通过对实验分析,小组同学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氧气、      。
【反思】
(1)装置中的气球所起的作用是  。
(2)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本实验步骤④中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其原因是  。
四、分析与计算题(共10分)
19.(10分)我国民间在端午节有一些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已知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其药用价值非常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酮素组成中含    种元素,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2)求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3)求11.1 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D C B B C B B D B B
1.D 氧气支持燃烧,但是氧气本身不可燃烧,可以作为火箭的助燃剂,不能作为火箭的燃料,A错误;氧气微溶于水,但是溶于水的氧气足够鱼虾生存,B错误;金属生锈、呼吸作用进行较慢,属于缓慢氧化,C错误;工业制氧气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液氮先蒸发,剩下的几乎是液态氧,D正确。
2.B 钽酸锂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显-2价,设钽元素(Ta)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故选B。
3.D 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不能用该反应装置,故A错误;由于装置内生成了气体,压强增大,所以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不相等,故B错误;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到液面以下,主要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C错误,D正确。
4.C 氧化铁中铁为+3价,氧为-2价,化学式应为Fe2O3;氯化镁中镁为+2价,氯为-1价,氯的符号为Cl,化学式应为MgCl2;铵根离子为+1价,硝酸根离子为-1价,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碳酸钠中钠为+1价,碳酸根离子为-2价,化学式应为Na2CO3。故选C。
5.B 并不是制取氧气的反应都需要使用催化剂,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A错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制取氧气的反应,反应物必须含有氧元素,B正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排水法收集时不用验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或小木条验满,D错误。
6.B 身上着火如果乱跑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A正确;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一般不能降低,故B错误;煤气泄漏,不能使用排油烟机等用电设施,因为打开用电设施时容易产生电火花而导致爆炸,故C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燃烧停止,故D正确。
7.C 化合反应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变化角度进行划分的,氧化反应是从是否有氧气参加来划分的,二者的关系可表示如下图: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8.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浓度不同,实验现象可能不同,A正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的物质为红色,四氧化三铁为黑色,说明生成的物质不是四氧化三铁,B错误;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红色物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物质,说明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正确;纳米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的接触面积比铁丝与空气中的氧气的接触面积大,纳米铁粉可自燃,铁丝不燃烧,D正确。
9.B “木燧”能够取火是因为达到了可燃物“木”的着火点,A错误;三种取火方法的原理都是升高温度,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正确;“石燧”通过固体撞击产生火星,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错误;真空环境中无氧气,不可采用“金燧”取火,D错误。
10.D 胞嘧啶中含有四种元素,属于化合物,A正确;胞嘧啶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B正确;胞嘧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4∶16×1=3∶1,C正确;胞嘧啶为宏观物质,不能说胞嘧啶中含有5个氢原子,而应说1个胞嘧啶分子中含有5个氢原子,D错误。
11.B 明确发生的各个反应,对比反应原理及现象判断各个选项可知选B。
12.B 根据题中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A错误;由题中图示可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制取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B正确;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C错误;反应时间较长的是氯酸钾,D错误。
13.(每空1分)(1)② (2)③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并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14.(每空1分)(1)H(或C) (2)H+ (3)SiO2 (4)S3
【解题思路】(1)碳、氢为非金属元素,钙为金属元素。(2)氢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3)二氧化硅是氧化物,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先写出化学式,然后在元素符号上方标注化合价。
15.(每空2分)(1)S+O2SO2 Fe+O2Fe3O4 (2)ABDF (3)氧气浓度 (4)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解题思路】(1)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2)三个反应都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反应都是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为气体;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铁是金属;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
16.(除标注外,每空1分)(1)过氧化氢溶液  氧气 二氧化锰 水
(2)过氧化氢水+氧气(2分) 分解反应 碳+氧气二氧化碳(2分) 化合反应
【解题思路】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剧烈燃烧,说明B为氧气;C是黑色粉末,能使A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C为反应的催化剂,即二氧化锰,A为过氧化氢溶液,D为水。
17.(除标注外,每空1分)(1)①试管 ②集气瓶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分)  A C(或E) 
(3)甲 (4)A 把导管移出水槽 熄灭酒精灯 (5)A D
【解题思路】(2)丙途径为加热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因为是加热固体产生气体,应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C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也可利用排水法的收集装置E收集。(3)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都需要加热,消耗能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常温分解得到氧气和水,即甲途径最能体现绿色化追求。(4)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因此选择装置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5)制取氨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D收集。
18.(每空2分)【实验】无明显现象 【分析】(1)没有与氧气接触
(2)①④ 【结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反思】(1)调节装置内压强,使装置密封 (2)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
【解题思路】【实验】在步骤②中,C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且其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分析】(1)在步骤①中,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2)①和④的变量为氧气,对比①、④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参加,且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反思】(1)白磷燃烧时,会放出热量,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起到了调节装置内压强的作用,同时又能形成密封装置。(2)白磷在水里能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
19.(1)3(2分) 碳(2分)
(2)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0)∶(16×2)=5∶16。(3分)
答: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5∶16。
(3)11.1 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1.1 g××100%=9 g。(3分)
答:11.1 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9 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