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8 20:3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
《辛丑条约》签订
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等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运用图文史料,分析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代背景,培养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认识《辛丑条约》的危害性,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感悟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学习目标
1.义和团的兴起
(1)义和团的含义
一、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
(2)时 间:
(3)地 点:
(4)原 因:
(5)斗争方式:
(6)口 号: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佛忘祖先。
男不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皆发蓝。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遮住天。
……
兵法艺、都学全,平定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课本34—35页,梳理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原因、斗争方式、口号:
19世纪末
山东、直隶一带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毁教堂、拆铁道、断电线等
扶清灭洋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扶清灭洋”?
材料一: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歌谣》
材料二:(义和团)他们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经清政府考察后,义和团)团民就更加疯狂……公开表演这种所谓的刀枪不入法术……真的相信自己能够刀枪不入,真的就拿火枪往身上打……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盲目排外,具有落后性
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材料三:……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清政府的本质: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人民革命
具有迷信色彩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识
进步性:
局限性2:
局限性1:
局限性4:
材料一 著都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1899年11月28日
材料二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1900年6月20日
剿灭
招抚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面对这样一个反帝组织,清政府是怎样的态度呢?
2.义和团的发展
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列宁:列强“想使人相信,它只是在平定暴乱,帮助合法的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的秩序。但是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改变。”
赵立行:从世界背景来看,作为瓜分中国狂潮的延续,八国联军侵华是服务于帝国主义扩张需要的,是其瓜分世界的一个过程。
真的是义和团运动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吗?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1)镇压义和团运动
(直接原因)
(2)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根本原因)
2.八国联军:
开始时间:
开始标志: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廊坊抗敌(廊坊阻击战)
联军撤回到天津
联军舰队攻陷天津大沽炮台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天津失陷
6月
6.17
6.21
7月
8月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帝西逃
3.根据京津地区形势图,结合课本内容,梳理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聂士成
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仍沉着指挥,后壮烈殉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这一举动使清政府处于被动局面,成为列强扩大战争的借口。
义和团在廊坊抗击八国联军(绘画)
廊坊大捷历时9天,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打伤332人。义和团、清军、平民群众死伤近千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八国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义和团包围廊坊车站
1900年6月13日,抵达廊坊车站的八国联军
廊坊阻击战
◎慈禧出逃西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
以清政府的战败告终,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3.义和团运动的结局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要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
他们...真的相信自己能够刀枪不入了,真的就拿火枪往身上打。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每次实验的结果,就是这些神功的迷信者被火枪哐的一声,在身上打出个大洞。还有些人疯疯癫癫地跑到清军的军营门前,要清军拿洋枪测试他们刀枪不入的法术,对方告诉他别打了,但他非要坚持,结果打一枪,人也就死了。到了战场,真的跟洋兵打的时候,比如进北京后要攻打使馆区和教堂时,人家那边有枪,而且还真的往这边放枪,这个时候就是刀枪皆入了。
——《重说近代中国史》
合作探究: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材料:“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
1901年,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签约时间、签约国
内容 危害
军事
经济
外交
政治 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内容及其危害
《辛丑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洋人的朝廷”
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3.《辛丑条约》的影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材料一: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能够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辛丑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慈禧携光绪皇帝回到北京。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背景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
导火线
义和团运动
口号
扶清灭洋
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时间
1900.5-1901.9
参与国
英、法、美、俄、意、日、德、奥
结果
签订《辛丑条约》
政治:严禁人民参加反帝
经济:赔白银4.5亿两
军事:拆毁大沽炮台
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的深渊
小结
C
1.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近代化的探索
C.中国人民的抗争 D.清王朝的崩溃
2.“联军”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实际上,抢劫持续了八天。而后,联军以搜查义和团为名,进行多种多样的抢劫活动。”这些“抢劫活动”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巩固练习
D
D
3.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 )
A.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D
D
5.《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