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8 20:4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导入新课
中华民国初期,时人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上却是猿(袁)家天下,表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袁世凯上台后,是怎样破坏民主共和的?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北洋军阀政府进行了哪些不懈的斗争?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
2.通过图文史料,了解二次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培养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介绍宋教仁遇刺、评价袁世凯,学会用书面、口头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学习目标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形成。 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何为北洋政府
名词解释
《临时约法》规定:在国家机构体制上实行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员 国务院总理 唐绍仪 北洋派系 司法总长 王宠惠 同盟会
外交总长 陆征祥 北洋派系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同盟会
内务总长 赵秉钧 北洋派系 农林总长 宋教仁 同盟会
陆军总长 段祺瑞 北洋派系 工商总长 陈其美 同盟会
海军总长 刘冠雄 北洋派系 交通总长 施肇基 无党派
财政总长 熊希龄 亲袁立宪派
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又称议会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
一、二次革命
1.背景: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以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党人决定改组国民党
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势力,自然成国民党政府。
——陈旭麓《宋教仁集》(下)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 党派 国民党 民主党、共和党、统一党
得票数 392 223
袁世凯大为惊恐
重金收买
不为所动

宋教仁遇刺案
“宋案”揭露了袁世凯的独裁本质
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③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维护民主非讨袁不可!二次革命爆发
②制造“宋案”(导火线)
一、二次革命
1.背景: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2.梳理二次革命的概况,完成表格
二次革命 导火线
时间
经过
结果
宋教仁被刺杀
1913年
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反袁,遭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失败
探究一:这次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
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保卫民主共和的又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一、二次革命
材料一:1913年3月,孙中山主张武力反袁。但是只有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等少数人拥护他的主张。……二次革命开始。虽有多省宣布独立讨袁。但革命党人却停留在观望、犹豫的态度上,没有把握形势。
材料二:在军事行动上,他们不善用兵,各地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使本来就不足的兵力更显分散。
材料三:1913年,袁世凯又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 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用作武力消灭国民党的军费。
袁世凯实力强大,背后又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
探究二:二次革命为何会失败?
国民党力量涣散,实力薄弱;
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二次革命被轻易的镇压下去,这使袁世凯得意忘形。私欲无限膨胀,他不再满足于临时大总统的头衔,而渴望担任终身的正式总统以为最终称帝的目标做准备。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2)对外卖国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1)1913年10月,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1914年10月,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2.袁世凯称帝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思考: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是什么态度?
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做出怎样的反应?
护国战争爆发
三、护国战争
三、护国战争
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归纳护国战争的:
原因
经过(时间、领导人、地点)
结果
1.原 因
2.经 过
3.结 果
1915年12月,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
袁世凯集兵围剿;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胜利
三、护国战争
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
八十三天皇帝梦
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恢复中华民国的国号。
再造民国第一人
材料一:“梁启超、黎元洪、段祺瑞等或请辞或告假”“今日要人之辞职,皆托于病。然试究其所患者之病,大抵皆因国体而影响于身体之病也。——《申报》1915年9月22日
材料二:“改变国体之计划,在今日尚为时机未熟”。“各国公使之忠告”的初衷“因恐国体问题而启内乱,将有损之利益。——《英俄日之劝告》1915年10月30日
材料三:“人心有至大之势力,决不能以他种势力战胜之”——《人心》《申报》1916年6月9日
问题探究: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会破灭?有何启示?
①民主革命派的反对、北洋嫡系的阳奉阴违
②帝国主义态度的转变
③袁世凯的复辟活动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不得人心(根本原因)
启示:封建帝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逆历史发展潮流必将失败
袁世凯死后各派势力群龙无首
北洋军阀
袁世凯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段祺瑞
奉系军阀
张作霖
各派系分裂、争夺政府控制权
四、军阀割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1917~1918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列表
军阀 派系 代表 人物 依附 列强 势力
范围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英、美 直隶(今北京)湖
北、江苏、江西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山东、
福建、陕西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奉天、
黑龙江、吉林)
滇系 唐继尧 美、英 云南、贵州
桂系 陆荣廷 美、英 广西、广东
对内:继续实行独裁统治
对外:依附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1.概况
农户减少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1914-1918 减少4900多万亩
陆军增加 1914-1918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增加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据统计,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即达400余次之多。在军阀的烧杀劫掠之下,百业俱废,民生凋敝,人民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之中……从1912年至1928年的17年间,内阁变更了47次。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下滑;
苛捐杂税增多,百姓负担加重;
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2.影响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悲愤的孙中山一次次在南方发动革命,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在10余年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去世也没有看到打倒北洋军阀那一天。
1917年
反对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1920-1922年
第二次护法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艰巨性与曲折性。
许多人从推翻清政府的盲目乐观中清醒过来。怎样才能救中国,茫茫神州,路在何方?
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二次革命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护国战争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袁世凯取消帝制,绝望死去。
军阀割据
以直系、皖系、奉系为主,为争夺地盘,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小结
1.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2.“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和“再造民国第一人”分别是( )
A.宋教仁 黄兴 B.黄兴 蔡锷 C.陈天华 黄兴 D.宋教仁 蔡锷
C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巩固练习
D
3.“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革命,但最终失败,被迫流亡日本。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广西起义 D.护法运动
4.“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腐败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