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6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6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9 09:3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古 诗 三 首
深秋时节,诗人白居易为江上落日和新月升起的奇丽景象所陶醉;庐山雄奇险秀,诗人苏轼在畅游欣赏之余,感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梅雪争春,诗人卢钺又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道理呢?我们一起去领略吧!

结构:上下
组词:日暮
部首:艹
yín
结构:左右
组词:呻吟
部首:口

结构:半包围
组词:主题
部首:页

结构:左右
组词:旁敲侧击
部首:亻
fēng
结构:左右
组词:顶峰
部首:山

结构:半包围
组词:三顾茅庐
部首:广
yuán
结构:左右
组词:缘由
部首:纟
xiáng
结构:左右
组词:投降
部首:阝

结构:半包围
组词: 亭台楼阁
部首:门
fèi
结构:上下
组词:费神
部首:贝

结构:左右
组词:胡须
部首:页
xùn
结构:半包围
组词:谦逊
部首:辶
shū
结构:左右
组词:认输
部首:车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知识讲解
作者简介:
暮:傍晚,黄昏的时候。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深秋的傍晚观赏江景时由感而发。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铺: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诗意: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的倒影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在第一句诗中为什么要用“铺”字,而不用“照”呢?
“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就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怜,怜爱、爱惜。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月弯如弓。
诗意: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木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冉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把精巧的弯弓。
“可怜”一词在诗中意为“可爱”,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露珠——真珠 月——弓
同学们再读诗文后两句,想一想为什么是“露似真珠月似弓呢”?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所以说 “似弓”。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从侧面表达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主体概况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之风,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词人。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作者简介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缘:因为。
横看:是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是侧面。
各不同:就是各不相同。
不识:是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是因为;由于
此山:是这座山,指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是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是侧面。
各不同:就是各不相同。
诗意: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
角度:
正面
侧面
位置: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是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是因为;由于
此山:是这座山,指庐山。
诗意: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层峦叠翠的深山之中 。
这两句诗采用因果倒装的句式,先写了诗人没有认清庐山的真实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了原因,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后的体会。
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想一想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多个角度,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也就是俗语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想,全诗描绘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想真正了解事物,就要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
主旨概括
雪 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他自号为梅坡。诗风平易,通俗。主要作品《雪梅》两首。
作者简介
题目交代了诗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白雪和梅花高下的评议。赞美梅的美好品质。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降:认输,服输。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置。
评章,评论,评判,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服输。诗人费尽心思也难以写出文章来评判它们的高下。
同学们想一想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将雪和梅都拟人化了,写雪和梅为了“争春”而相持不下,谁都不肯服输。描写新颖别致,生动有趣。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须:虽,虽然。
逊:差,不如。
输:此处有“少”的意思。
一段香:一片香。
诗意:梅花虽然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输”,这里指“差”。这句作者从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
最后两句诗借雪梅的争春,巧妙地点明了雪和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懂得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雪梅》通过把梅花和雪花进行对比,告诉了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主旨概括
一、读一读,连一连。
mù sè sāo yuán xùn
骚 暮 逊 瑟 缘
随堂练
二、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
B 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B
三、填空。
1.《暮江吟》前两句写_________时江边的景色,后两句写_________时江边的景色,诗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西林壁”中的“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诗人游庐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梅》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傍晚
夜晚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书写,题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