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学习目标
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结合实际,归纳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3.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contents
目录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情境导入
2023年7月8日,《长安三万里》上映。《长安三万里》在历史脉络之下开展大唐的文人故事。历史、诗文、神韵,共同构成了荡气回肠的长安,片中名场面之一是李白吟诵千古名篇《将进酒》,开篇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令大批观众瞬间魂穿李白,梦回大唐。欣赏电影片段,并思考: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来吗 在其东流入海之后就不再返回吗?
PART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水循环的前提
冰
水
水
蒸气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升化(吸热)
(1)水的三态变化
(2)太阳辐射
(3)重力作用
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示意图思考:
水循环的前提还有哪些?
观察如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自主描绘一幅水循环简图,明确水循环的环节,并阅读课本46-47页,认识水循环的类型。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过程
活动:画一画
3.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
请依照左图所示说出海陆间循环的过程。
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1)海陆间循环
3.水循环的类型
问题:请在左图中指出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并描述过程。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
小结
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范围 海洋与陆地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 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
之前
举例 夏季风、登陆的台风(参与水汽输送);黄河长江等外流河(参与地表径流);南极冰川融化 未登陆的台风 塔里木河等内流河
青海湖等内流湖
特点及作用 最重要的循环 ①使得陆地水得以补充和更新 循环水量最大 ①可以调节全球不同地区的热量分布不均 循环水量较小
①对于内陆干旱地区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
②对水资源的更新有一定作用
【情境1】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和裸田相比,砂石覆盖层增加地表粗糙度,可以增加下渗量,削减地表径流
【情境1】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读图3.4,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图3.4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
图3.5 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程度含水量
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下渗、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砂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下渗、抑制蒸发、削减地表径流、蓄水保墒;砂田是干旱地区一种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方法
读图3.5,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降水
蒸发
下渗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地下交通线路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局部地区人工降雨、人工消雨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情境回顾
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来吗 在其东流入海之后就不再返回吗?
地表径流的根本来源是大气降水,黄河水可以通过水循环“复回”。
再思考: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循环之一,它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PART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情境2】小水滴的旅行
(1)水滴在旅行过程中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
(2)水滴在各个圈层中都是液体吗
水循环实现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联系。水珠在循环过程中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1.联系各圈层的纽带
【情境2】小水滴的旅行
(3)左图为水循环过程各环节水量示意图,读图思考小水滴在和其他水体旅行的过程中,全球水体总量是否发生变化
全球总水量不变,水循环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3.促进水体的更新
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地冰川 海洋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地球上不同的水体更新周期
4.塑造地表形态
分析图示几种地表形态的成因,并思考这反映了水循环的什么地理意义
塑造地表形态
5.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黄河上中下游泥沙含量的变化反映了水循环的哪些地理意义
水循环是海陆联系的主要纽带,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促进了物质迁移。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中国植被类型分布
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课时作业
…….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C
D
2.水循环中的 (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C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与“快排”模式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水汽输送量减少 B.蒸发(腾)量减少
C.下渗量减少 D.地表径流量减少
4、下列措施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是( )
A.路面硬化中推广使用渗水砖
B.扩大地下排水管道口径
C.城市湖泊底部铺设塑料薄膜
D.建设数量众多的摩天大楼
D
A
感谢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