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一、导入新课
从这段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呢?
《秋天的怀念》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教读引领课
史铁生
1.运用合适的语气、节奏朗读课文,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变化。
2.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体会“好好儿活”的内涵。
学习目标
史铁生21岁那年,得了一场重病,落得双腿瘫痪,瘫痪后的他变得暴怒无常。
你能否从文中找出作者瘫痪后都有哪些具体表现?
二、关注“我”
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听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史铁生暴怒无常,在砸,在摔,在锤,而无法看到他的内心,你能试着来体会一下作者此刻的心情吗?他暴怒无常的背后是什么呢?
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听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等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的暴怒无常和内心的痛苦与绝望。
二、体会“我”的绝望
史铁生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他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假如你是他的弟弟,或者妹妹,或者他的朋友,你该怎么去开导他?
作为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突然失去了双腿,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听着自己的儿子捶打着残废的双腿,使劲的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是怎么做的呢?
三、体会细节中的母爱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三、体会细节中的母爱
母亲想扑去的是什么呢?母亲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扑”“抓”“忍”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母亲的痛心焦急,她多么想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止他自暴自弃!母亲本身已经痛苦异常,但她却“忍着哭声”,以强大的力量克制自己的悲情,努力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
文中还有哪些细节你感受很深,说说你的体会。
三、体会细节中的母爱
1.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
2、宽容我的坏脾气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寂静,她又悄悄的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
三、体会细节中的母爱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开,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她高兴的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还记得那会我带你去看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又悄悄的出去了。
三、体会细节中的母爱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三、理解“好好儿活 ”内涵
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可能是什么?
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
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三、理解“好好儿活 ”内涵
明白了人的一生要好好活之后的史铁生,究竟是怎样好好活的呢?
史铁生获得无数的国内外大奖:
史铁生获首届残疾人“绽放文学艺术成就奖” ;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好好儿活”是母亲最纯粹的爱与期望,是母亲在儿子遭遇重创时,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文末对菊花的描写则象征着作者经历厄运后的顿悟:无论怎样,人都要活得坚忍,活出尊严,热爱生命,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菊花”和“悲伤”表现了对母亲深沉的缅怀之情。“享受”也体现了作者战胜厄运之后的“释然豁达”之情。
三、理解“好好儿活 ”内涵
我们大家都要好好活:
活得高洁,
活得淡雅,
活得热烈而深沉!
活出浪漫的人生!
朗读图书《合欢树》,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秋天的怀念
绝望、自责、愧疚、怀念、感恩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