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 当然有。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 做法。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 毕竞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
但是,桉树毕竞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
考拉会细嚼慢咽,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为4~6小时。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而考拉的这种做法显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节能”,毕竟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依赖于这半斤八两的桉树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考拉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能量进行剧烈运动,只能选择慢吞吞地生活。
要说到解毒能力,马铃薯甲虫必然是能数得着的狠角色。1824年,科学家首次在美国落 基山脉东坡发现了这种甲虫,谁也没想到这种生活在野生杂草刺尊龙葵上的小小甲虫,最终变成了人类农业生产的“噩梦”。这种虫子也被称为“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目前,马铃薯甲虫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的主要马铃薯产区,成为农田一霸。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马铃薯的茎叶绝对不是什么好食物,因为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说这些物质可以让动物闻风丧胆一点都不为过。首先,龙葵素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胆碱酯酶被抑制失活后,乙酰胆碱大量累积;以致胆碱能神经兴奋增强, 引起胃肠肌肉痉孪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再者,龙葵素还能与生物膜上的甾醇类物质结合,导致生物膜穿孔,引起膜结构破裂。当龙葵素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随着血液循环破坏胃肠道、肝脏等体内脏器的细胞结构。高剂量的龙葵素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
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马铃薯甲虫体内拥有高效的解毒体系。在马铃薯甲虫体内活跃的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系统,这类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
更重要的是,马铃薯甲虫对多种农药都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到今天人类手中的大多数农药已经无法对抗来势汹汹的甲虫大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用量最多的农药之一,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农药几乎已经变成了饮料。就连新型的Bt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类农 药在对付马铃薯甲虫的时候也显现出了颓势。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通风报信”在文中指金合欢在感受到大量乙烯后,就会主动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B. “只可远观”在文中指食草动物因桉叶油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一般不敢食用桉树叶。
C. “节能”在文中指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
D. “噩梦”在文中指马铃薯甲虫因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和抗药能为强对农业影响很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植物中含有的单宁一旦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B. 考拉采用少吃多消化的进食方式,成功地稀释分解了桉树叶中含有的有毒成分,避免中毒 。
C. 马铃薯的茎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这种物质能够保护它不被大多数动物啃食。
D. 马铃薯甲虫体内的解毒体系,能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长颈鹿、树袋熊等动物采用挑选食物的方式来对坑植物毒素,都能通过稀释毒素来降低中毒的风险。
B. 桉树分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桉叶素来抵御动物的侵害,很多动物都难以解除桉树的这一防御武器。
C. 龙葵素既可以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中毒症状出现,也能引起生物膜结构破裂。
D. 马铃薯甲虫对各种农药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即使新型的Bt蛋白类农药也难以将它彻底杀灭。
4. 科普文和科学论文一样,也同样讲求严密的逻辑性,这篇文章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请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动物世界的解毒办法究竞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嘱咐(节选)
孙犁
太阳落到西边远远的树林里去了,远处的村庄迅速地变化着颜色。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他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家近了,就要进家了!家对他不是吸引,却是一阵心烦意乱。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 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还有自己的女人,正在青春, 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房子烧了吗 他走的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的家就住在村边上。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天天闹,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那孩子从睡梦中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还睡去吧。”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
女人说:“你想过家吗 ”
“想过。”
“在什么时候 ”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
“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水生说。
“嗯 我容易,”她有些气愤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
他不能看见你回来…… ”她坐在一边看着水生吃饭,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水生想起父亲,胡乱吃了一点,就放下了。
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里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女人一直呆望着孩子的脸。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渠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地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
“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 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
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地好像是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
“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我们想你,我们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候日本人就在咱村边儿。可是在黑夜,一觉醒了,我就想: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是能够吗!"
从窗户上那块儿小小的玻璃上结起来冰花,夜深了。水生说:“明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是他一个老年 人照顾了咱们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 整天价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儿俩,照顾得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 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的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么冷,多 么热,他老人家背着孩子逃跑,累得痰喘咳嗽。是这个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他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 面,撑起了杆。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蜒爬上草叶。 轻轻用杆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像飞一样前进,好像离开冰面行走,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面前打起团团的旋花。
太阳从冰面上升出来,冲开了雾,形成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 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咱 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太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他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 说:“你们也到村里去暖和暖和吧。”
女人忍着眼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节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孩子“是她在那潮湿 ……丢鞋甩袜抱养大的”,从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表现了人民为抗战做出的牺牲。
B. “女人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 ’”一句,说明女人面对归来的丈夫从心里充满了怨恨之情。
C. 听到水生说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参加战斗,女人犹豫、伤感、不舍,但随后表现出对丈夫的支持,表现了女人的深明大义。
D. 小说借助女人的叙述,巧妙地点出水生爹生前的嘱咐,塑造了一个理解革命、支持革命、盼望胜利的老人形象。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开头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水生即将到家时的复杂心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水生为抗战所做出的牺牲。
B. “女人一直呆望着孩子的脸。 ……好像不是她生的”,通过神情描写,表现了女人长期在生活重压之下产生的错觉。
C. 小说以妻子与水生分别前“嘱咐”结尾,既照应了题目,又表现了水生妻的家国情怀,同时也深化了小说主题。
D.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时间、渲染了气氛,与情节发展相呼应,又增加了小说的散文化特色。
8. 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9. 小说以对话作为主要叙事方式,这样叙事有何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郏子、苌弘、师袅、老聃。郏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文本二: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
孟子A 称 B 人 C 之 D 患 E 在 F 好 G 为 H 人 I 师 J 由K 魏晋氏L 以 M 下 M 人 0 益P 不 Q 事 R 师 。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学者,指求学的人。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 巫医,即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助于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往往并提。
C. 古文,指唐朝以前的文章,这里主要指六朝以来的重文轻道的骈体文章。
D. 抗颜,意为态度严正,面色严正不屈。体现出柳宗元对韩愈为师行为的肯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本一运用对比论证,通过“嗟乎”“呜呼”的点染,再加之感叹、反问的语气,批判之意直接而鲜明,发人深思。
B. 文本一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C. 文本二中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目的是为了证明“今之世人”不事师有一定的合理性。
D. 文本二中“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等表达体现了柳宗元对韩愈敢于为师的精神的赞扬。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分)
(2)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4分)
14.韩愈倡导的择师标准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并简要概括“当今”世人耻学于师的原因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兴八首 ·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
重。③刘向: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 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喜悦之情。
C. 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 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闳。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悒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16. 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 )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 。
(2)《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 , 。
(3)《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 。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现在,肥胖发生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从多方面探究肥胖是如何形成的。生活中,① 如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和身体疾病等,而由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科学研究发现, ② 。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而记忆功能障碍反过来又可能影响食欲和进食决定。换句话说,肥胖可能让人记不清吃过没有和吃过多少,因而吃得更多,变得更胖。当感到饥饿时,常人③ ,而肥胖者却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胃里的食物像一团空气。这表明, 我们胃里实际有多少食物和我们对记忆中已经吃了多少食物的认 知在共同决定我们吃或不吃以及吃多少,而记忆受损可能让我们吃得过多,从而导致肥胖。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9.文中画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 (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础,是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层面对国人口腔健康的重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首次将口腔健康纳入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大部分人对牙齿的保健 并未引起① 。。很多人把口腔卫生等同于口腔健康,这是误解。人们日常的口腔保洁是必要的,但也只能维持较好的口腔卫生。《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状况及口腔卫生服务水平都有所提升,但我国儿童和中年人群的口腔健康形势。
② 。事实上,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的咀嚼、 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脑卒中、心脑 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口腔健康状况与个人饮食习惯、口腔保健行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人们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蛋糕饼干等精加工含糖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增加了龋病的发生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居民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和保健意识仍有待提高, 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 ③ 。
20. 下列句子中的“等”和文中加点的“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当然,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并非所有的请求都是相等的。
B. 七手八脚地就把这个可怜的小伙子抬起来送到二等舱的一间客房里去了。
C. 李老师对未佩戴口罩的张三、李四、王五等三人进行教育。
D. 《三体》《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等科幻小说深受读者喜爱。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或四字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3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成长,无论这种经历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只有经历得足够多才能走向成熟,因为每一次经历都有独特的价值,都能让你从中得到启发,收获成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镇江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 当然有。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 做法。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 毕竞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
但是,桉树毕竞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
考拉会细嚼慢咽,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为4~6小时。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而考拉的这种做法显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节能”,毕竟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依赖于这半斤八两的桉树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考拉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能量进行剧烈运动,只能选择慢吞吞地生活。
要说到解毒能力,马铃薯甲虫必然是能数得着的狠角色。1824年,科学家首次在美国落 基山脉东坡发现了这种甲虫,谁也没想到这种生活在野生杂草刺尊龙葵上的小小甲虫,最终变成了人类农业生产的“噩梦”。这种虫子也被称为“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目前,马铃薯甲虫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的主要马铃薯产区,成为农田一霸。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马铃薯的茎叶绝对不是什么好食物,因为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说这些物质可以让动物闻风丧胆一点都不为过。首先,龙葵素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胆碱酯酶被抑制失活后,乙酰胆碱大量累积;以致胆碱能神经兴奋增强, 引起胃肠肌肉痉孪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再者,龙葵素还能与生物膜上的甾醇类物质结合,导致生物膜穿孔,引起膜结构破裂。当龙葵素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随着血液循环破坏胃肠道、肝脏等体内脏器的细胞结构。高剂量的龙葵素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
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马铃薯甲虫体内拥有高效的解毒体系。在马铃薯甲虫体内活跃的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系统,这类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
更重要的是,马铃薯甲虫对多种农药都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到今天人类手中的大多数农药已经无法对抗来势汹汹的甲虫大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用量最多的农药之一,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农药几乎已经变成了饮料。就连新型的Bt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类农 药在对付马铃薯甲虫的时候也显现出了颓势。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通风报信”在文中指金合欢在感受到大量乙烯后,就会主动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B. “只可远观”在文中指食草动物因桉叶油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一般不敢食用桉树叶。
C. “节能”在文中指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
D. “噩梦”在文中指马铃薯甲虫因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和抗药能为强对农业影响很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植物中含有的单宁一旦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B. 考拉采用少吃多消化的进食方式,成功地稀释分解了桉树叶中含有的有毒成分,避免中毒 。
C. 马铃薯的茎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这种物质能够保护它不被大多数动物啃食。
D. 马铃薯甲虫体内的解毒体系,能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长颈鹿、树袋熊等动物采用挑选食物的方式来对坑植物毒素,都能通过稀释毒素来降低中毒的风险。
B. 桉树分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桉叶素来抵御动物的侵害,很多动物都难以解除桉树的这一防御武器。
C. 龙葵素既可以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中毒症状出现,也能引起生物膜结构破裂。
D. 马铃薯甲虫对各种农药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即使新型的Bt蛋白类农药也难以将它彻底杀灭。
4. 科普文和科学论文一样,也同样讲求严密的逻辑性,这篇文章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请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动物世界的解毒办法究竞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根据原文意思,应该是食用的桉树叶较少,因而提供的能量不足以进行剧烈运动,这就决定了考拉需要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而不是“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故选C。
2.A【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说法绝对,原文是指“过量的单宁”,并非只要单宁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出现不好的结果。故选A。
3.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张冠李戴,文中只提到树袋熊稀释毒素,并没有说长颈鹿也是这样。B.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信息提到桉树释放桉叶素目的是抵御侵害。D.说法绝对,原文“对多种农药”,并非“各种农药”。故选C。
4.①全文结构层次安排逻辑严密。文章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开篇,引出下文;然后分别从“挑选食物”和“解毒能力”两个角度引出对长颈鹿、树袋熊的介绍和对马铃薯甲虫解毒能力的介绍。②巧妙运用一系列衔接性词语,使前后衔接更加紧密。“当然有”“还有”“但是”等词语的使用,使文段衔接紧密,段落内部层次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①全文结构层次安排逻辑严密。“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 当然有”文章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开篇,引出下文;然后“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要说到解毒能力,马铃薯甲虫必然是能数得着的狠角色”分别从“挑选食物”和“解毒能力”两个角度引出对长颈鹿、树袋熊的介绍和对马铃薯甲虫解毒能力的介绍。②巧妙运用一系列衔接性词语,使前后衔接更加紧密。有“当然有”“只要……就”“因为”“接着”“还有”“但是”“更重要的是”等词语的使用,使文段衔接紧密,段落内部层次清晰。
5.①学会挑选食物,尽量选择毒素含量少的植物;②减少有毒植物的摄入量,延长进食时间;③有效利用体内拥有的高效解毒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 300 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可知,学会挑选食物,尽量选择毒素含量少的植物;
结合“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可知,减少有毒植物的摄入量,延长进食时间;
结合“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马铃薯甲虫体内拥有高效的解毒体系”可知,有效利用体内拥有的高效解毒体系。
(二)现代文阅读Ⅱ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嘱咐(节选)
孙犁
太阳落到西边远远的树林里去了,远处的村庄迅速地变化着颜色。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他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家近了,就要进家了!家对他不是吸引,却是一阵心烦意乱。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 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还有自己的女人,正在青春, 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房子烧了吗 他走的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的家就住在村边上。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天天闹,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那孩子从睡梦中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还睡去吧。”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
女人说:“你想过家吗 ”
“想过。”
“在什么时候 ”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
“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水生说。
“嗯 我容易,”她有些气愤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
他不能看见你回来…… ”她坐在一边看着水生吃饭,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水生想起父亲,胡乱吃了一点,就放下了。
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里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女人一直呆望着孩子的脸。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渠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地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
“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 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
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地好像是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
“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我们想你,我们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候日本人就在咱村边儿。可是在黑夜,一觉醒了,我就想: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是能够吗!"
从窗户上那块儿小小的玻璃上结起来冰花,夜深了。水生说:“明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是他一个老年 人照顾了咱们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 整天价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儿俩,照顾得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 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的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么冷,多 么热,他老人家背着孩子逃跑,累得痰喘咳嗽。是这个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他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 面,撑起了杆。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蜒爬上草叶。 轻轻用杆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像飞一样前进,好像离开冰面行走,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面前打起团团的旋花。
太阳从冰面上升出来,冲开了雾,形成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 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咱 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太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他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 说:“你们也到村里去暖和暖和吧。”
女人忍着眼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节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孩子“是她在那潮湿 ……丢鞋甩袜抱养大的”,从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表现了人民为抗战做出的牺牲。
B. “女人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 ’”一句,说明女人面对归来的丈夫从心里充满了怨恨之情。
C. 听到水生说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参加战斗,女人犹豫、伤感、不舍,但随后表现出对丈夫的支持,表现了女人的深明大义。
D. 小说借助女人的叙述,巧妙地点出水生爹生前的嘱咐,塑造了一个理解革命、支持革命、盼望胜利的老人形象。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开头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水生即将到家时的复杂心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水生为抗战所做出的牺牲。
B. “女人一直呆望着孩子的脸。 ……好像不是她生的”,通过神情描写,表现了女人长期在生活重压之下产生的错觉。
C. 小说以妻子与水生分别前“嘱咐”结尾,既照应了题目,又表现了水生妻的家国情怀,同时也深化了小说主题。
D.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时间、渲染了气氛,与情节发展相呼应,又增加了小说的散文化特色。
8. 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9. 小说以对话作为主要叙事方式,这样叙事有何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6.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说明女人面对归来的丈夫从心里充满了怨恨之情”分析错误。“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反映了女人在水生回家后的幸福与激动。故选B。
7.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长期在生活重压之下产生的错觉”分析错误。此处的神情描写,表现了女人面对突然降临的幸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使她暂时忘记了以前的种种艰难与辛酸,故而产生了这样的错觉。故选B。
8.①“轻轻地跳上”“轻轻用杆子向后一点”等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水生妻子身手矫捷、动作轻灵、娴熟的形象特点。②“摧起的冰屑”“团团的旋花”,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了水生妻子美好的形象和心灵。③运用比喻,将女人比作蜻蜓,将冰床子比作草叶和箭,生动地表现了女人动作的轻灵以及冰床子的轻捷。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动作描写上,“轻轻地跳上”“轻轻用杆子”描写了水生妻子跳上冰床子滑行的动作,连用两个“轻轻”,表现她身手矫捷、动作轻灵、娴熟的形象特点,从侧面表现出水生妻子经常滑冰床子的事实。
景物描写上,“摧起的冰屑”“团团的旋花”描写了冰床子前进时激起的水花,以景衬人,景象优美,以美好的景物衬托人物美好的形象和心灵。
修辞上,“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像离开了强弩的箭”两处运用比喻,前者以蜻蜓的形象比喻女人,以草叶比喻冰床子,表现其跳上冰床子时动作轻盈;后者以箭比喻冰床子,突出其速度之快。
9.①丰富了小说内容。通过人物对话,补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让读者可以了解水生八年抗战和女人在家的生活情况。②有利于直接表现人物形象。如回到家中的对话表现了夫妻彼此深深的思念;送丈夫回前线的嘱咐,表现了女人的深明大义。③使故事情节发展更加自然。如水生说第二天要参加战斗,引出下文分别的场景。④有利于彰显主题。小说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了以女人、水生爹为代表的普通百姓对革命的理解和支持,和以水生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火热的革命激情,讴歌了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表达方式的能力。
文章的开头通过水生和水生妻子的对话,如“什么时候闲着?”“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等,交代了分别的八年间二人的生活,从而补充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丰富小说的内容。
夜深的时候,水生说“明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分别时水生妻子嘱咐丈夫“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太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的场面,使故事情节发展更加自然。
“你想过家吗?”“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人物的对话是人物内心的表现,有利于直接表现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出彼此的思念,从而也表现出二者的深明大义,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他不能看见你回来……”“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通过人物对话,展现战争年代留在家的女人、父辈和上战场的革命战士一样,都对革命理解和支持,讴歌了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郏子、苌弘、师袅、老聃。郏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文本二: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
孟子A 称 B 人 C 之 D 患 E 在 F 好 G 为 H 人 I 师 J 由K 魏晋氏L 以 M 下 M 人 0 益P 不 Q 事 R 师 。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学者,指求学的人。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 巫医,即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助于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往往并提。
C. 古文,指唐朝以前的文章,这里主要指六朝以来的重文轻道的骈体文章。
D. 抗颜,意为态度严正,面色严正不屈。体现出柳宗元对韩愈为师行为的肯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本一运用对比论证,通过“嗟乎”“呜呼”的点染,再加之感叹、反问的语气,批判之意直接而鲜明,发人深思。
B. 文本一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C. 文本二中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目的是为了证明“今之世人”不事师有一定的合理性。
D. 文本二中“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等表达体现了柳宗元对韩愈敢于为师的精神的赞扬。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分)
(2)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4分)
14.韩愈倡导的择师标准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并简要概括“当今”世人耻学于师的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断句:BJM
11.C[“这里主要指六朝以来的重文轻道的骈体文章”错,文中“古文”是指先秦诸子散文。
12.C
13.(1)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会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奉承
(2)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
1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文本二译文: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兴八首 ·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
重。③刘向: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 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喜悦之情。
C. 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 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闳。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悒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16. 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6.B
17.杜诗:①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他们住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独享富贵。(1分)②诗人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同时,一“多"、一“自”更表现了诗人的落魄和不得志。(2分)
毛词: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意气奔放。(1分)②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青年时期潇洒倜傥的精神风貌,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达了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2分)
“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飞飞”中透露的是诗人憎厌无聊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杜诗尾联“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是说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他们住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一个“自”字,写出了曾经的同学只顾着自己骑马乘车穿轻裘,无心诗人之流落,无心家国之残破。诗人用同学的“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魄、不得志,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的鄙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 )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 。
(2)《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 , 。
(3)《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 。
【参考答案】
(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现在,肥胖发生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从多方面探究肥胖是如何形成的。生活中,① 如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和身体疾病等,而由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科学研究发现, ② 。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而记忆功能障碍反过来又可能影响食欲和进食决定。换句话说,肥胖可能让人记不清吃过没有和吃过多少,因而吃得更多,变得更胖。当感到饥饿时,常人③ ,而肥胖者却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胃里的食物像一团空气。这表明, 我们胃里实际有多少食物和我们对记忆中已经吃了多少食物的认 知在共同决定我们吃或不吃以及吃多少,而记忆受损可能让我们吃得过多,从而导致肥胖。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9.文中画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①导致肥胖的因素(或原因)很多②肥胖和记忆是相互影响的③会记得已经吃过了
(2)比喻句由本体“胃里的食物”、喻体“一团空气”和比喻词“像”构成。使用比喻的修辞,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写出了肥胖者“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的感受,也表明了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
解析
(1)第①处,根据前文“很多人从多方面探究肥胖是如何形成的”的内容和后文“如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和身体疾病等”的提示,确定空处应该是一个过渡句,具有总领下文的作用,应填“导致肥胖的因素(或原因)很多”。
第②处,根据“科学研究发现”的提示和后文“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而记忆功能障碍反过来又可能影响食欲和进食决定”的内容,确定空处应该填一个结论或观点句,总结肥胖和记忆的关系,填“肥胖和记忆是相互影响的”。
第③处,根据“当感到饥饿时,常人”的提示和后文“而肥胖者却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的内容,确定空处前后内容为转折对比关系,应填“会记得已经吃过了”。
(2)“而肥胖者却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胃里的食物像一团空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胃里的食物”、喻体是“一团空气”,比喻词是“像”。
“一团空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肥胖者“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的感受,事实上已经吃过了,“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而记忆功能障碍反过来又可能影响食欲和进食决定”,表明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比喻修辞把陌生的变成熟悉的,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答案:
(1)①导致肥胖的因素(或原因)很多②肥胖和记忆是相互影响的③会记得已经吃过了
(2)比喻句由本体“胃里的食物”、喻体“一团空气”和比喻词“像”构成。使用比喻的修辞,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写出了肥胖者“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的感受,也表明了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 (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础,是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层面对国人口腔健康的重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首次将口腔健康纳入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大部分人对牙齿的保健 并未引起① 。。很多人把口腔卫生等同于口腔健康,这是误解。人们日常的口腔保洁是必要的,但也只能维持较好的口腔卫生。《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状况及口腔卫生服务水平都有所提升,但我国儿童和中年人群的口腔健康形势。
② 。事实上,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的咀嚼、 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脑卒中、心脑 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口腔健康状况与个人饮食习惯、口腔保健行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人们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蛋糕、饼干等精加工含糖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增加了龋病的发生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居民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和保健意识仍有待提高, 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 ③ 。
20. 下列句子中的“等”和文中加点的“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当然,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并非所有的请求都是相等的。
B. 七手八脚地就把这个可怜的小伙子抬起来送到二等舱的一间客房里去了。
C. 李老师对未佩戴口罩的张三、李四、王五等三人进行教育。
D. 《三体》《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等科幻小说深受读者喜爱。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或四字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3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
20.D
21.①足够重视②不容乐观③尚需时日
22.正确改句:一方面,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蛋糕、饼干等精加工含糖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增加了龋病的发生风险。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等”字表示列举未尽。
A,“相等"的“等”是“等同”的意思。与文中加点的“等”用法不同。B.“二等舱”的“等”是“等级”的意思。与文中加点的“等”用法不同。
C.“张三、李四、王五等三人”中“等"表示列举后煞尾。与文中加点的“等"用法不同。
D.“《三体》《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等科幻小说"中“等"表示列举未尽。与文中加点的“等"用法相同。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该处后文"很多人把口腔卫生等同于口腔健康,这是误解"可知,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牙齿保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以至于对它还存在许多误解。而根据该处前文的修饰语"并未引起”,可知此处应填写表示重视的语句,故可填:足够重视。
第二处:该句前半句“老年人口腔状况及口腔卫生服务水平都有所提升"指在老年人群体中,对于口腔健康的状况有所改善,而根据后半句开头的转折关联词“但”,,可知后面应填的是负面状况,故可填:不容乐观。
第三处:选段最后一句讲的是全民口腔健康的未来发展问题,前半句“居民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和保健意识仍有待提高
意识层面强调全民口腔健康还有待继续发展,后半句则是从“口腔健康行为”的角度论述,此处也应填与“有待提高`相似的语
句,故可填:尚需时日。
22.把“由于”调换到“人们”前面。
四、写作(60分) 略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成长,无论这种经历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只有经历得足够多才能走向成熟,因为每一次经历都有独特的价值,都能让你从中得到启发,收获成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