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9 07: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路线以及过程中相关重大事件
2.知道遵义会议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理解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4.体会长征过程中,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长征精神)
学习目标
一、红军路在何方——长征的原因
蒋介石
当今之计,只有围剿红军!
(1)背景: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震惊。
1、反“围剿”战争
(2)态度: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
2.1930-1933年红军反“围剿”情况
时间 国民党 红军 指挥者 战略战术 结果
1 1930-1933年 10万 4万 毛泽东
2 20万 5万 3 30万 3万 4 50万 7万 朱德 周恩来 5 1933-1934年 50万 (中央根据地) 8万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全面出击、
与优势敌人对决


博古:中央临时负责人。
李德,德国人。共产国际派苏区军事顾问。
失败
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一、红军路在何方——长征的原因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
目的:保存革命力量
上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下联: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一、红军路在何方——长征的原因
3.目的: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4.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5.开始地点:江西瑞金
6人数:8万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八万多人开始长征
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
VS
博古、李德
→湘西
毛泽东
→贵州
敌人力量弱
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
敌人已布下重兵,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你支持谁?
一、红军路在何方——长征的原因
血战湘江
①1934.10长征开始
②冲破敌人封锁线
血战湘江
8.6万
③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我已布下重兵等你
蒋介石
我建议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毛泽东
3万
我们应当去湘西
和红二方面军会合
博古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二、长征的经过
长征初期路线
突围西进:这时毛泽东同志,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过半,根据毛泽东提议,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
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
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时间:
内容
意义
地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遵义会议—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重大问题,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此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遵义会议旧址
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幼年
成熟
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失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转折点
这也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长征的经过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4万
①1934.10长征开始
②冲破敌人封锁线
血战湘江
8.6万
③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3万
④四渡赤水
⑤巧渡金沙江
⑥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会宁●
⑦爬雪山,过草地
⑦爬雪山,过草地
⑧1935.10吴起镇会师
⑨1936.10三大主力
会宁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
二、长征的经过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6000人
长征后期路线
四渡赤水河
在毛泽东、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彻底粉碎了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
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二、长征的经过
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二、长征的经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湘江战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爬雪山、过草地我上到山上感到气也喘不上来。山顶空气稀薄,不能讲话,只能闷着头走,不管多累,也不敢停下来休息,因为一坐下来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聂荣臻元帅回忆录》二、长征的经过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师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二、长征的经过
材料一: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二: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
材料三: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P84页,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敌人的围追堵截
恶劣的自然环境
缺少衣服粮食的补给




长征精神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1、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坚定理想、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团结拼搏、顾全大局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4、不怕牺牲、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 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是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动力。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将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
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
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 的优良传统,做到 ,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
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充满信心、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观积极向上;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原因
过程
意义
军事行动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转折:遵义会议
结束: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铸就长征精神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过雪山草地
会宁会师
吴起镇会师
瑞金出发
四道封锁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小结
1.以下是一名同学绘制的中央红军长征时间轴,其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
是( )
A
A.遵义会议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突破腊子口
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跳
出了敌人重重包围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乌江 B.攻克遵义 C.渡过金沙江 D.会宁会师
C
巩固练习
3.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里提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其中,“三军”会师的地点是( )
A.井冈山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D
4.右图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绘画作品。该图以人民的视角,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该会议( )
A.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
D.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D
5. 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下列关于此事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红军打退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
B.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