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嶉咚嶉》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嶉咚嶉》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10-09 09:2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什么是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
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主要有高邮的秧歌号子、三峡的纤夫号子、川渝地区的川江号子。
劳 动 号 子
《嶉咚嶉》
初听音乐,感受歌曲的特色
这首湖北潜江劳动号子,是鄂中地区打麦劳动中传唱的号子,也叫“打麦歌”、“打麦号子”、“打覆车之槌枷号子”、“打谷号子”。
复听音乐,说说该歌曲旋律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
该 歌 曲 旋 律 主 要 由 1 3 5 组 成。
故 被 称 之 为“三 声 腔 ”。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整首歌曲采用领唱、齐唱的方式,
开始部分的领齐周期是一小节对一小节,较为紧张热烈。
这是在甩涟枷打麦时唱的,9小节以后,是b句的长长的后缀句,
实际上这是两次甩槌枷的间歇,人们借这个机会完整地唱出
“唯咚唯呀金梭 ,唯咚唯呀银梭,金梭银梭海棠梭”;
这一长串的衬腔后缀,不仅表现出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谐谑的生活态度,还体现出了劳动号子的一般性规律:凡是用力的时候,其音调也随之变得短促而简单,凡是不用力或休息时,号子的歌唱性才得以发挥,
优美的歌腔也随之而起,既有力又十分热情。
农民打麦多采取集体性劳动,
一般是面对面分作两排,
随着均匀的打麦节奏和桂枷的上下起伏,
唱着不同的号子。
这类号子具有很强的节奏性,
而速度则可以灵活变化,
因此分为慢号子(高腔)中号子(打麦歌)、紧号子三种。
开始打麦时多唱慢、中号子,
临近休息或结束时唱紧号子。
如果是整天打麦,则把慢号子安排在下午。
涟枷号子在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所传,
但以湖北的这首《嶉咚嶉》流行最广。
拓展:欣赏横空出世——劳动号子
请你来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
1、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领和交替的演唱形式。
2、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
3、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
众和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