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
同 步 教 学 课 件
导入新课
孤独是什么?你在什么时候会觉得孤独呢?
孤独是什么?有人说是一种感觉,有人说是一种情绪,也有人说是一种心境。但我要说它是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吧。
17 孤独之旅
素 养 目 标
(一)
把握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波澜,分析人物形象。
(二)
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
(三)
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茬( ) 抠( ) 觅食( ) 嬉闹( ) 空旷( ) 撩逗( ) 炊烟( ) 掺杂( ) 驱除( ) 镰刀( ) 眺望( ) 狗吠( )
胆怯( ) 肥硕( ) 逃窜( ) 戳破( ) 稠密( )
chá
kōu
mì
xī
kuànɡ
liáo
chuī
chān
qū
lián
tiào
fèi
qiè
shuò
cuàn
chuō
chóu
撩
( )撩逗
( )撩起
liáo
liāo
迫
( )迫切
( )迫击炮
pò
pǎi
旷( )空旷
犷( )粗犷
kuànɡ
ɡuǎnɡ
读准字音
厚实:丰富;富裕。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撩逗:挑逗;招惹。
日甚一日:一天比一天厉害,形容事情发展的程度日渐加深或严重。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理解词义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红瓦》《山羊不吃天堂草》,学术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等。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第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作家。2019年9月,其作品《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
作者名片
《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背景链接
访谈录:曹文轩和他的《草房子》
成 长 小 说
成长小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童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遇——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熟,认识到自己在世间的位置和作用”(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辞典》)。成长小说不管是铺叙环境、叙述事件还是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最终都聚焦于主人公心灵的成长、成熟,而外部世界的复杂性、人物经历的丰富性,都构成人物内在精神世界的内容,是他心灵成长的“养料”。因此,“漫游”常常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曹文轩的《草房子》《根鸟》等小说,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
文体知识
点我放课文朗读
自主阅读课文,读完说一说:“孤独之旅”的故事开始和结束时,杜小康发生了哪些变化?
故事开始时:
惶恐、软弱
故事结束时:
坚强、成熟
“长大了”
根据故事情节,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①______________,陷入孤独之境
被迫辍学放鸭
②与父前往芦荡,______________
③父子雨夜寻鸭,______________
④草中喜拾鸭蛋,享受孤独之味
不堪孤独之苦
承受孤独之艰
成长之旅
再次自主阅读,重点梳理杜小康成长的过程,找出写他心理变化的语句。
时间 语句 心理变化
①行程最初
拒绝去放鸭
“我不去放鸭了”“带着哭腔”
②途中
“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
茫然
③到达放鸭地点
“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紧紧地挨着父亲”
恐惧、胆怯
④放鸭初期
“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
寂寞、孤独、想家
⑤放鸭中期
“不再忽然恐慌起来”
仍然寂寞,逐渐习惯
⑥经历暴风雨
“又想起母亲……但他没有哭”
安定、从容
⑦八月的一天清晨
“惊喜地跑过去”
欣喜
心灵不成熟
心灵成熟了
成
长
之
旅
你觉得文中杜小康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孤独”?
离乡背井的孤独
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
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
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寂寞痛苦
恐惧
磨难
孤独
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的孩子。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鸭 群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白描的手法,反复写“扇面形水流”来渲染画面的单调,船头重复的也永远是单调的水声。文章在描写中反复强化单调,用单调的表象让人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孤寂。句中的水流的“急促有力”表现了船行速度之快,又衬托了父子俩孤寂与单调的心情。
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它们开始觅食。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让人觉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反衬:“鸭们”的无忧无虑反衬了父子的茫然孤寂。“鸭们”可以随遇而安,而父子俩不能,他们只能在不断地前行中寻找他们的归宿,这种漂泊与停留只能一次次勾起他们对家的怀念。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
采用拟人手法,表现鸭们的乖巧,间接体现杜小康此时的心态,用鸭们的表现来反衬人物好奇、孤寂、恐惧的心理。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比喻:写公鸭们更加漂亮,是用公鸭暗喻杜小康,赞美他羽翼丰满、长大成人、光彩照人。以鸭喻人,移情于物,相辅相成,两相映衬,浑然一体。
失学后 放鸭是生活的全部
孤独中 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
风雨中 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鸭下蛋 甘苦中的喜悦——人生的成果
鸭群和杜小康在文中相互依存、相互映衬。“鸭群”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把“芦苇”比作“浪潮”,把“芦荡”比作“大山”,写出了芦荡的宽广厚重。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加真切,生动地表现了陌生环境带给杜小康的压抑、沉重、害怕的心理。
芦 荡
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儿嗅着。
大自然的气息令杜小康陶醉其中,让他在孤独中变得沉静。
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这里的环境特点是“黑”(前面三个“黑”字都是实指,后一个“黑”字是虚指)。作者极力渲染暴风雨的可怕,目的就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环境(恶劣的天气、密密的芦苇)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的发展;这里烘托了杜小康坚强、勇敢的性格,表达主人公在风雨中成长的主旨。
暴风雨
“鸭群”: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对鸭群、苇荡、暴风雨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一方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真实的背景,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烘托气氛、映衬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文笔自然朴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指导
运用自然环境描写的方法来烘托人物的心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抓景物特点,仔细观察并能用生动的语言准确地写出景物的特点;
②以景写情,注意心境与景物的统一;
③巧妙运用写景的角度及修辞,可以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展示人物心理
本文运用大量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细腻鲜活。请你也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烘托自己的某种心情。
一课一得
写作示范
我满怀欣喜,捧着奖杯,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唱着悦耳的调子;树叶在晚风的吹拂下摇曳,好像在分享着各自的欢乐;夕阳挂在天边地平线上,温柔地向大地撒下余晖……
心境与景物统一
拟人
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诗意,细腻生动,意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1)鸭群(扇面形水流)——心理刻画、衬托作用、孤独感、折射出少年的成长身影。
连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离不开主人,何况人呢 对鸭子的描写能使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和具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一、孤独而失意的环境
(2)芦苇荡——内心变化。
芦苇荡是陌生环境的代表,杜小康对芦苇荡的态度转变正是他内心变化的直观体现。芦苇荡带来的压抑逐渐淡化,杜小康也随之逐渐走向成熟。
(3) 暴风雨——搏击中坚强。
遭遇暴风雨是杜小康成长途中的重要转折点暴风雨越是恶劣越能体现杜小康的勇敢与坚强。
主人公四句对白——凸显孤独,呈现心理变化。
在文章中杜小康仅仅只有四句话,表明无人与其交谈,和父亲又无话可说,更凸显主人公所处的孤独环境。同时,这四句话的诗意化地呈现出杜小康的成长过程: 不堪孤独之苦——承受孤独之艰——享受孤独之味。
二、 诗意化的人物对白
你认为在这趟旅程中,“孤独”的杜小康经历了哪些磨炼,收获了哪些成长果实
成长前后的杜小康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挨着父亲,迟迟不能入睡。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冻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的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作者选用“孤独之旅”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用意?
“孤独之旅”,是对杜小康放鸭生活的一个概括。“孤独”渗透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也是杜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以此为题,既概括了文章内容,又表明了小说主题。
观看视频,看看杜小康后来又有怎样的经历
拓展延申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
拓展延申
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耐得住孤独寂寞的顽强毅力;江梦南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跨过了人生中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
这些例子告诉当今的青少年: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需要在孤寂中磨炼。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开端:失学去放鸭——无奈
发展
离开油麻地——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害怕、胆怯
高潮
安顿之后——孤寂、不再恐慌
雨夜找鸭——长大、坚强
结局:鸭子下蛋——惊喜
成长之旅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