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基础实验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1、学习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
2、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装置包括哪几部分?
发生装置和
收集装置
实验目的
问题一:制取CO2发生装置是怎样的呢?
2.所用的药品是什么?
不加热
固+液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试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
碳酸钙 + 盐酸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固体
液体
课堂探究
1.实验室常用什么方法收集CO2的?
问题二:收集CO2的装置是怎样的?
2.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收集?
CO2密度比空气大
CO2虽然能溶于水,但是它在水中的逸出速率远远大于它在水中的溶解速率
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水集气法
这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气体各有什么优点?
请同学们注意伸入集气瓶的导管的位置!!!
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集满的标志又是什么?
组装装置
检查气密性
加石灰石
加稀盐酸
固定装置
收集气体
验满方法
问题三: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有哪些呢?
大约加5药匙
大约加8cm
放置方法
用玻璃片毛的一面盖好,并正放
CO2的验满和检验是一回事吗?
探究CO2的性质,所要做的实验有:
向阶梯蜡烛中倾倒CO2
问题四:
1、仪器:
(1)、制取与收集: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集气瓶、玻璃片、水槽、药匙
(2)、性质实验:小试管(3支)、烧杯、试管夹、酒精灯
2、药品:
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
阶梯蜡烛、火柴
清点你的实验用品
3、其他:
实验用品
倒计时开始
注意事项:
a. 分工合作、注意自身安全;
b. 完成实验后整理好仪器。
小组汇报
实验现象及结论
大试管里的现象是怎样的?
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钙 + 盐酸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制取
文字表达式:
小组汇报
实验现象及结论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碳酸钙 + 水
CO2 Ca(OH)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结论:
小组汇报
实验现象及结论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2.二氧化碳通入A试管中
现象: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CO2 H2O H2CO3
A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文字表达式:
结论:
是CO2 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吗?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
小组汇报
实验现象及结论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试管中的液体沸腾,红色石蕊试液变回紫色
对变红的A试管进行加热
碳酸 二氧化碳 + 水
加热
H2CO3 CO2 H2O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B试管的作用是什么?
对照
作用
现象:
结论:
文字表达式:
小组汇报
实验现象及结论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3.二氧化碳倒入燃着的阶梯蜡烛中
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利用此性质,二氧化碳常用于__________。
灭火
现象:
结论:
二、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不加热
固+液
一、学会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课堂小结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
碳酸钙 + 盐酸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固体
固体和液体
加热
不需加热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O2不易溶于水
O2密度比空气略大
同O2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是C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复燃,则是O2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了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满了
试从以下方面比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O2和制取CO2的异同点
D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相比较,一定相同的是( )
A.发生装置
B.收集方法
C.验满方法
D.集满气体后的集气瓶的放置方法
D
当堂达标
2.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A
3.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验证CO2已收集满的方法为 。
(3)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用 装置。
铁架台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