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0 08:3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重难点:
重点:隋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
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
755年
618年
907年朱温废唐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755-763)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统一
开皇之治
初唐
盛唐
960年
北宋
建立
907—979
【时空定位】


五代十国
导入
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条大运河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邗沟。此后历代都有运河工程,其中隋朝的工程最为浩大。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一、隋朝的兴亡(581--618)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派杨广灭陈,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文帝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581年
589年隋灭陈
北周灭北齐
隋文帝
隋炀帝
2.隋朝的建设(“盛极一时”表现)
(1)广设仓库(官仓和义仓),积储丰富
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官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含嘉仓城进行发掘 ,现已探出粮窖287座,其中最大的窖,窖口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窖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
官仓由国家设置,是国家存储粮食的仓库,支配权主要掌握在政府手里;而义仓主要是由各乡镇村民自行设置的公共粮仓,每年丰收过后,各家各户需按照贫富划分等级,缴纳粮食,由当地乡关对义仓进行管理,如果遇到饥荒之年,就可拿出其中的粮食救济百姓。
(2)兴建东都洛阳,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
思考隋朝修建运河的影响?
1.积极
政治:贯通南北,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利于巩固统一。
经济:促进南北经济和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保障粮食供应。
2.消极
过度役使民力物力,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3.隋亡
(1)原因:
①根本—暴政:隋炀帝自恃强盛,(内)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外)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直接: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隋朝贵族李渊趁机在太原起兵。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
欲成大业,劳民伤财
(615年)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之。其后乃相食。 ——《隋书·食货志》
国富民穷:国力强盛,但是民众日益贫穷,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学思之窗:结合皮日休的诗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
方法:结合史实,一分为二、辩证、客观地分析隋炀帝的功与过
评价:功、过
(主要标准:是否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人民)
功:参与灭陈,统一有功;广设仓库,备灾有方;开通运河,功在千秋
过: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穷兵黩武
汴河怀古二首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暴君≠昏君(隋炀帝无德但有功)
隋炀帝三征高丽、兴修大运河,可见其有政治抱负,但在实现个人政治理想的道路上,却忽略的百姓的承受能力,是一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顾炎武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建立及统一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唐朝的兴盛
(1)唐太宗:贞观之治(繁荣初现)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武周之治(持续发展)(贞观遗风)
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开元盛世(空前繁荣)
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3.经济繁荣
(1)农业:制造曲辕犁,犁耕基本定型
(2)手工业:邢州白瓷,越州青瓷,还有著名的“唐三彩”
(3)商业:商业时间限制有所突破
曲辕犁
直辕犁
唐三彩盆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唐·王建:《汴路即事》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唐·杜荀鹤:《送人游吴》
4.民族交融
(1)措施:
①突厥:
突厥是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部落,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方式1:军事讨伐(武力征服)
a.太宗:灭东突厥,尊奉太宗为“天可汗”;
b.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方式2:设置机构
c.唐朝中央政权: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西突厥);
d.东突厥复叛,唐朝联合漠北回纥、葛逻禄等平定后突厥汗国。
②回纥(回鹘)
a.联合铁勒诸部和唐朝灭东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随后回纥归附唐朝。
方式3:册封首领
b.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③吐蕃:
方式4:政治和亲
a.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方式5:会盟通好
b.穆宗:唐蕃会盟,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④靺鞨:
方式3:册封首领
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2)民族治理特点:
政策开明,方式多样,注重民族团结
(3)影响:
①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边疆开发);
②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交融);
③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动盛世局面的形成(巩固统一)。
④形成了胡汉杂糅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中华民族)。
羁縻府州制度:唐对归附和被征服的少数民族的政策,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政策
唐太宗 东/西突厥 战争 突厥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鞨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隋唐盛世形成的必要条件。
(2)统治者励精图治是盛世形成的政治保证。
(3)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盛世形成的物质基础。
(4)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是推动盛世形成的重要因素。
合作探究 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结合隋唐的政治、经济和民族政策思考。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755-763年)
(1)原因
①边疆危机: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②军事失当: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称为藩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扩大,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③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2)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其部将史思明起兵叛乱,这场叛乱历时8年,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
安禄山
懂六蕃语言,狡诈多智。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
(3)影响:
①中央集权削弱,唐朝由盛转衰。
②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③破坏北方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唐朝成立以后,这场叛乱无疑是唐王朝史中最大的事件。叛乱把一个集权、富饶、稳定和辽阔的帝国搞成斗争不休、不安全和分裂的国家。
——摘编自[英] 崔瑞德 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河北地区,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虽名藩臣,羁縻而已”。东南地区中央直接控制,保住了江南财政重地,为唐后期立国根本。中原、西南、西北地区,与中央存在摩擦,但未达到割据的程度。中央依赖藩镇维系统治,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
政治:拥有自主权,可自行任命官吏; 节度使父死子继或传于部将。
经济:拥有财权,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籍,不输贡赋。
军事: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
2.黄巢起义(875-884)
(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宦官专权
牛李党争:以牛僧孺、李德裕两人为首的官僚集体的政治斗争,长达40年。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唐穆宗时,牛李两党分立
唐武宗时,李党达到鼎盛,牛党纷纷被罢免;
唐宣宗前期,牛党占优势,李党纷纷被贬谪。
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
牛李党争
晚唐皇帝:
死于宦官之手:顺宗、宪宗、敬宗
由宦官拥立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
(2)概况: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
(3)结果: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3.五代十国
(1)五代:唐朝灭亡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
(2)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后周实力的增强: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后周世宗柴荣
【课堂探究】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历史趋势?
特点: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③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
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趋势。
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
本课小结
1.隋平陈以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政令严急,导致南方豪强纷纷举事反隋。文帝派大军前往镇压,逐一平定……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复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隋朝这些措施(  )
A.源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
C.旨在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 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
2.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滞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
D
B
3.唐贞观初年,长安城汇聚了许多民族,如突厥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大约50000人)”,其中,除以政治目的而居留的官员外,以经商和贸易为目的安居长安者为数不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
A.各民族间的交往很频繁 B.长安居住的突厥人最多
C.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D.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4.唐朝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这反映出唐朝这一政策( )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 B.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
C
D
5.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逐渐掌握了禁军,甚至还掌握着宰相和藩镇节度使的任免权,黄巢起义给了宦官和禁军沉重打击,而藩镇实力则进一步壮大。节度使朱温、李茂贞各有接天子以令诸侯之意。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
A.外重内轻局面出现 B.宦官势力消亡
C.朝廷政治危机严重 D.宰相权力膨胀
6.据宋初《太平寰宇记》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全国新置59县,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南方。至北宋统一南北,从后周、北汉治下的北方得户百万,而从南方诸国原辖区得户230余万。这表明五代十国时期(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C.战乱的影响未波及南方 D.北方经济已全面走向衰败
C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