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质量测评地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质量测评地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09 08:4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
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质量测评
地理
2023.10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秦岭主峰太白山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组成。其最高顶拔仙台海拔3767米,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保存有完整的第四季末期冰川遗址。太白山北坡极为陡峻,南坡相对和缓,上部河段为宽“V”形谷,下部河段为宽阔的槽型谷地。图1示意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1~3题。
图1
1.推测拔仙台可能的地貌类型( )
A.角峰 B.火山锥 C.岩熔台地 D.石柱山
2.南坡下游河段为宽阔的槽型谷地,部分地区可见多级阶地的原因是( )
A.南坡下游河段以下蚀和侧蚀为主,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凸岸
B.南坡下游河段河流溯源侵蚀强烈,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凹岸
C.南坡下游河段以侧蚀和堆积为主,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凸岸
D.南坡下游河段以下蚀和堆积为主,阶地多形成于河流凹岸
3.太白花岗岩的类型和特征是( )
A.属侵入型岩浆岩,常用作建筑材料
B.属于沉积岩,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C.属于变质岩,片理结构且质地坚硬
D.属喷出型岩浆岩,表面有很多气孔
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形破碎。图2示意该流域某黄土丘陵区地形剖面及不同位置侵蚀速率曲线。坡顶区(下图中虚线框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一致。东坡土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大,自下而上依次为柠条、沙柳种植区—沙地—耕地,中部有冲沟发育。据此完成4~6题。
图2
4.六道沟流域地形破碎,原因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
B.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侵蚀强烈
C.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侵蚀地表
D.喀斯特岩溶地貌,地表容易塌陷
5.图中坡顶区域( )
A.土壤侵蚀速率西北侧大于东侧
B.地形平坦,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C.东侧受夏季风影响,沟壑纵横
D.西北侧冬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6.东坡中部冲沟形成的原因是( )
A.沙地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侵蚀形成冲沟
B.土质疏松,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形成冲沟
C.断层发育,岩层断裂,中部地面塌陷形成冲沟
D.毁林开荒,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冲沟
图3为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7~8题。
图3
7.下列关于甲天气系统及其水平气流,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 顺时针辐散 B.低压 顺时针辐散
C.高压 逆时针辐散 D.低压 逆时针辐散
8.此刻,A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山崩是山坡上的岩石、土壤快速、瞬间滑落的现象。翠华山景区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园区,属花岗岩山体,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其山崩遗迹主要由堰塞湖、堰塞坝、崩塌石海和残峰断崖组成。在崩塌石海里有上百个洞穴,其中冰洞、风洞最为称奇。图4示意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山崩地貌及水系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翠华山崩塌石海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断裂——边坡岩体失稳——崩塌物滑坡
B.地壳抬升断裂——岩浆侵入——边坡岩体失稳——崩塌物滑坡
C.地壳抬升断裂——边坡岩体失稳——崩塌物滑坡——岩浆侵入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断裂——崩塌物滑坡—边坡岩体失稳
10.下列关于崩塌石海中冰洞、风洞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体脆性大、韧性小,崩塌陷落
B.花岗岩山体裂隙发育,长期风化侵蚀
C.山崩时,巨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
D.山崩时,巨石跌落撞击山体塌陷形成
11.水湫池的形成原因是( )
A.地壳断裂下陷,流水汇集 B.火山喷发熔岩流阻塞河道
C.冰碛物搬运堆积阻塞河道 D.崩塌物搬运堆积阻塞河道
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特有的一种由北向南的逆行暖锋天气过程。图5为某年1月23日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12~13题。
图5
12.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地倒暖锋的是( )
A. B.
C. D.
13.23日甲地日温差较小的原因是( )
A.风力大 B.气压低 C.云量多 D.湿度小
依据冲积扇所在的环境条件差异,将冲积扇分为“旱扇”和“湿扇”两类。“湿扇”(图6)分布于湿润区,扇上河流常年存在,搬运能力稳定长久。“旱扇”(图7)是短暂洪水带来的暂时性河流造就的,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天山北麓“旱扇”较多,在天山持续抬升过程中,天山北麓“旱扇”面积不断变大。图8为冲积扇结构图。据此完成14~15题。
图6 图7 图8
14.随着天山持续抬升,天山北麓先后形成的“旱扇”扇端距离山麓的远近关系是( )
A.先形成的扇端距离天山山麓近
B.后形成的扇端距离天山山麓近
C.与先后顺序无关,距离相等
D.受径流大小影响,无法判断
15.乘坐热气球翱翔冲积扇上空,观察“旱扇”比“湿扇”更清晰且结构更完整是因为( )
①旱扇地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能见度高
②旱扇地表植被相对于“湿扇”较少
③“旱扇”形成后受到的流水侵蚀作用强,沟壑纵横,更容易观察
④旱扇地区人口密度小,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类活动改造强度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受板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该流域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向半湿润、湿润气候的过渡区,冬春季节多大风。沿岸多分布有沙丘,这些沙丘以江心洲、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雅鲁藏布江有一半的流程是在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的峡谷中,被称为“峡江”;有的河段形成许多汊流构成的形似发辫的水系,被称为“辫江”。图9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图10为乙处河谷辫状河道景观图。
图9 图10
(1)雅鲁藏布江两岸多沙坡地景观。试分析该景观形成的原因。(6分)
(2)从地质作用角度阐述雅鲁藏布江窄谷与宽谷相间分布的原因。(4分)
(3)说明乙处河谷辫状河道的形成过程。(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贵州威宁草海是云贵高原上的湖盆积水而成,水域面积约46.5平方千米。草海浅湖盆中发育有多个泥炭层,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布于在沼泽、河湖岸边的低湿地段,生物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日积月累堆积形成泥炭层。图11为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11
(1)据图说明A处草海浅湖盆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2)分析黏土层在泥炭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4分)
(3)推测泥炭层①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留尼汪岛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火山岛,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沿岸有狭窄平原。岛上气流的上升运动异常激烈,常形成罕见的大暴雨,圣罗斯是世界上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图12示意留尼汪岛地理概况。
图12
(1)分析圣罗斯成为世界日降雨量最大地方的原因。(4分)
(2)描述留尼汪岛公路布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图13为某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气压地势图。
图13
(1)指出图中甲天气系统的类型,并绘出A与B之间的天气系统示意图。(5分)
(2)简述图中冷锋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6分)
(3)预测该天气系统可能给北京带来的气象灾害。(2分)
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质量测评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5 ACABA 6~10 BCBAC 11~15 DBCA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6分)
(1)雅鲁藏布江落差大,夏季丰水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中游宽阔河谷后,流速减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江心(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强烈的河谷风挟带大量沙尘,在河岸两边遇山地地形阻挡堆积形成沙坡地。(每点2分,共6分)
(2)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抬升快的河段,河流下切作用强,河谷形态发育成V字形,抬升慢的河段,河流流速慢,大量的泥沙卵石沉积使得原来的V形河谷变成宽谷;岩性坚硬地段,流水侵蚀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致使河谷深而窄,形成窄谷,在岩性松软地段,初期形成的“V”形谷河岸极易被冲刷,流水的侧蚀作用使河床变宽,形成宽谷。(每点2分,共4分)
(3)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乙处河谷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沙洲凸显,阻挡水流,致其分汊形成辫状。(每点2分,共6分)
17.(16分)
(1)早期褶皱隆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被侵蚀,形成谷地(洼地);后期地壳不断下沉,谷地(洼地)内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浅湖盆。(每点2分,共6分)
(2)黏土层因其颗粒性不透水、不透气的特性,能够为泥炭层的形成提供一个无氧的环境,有利于泥炭层的形成。(4分)
(3)气候湿热,植物繁盛;多沼泽;地势相对低洼且湖盆持续下降。(每点2分,共6分)
18.(10分)
(1)地处热带且四周临海,水汽充足;海洋上升气流旺盛,容易形成热带气旋。(每点2分,共4分)
(2)特点:公路主要分布在沿岸的平原地区;环状布局;岛屿中部公路网密度小。(2分)
原因: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陡峭,公路修建难度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沿岸平原地区。(每点2分,共4分)
19.(13分)
(1)锋面气旋(温带气旋);(2分)绘图如下所示:(3分)
(2)冷锋天气系统发育于低压槽;低压槽线以西吹偏北风,以东吹偏南风;偏北风(冷气团)实力强、主动向偏南风(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天气系统。(每点2分,共6分)
(3)寒潮、沙尘暴等。(每点1分,共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