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仪化三小 杨晓薇
2014.10.8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2页的例1,第72~73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并感受“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主动运用这一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初步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完整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从条件想起”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的形成与内化。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磁性黑板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听说小朋友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一群聪明活泼的小猴嚷嚷着要出题考考你们,敢接受它们的挑战吗?
1. 创设例题情境:
师:爱吃桃的小猴桃桃给大家出题。(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要求别的孩子认真听。(板书:读:)
2. 理解题意。
(1)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让我们求什么问题?(板书:条件、问题)
(2)问:怎么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这个条件呢?请你想一想,说说看。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来源:21cnj*y.co*m】
师:一个简单的条件里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3.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师:我们已经弄清了已知条件的含义,那么根据这些数量关系,怎么解答题目中的问题呢?先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和“第二天比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什么?接着往下想呢?(指1—2人说说解题思路)
师:和你的同桌把这样的想法相互再说一说。(板书:想:先根据()和()求出(),再……)
4. 自主解答。
(1)选择填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请你在作业纸上找到这一题,按照这样的想法,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并填写答句。 (板书:算:列表、列式)【出处:21教育名师】
(2)反馈:
①、填表法。
问:谁是填表来解决的?指名回答。问:你先填出了第几天摘的个数?根据什么填出来的?然后呢?
那么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桃?第五天呢?
填表的小朋友,你也是这样想的吗?
②、列式法。
谁是列式解答的?指名回答。
问:第二天摘桃个数的算式怎么列?根据哪两个条件列出来的?接下来呢?
那么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都是这样列式的吗?
③、别的算法。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有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算式,问:你是根据什么条件求出了什么?然后呢?)【版权所有:21教育】
5. 过程回顾。
(1)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列表、列式)求出了问题,但是思考的过程是一样的,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解答这条题目的过程,咱们是怎么来解决问题的?2·1·c·n·j·y
(2)师指着板书引导:解决问题时,我们先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接着就从条件开始想起,先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和“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想到了什么?再根据“第二天摘的个数”和“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又想到了什么?这样依次推想下去,然后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的方法找出了答案。21cnjy.com
6、说明:刚才咱们是从哪儿开始想起的?(条件)像这样从条件开始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完善板书)
谈话:你们真是太棒了,不光解了题,还总结出了方法!
二、类比应用,丰富体验。
1. 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现在我们接着从条件想起,看看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①、第(1)题。
先出示砝码、苹果图。
问:看明白了吗?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
回答:根据()和()求出()。怎么列式?
再出示橙子、苹果、砝码图。
回答:根据()和()求出()。怎么列式?
问:我们刚才求橙子重量的时候先要求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联系。
②、第(2)题。
出示题目,读读条件。想想你能先根据什么条件提出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条件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呢。同桌讨论。21·cn·jy·com
回答:先根据()和()求出()。
再根据()和()求出()。
列出算式。
(2)、小结:其实我们解决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策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根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把求出的问题作为一个条件,再联系另一个条件再求出一个问题,(课件展示图示)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像什么呀?(下楼梯)条件就像思考的阶梯,顺着条件一步一步往下想,直到求出问题。21·世纪*教育网
问:你对这个“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有没有更了解一些了呢?
三、练习运用,加深感悟。
1. 教学“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小猴球球喜欢玩球,玩着玩着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了。皮球落下之后会怎样啊?出示第二个条件,指名读。2-1-c-n-j-y
(2)、怎么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3)、小猴球球问:你能根据两个已知条件算一算、填表格,求出皮球第3次、第4次弹起的高度吗?
生在作业纸上算算、填填。
(4)、反馈。
指名回答。问:你先填出第几次弹起的高度?多少?怎么算的?那第二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根据哪两个条件算出来的?第3次呢?第4次呢?又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咱们顺着条件一步一步往下算,就求出了第3次、第4次弹起的高度。21教育网
都做对了吗?还真难不住你们!
2、 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爱跳舞的小猴芳芳和小猴兵兵出什么题了,来看看吧。
(1)、出示题目,老师读题。
(2)、师:我们用18个圆圈表示18只小猴,你能根据条件找到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吗?找到请你把圈涂黑并标上它们的名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反馈:
展示一学生作业。
师:我们从条件看起,看他位置找的对不对。(检查、核对)根据小猴芳芳和兵兵的位置知道了什么?(他们之间有6只小猴)www-2-1-cnjy-com
师:从条件想起,用画图的方法也可以解决问题。
(4)、列式。
问:看着图,你会列算式求出问题吗?思考一下。
指名回答,并请他说说想法。
师: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条件,理清数量间关系,列出算式。
3、 教学“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看小朋友们这么棒,热情的小猴们邀请我们去参观它们的教室,并帮他们解答一个问题。
(2)、请学生各自小声读题,思考。再独立解答。
(3)、反馈:怎么想的?怎么解答的?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对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应用自如啊!再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从条件想起来解决问题的?(先根据()和()条件能求出(),再……)
师:有了策略,我们的头脑会变得更强大,通过你们对问题的解答老师已经看出来了,接下来,老师还想看看,谁是最强大脑。 21*cnjy*com
六、拓展延伸。
教学“想想做做”第5题。
(小猴聪聪出题)出示第一个条件,(课件演示),再出示第二个条件,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知道第二个正方形该画几个圈吗?www.21-cn-jy.com
估一估:从第几个正方形起就画不下了?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画,验证自己的估计。
展示一学生作业,逐步检查。问: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画不下啊?(第5个)
师:假如正方形足够大,根据已知条件,那第5个、第6个...正方形里各可以画多少个圈呢?课后请你算算看,看每次数字的变化会不会让你吃惊。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