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题思路大全—再谈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大全—再谈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8-03-07 10: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再谈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求解数学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快速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那么,如何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呢?文[1]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实例再谈一些具体做法。
1. 紧扣定义
理解定义、掌握定义、活用定义是解题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寻找解题切入点的一条重要途径。
例1. 若点M(x,y)满足,则点M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由,

此式可以看成是动点M(x,y)到定点(-3,1)与到定直线距离之比为的点的轨迹,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此轨迹为双曲线,故选C。
注:本题若移项再平方,可进行化简,但表达式中会出现xy项,对曲线的形状的判断有点难度,通过对原式的合理变形,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则能很快解决。
2. 深挖隐含
隐含条件是指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们常常巧妙地隐藏在题目的背后,极易被解题者忽视,从而造成错解或繁解,甚至无法解决。优先考虑隐含条件往往能减少运算量,简化或避免复杂的变化与讨论,找到解题切入点,使问题简捷获解。
例2. 已知x,y是实数,且满足,,则_________。
分析:按常规思路是解方程分别求出x和y,而x,y无法求出,思维受阻。若观察题目条件,发现与具有对称性。
若令,则
,。这样使两方程联系起来。
解:令

又易知在R上是奇函数,则
,又在R上是增函数,故,即。
例3. 解方程组
分析:此题按常规方法,需要分四种情况,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然后解方程组。但我们观察(2)式可以挖掘出一个隐含条件,利用这个隐含条件可以避免讨论。
解:由(2)知,(1)式可以变形为
由(2),(3)解得
,分别代入(2)得原方程组的解为
3. 展开联想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从结构上的特点出发,在寻求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逻辑联系时,由此及彼地联想(联想定义、定理或解决过的类似问题等),常常能启发思维,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4. 已知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且,,,求的值。
分析:由且,
联想到三角公式
。由的周期为
,猜想可能为周期函数,是它的一个周期。
解:
因此是以8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4. 把握转化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无处不在,它是寻求问题解决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一个环节,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数学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寻找解题切入点的常用方法。
例5. 两条异面直线称为“一对”,则在正方体八个顶点间的所有连线中,成异面直线的共有多少对?
分析:如果以其中一条棱进行分类的话,很难搞清“重”和“漏”,然而我们对以下两题很熟悉:①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为顶点的三棱锥有多少?②如果两条异面直线称为“一对”的话,一个三棱锥中有多少对异面直线?故可把本题分解成两个熟悉的问题,即考虑一种对应,由于①的答案是个;②的答案是3对,故本题答案为对。
点评:若直接寻找异面直线的对数很繁且易漏,而引入三棱锥通过计算三棱锥的个数,使得三棱锥的个数与异面直线的对数建立了一个对应,从而使问题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问题。
5. 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寻找解题切入点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是把已知或要求的式子与图形结合起来。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充分考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来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运用这一数学思想,要熟练掌握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及常见曲线的代数特征。
例6. 已知(其中),且是方程的两根(),则实数a、b、、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解析:a,b是方程的两根,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答案:A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