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9 20:0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14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会认会写课文的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难点:我能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播放歌曲《绣红旗》。
这首歌唱的是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绣红旗的情景。歌曲里有这样的歌词:“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今天”终于盼来了什么?
江姐和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心情万分激动,于是就绣起了五星红旗。他们盼的就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那一天,就是1949年的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
2.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了解历史背景
字词梳理:
1.认读会写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木+兰=栏 火+暴 =爆 巾+只=帜 身+寸=射
换一换:
政-正+至=致 府-付+大=庆 阅-兑+市=闹
2.学习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造句和书写指导。
(1)指导写字:
①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②学生先观察,如何把字写正确,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④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2)重点指导“政、宾、盏、栏、汇、爆、宣、阅、制、坦、距、隆、射”的书写。
政:左窄右宽, “正”的最后一笔变为提。
宾:“宀”宽而扁,“兵”居中且横长。
盏:上小下大,“皿”的最后一横要长一些。
栏:左小右大,“兰”的横要长一些。
汇:左窄右宽,右部要写的舒展。 爆:火字旁要写的小一点。
宣:“宀”不宜过大,“旦”的最后一横要长些。
帜:左窄右宽,“只”要写的舒展。
阅:“门”要舒展,“兑”要紧凑。
制:左窄右宽,刂旁要写的小一些。
坦:左窄右宽,“土”的最后一笔变为提。
距:左小右大,“足”与“巨”要紧凑。
隆:左窄右宽,右部中的“生”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
射:左窄右宽,“寸”的横不宜过长。
3.学习生词:典礼、爆发、诞生、 排山倒海、四面八方。
导入语:下面我们根据自读提示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自读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梳理归纳:(1)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2) 理解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整体感知:
同桌互动、讨论交流:(1)课文写了什么?(2)课文分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交流、明确: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2.课文分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盛况。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é shānɡ dàn shēnɡ
( ) ( )
2.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2)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
课堂练习:(答案)
协商 诞生
2.(1)比喻
(2)排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会写了14个生字宝宝,同时,我们感知了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作业布置:
积累优美的的语句。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盛况。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课后反思】
我觉得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严密,环环相扣,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穿插的教学课件,引读提示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我特别注重朗读地指导,随着典礼仪式的进展,指导学生读出文中的热烈的场面以及人们的激动的心情。   
因为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为后文的的学习做铺垫。把其余内容放在第二课时来讲,这样取舍之后,整堂课显得比较有层次,比较有顺序。到了课的最后,学生的感情也调动起来了,声音非常响亮,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不过感觉在理解重点词句的运用上还是欠缺一些,如果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词句上再细致一些就更好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