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盼》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盼》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9 20: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识本课生字,会写 “袖、篷、缩、疯、瓦、柜、喧、甩、嚷、酱、唇、蹦、梯”13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情况、袖子、瓦蓝、衣柜、预报、喧闹、遮盖、讲座、酱油、逗引、嘴唇、楼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概括文意,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课文的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难点: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播放歌曲《盼》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期盼。有的人盼望春天快快来临,有的人盼望假期快快来到,有的人盼望自己快快长大……本文中的小女孩从收到妈妈送的新雨衣的那刻起,就强烈地期盼着雨的到来。让我们跟随作家铁凝一起去感受那份期盼吧!
2.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认识作者: 铁凝
字词梳理:
1.认读会写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木+巨=柜 口+宣=喧 木+弟 =梯
换一换:
袖-由+寸=衬 缩-宿+工=红 蹦-崩+包=跑
2.学习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造句和书写指导。
(1)指导写字:
①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②学生先观察,如何把字写正确,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④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2)重点指导“袖、篷、缩、疯、瓦、柜、喧、甩、嚷、酱、唇、蹦、梯”的书写。
袖:“衤”不要写成“礻”。
篷:上小下大,“竹”字头要小,“逢”要舒展。
缩:“纟”要小,“宿”要注意笔画的穿插。
疯:“疒”要舒展 ,“风”注意笔画的穿插。
瓦:注意笔画的紧凑。
柜:“木”最后一笔为点,“巨”要舒展和大方。
喧:“口土”要小,“宣”的“宀”要小一些。
甩:“乚”要苍劲有力。
嚷: 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酱: “酉”的横要长一些。
唇: “辰”要舒展,“口”不宜过大。
蹦: “足”最后一笔为提, “崩”要写得紧凑。
梯:“木”最后一笔为点, “弟”要写得紧凑。
3.学习生词:窸窸窣窣、喧闹、苔藓、菜畦。
4.学习多音字:闷
导入语:下面我们根据自读提示阅读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自读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梳理归纳: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整体感知:
同桌互动、讨论交流:(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交流、明确: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盼的起因 盼的过程 盼的结果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 ):讲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爱不释手。
第二部分( 3 ):讲“我”开始盼着雨天,可是一连好多天,天空都是晴朗的。
第三部分(4~17):讲一天放学后,果然掉了雨点儿,“我”找了许多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四部分( 18~21):第二天早晨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lóu tī xuān nào wǎ lán yī guì
( ) ( ) ( )( )
2.给下面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直到妈妈一声喊 蕾蕾 你疯了吗 嫌身上没长痱子吗
课堂练习:(答案)
1.楼梯 喧闹 瓦蓝 衣柜
2.:“ , ? ?”
课堂小结: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我”得到妈妈送的我的一件新雨衣后,“我”渴盼下雨,渴盼雨天穿新雨衣出门,以及最终如愿穿上了新雨衣,在雨中尽享快乐的事。
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
【板书设计】

盼的起因 盼的过程 盼的结果
【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字词,扫清障碍。一节课下来,整体感觉字词处理的特别好:验收预习,在检查预习中中发现问题,然后重点读音纠正,生字孩子们把握难点,在这一环节重点指导书写了“嚷、唇、酱”,“酱”字不但指导了书写,还讲了字源字理,有助于孩子理解记忆。这节课的第二个亮点也就是孩子们在课堂上词语读得非常的有非常好,有感情,有温度,有声音,有色彩,所以在读文章中引起共鸣的段落,读的也特别好,读出了真情实感。遗憾的是第三环节把握课文的内容,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围绕主题课文通过哪些事来突出主题,我运用了速读的方法,因为六年级第二单元已经已经练习了速度,但是因为我们是初步接触新教材,孩子们虽然掌握了方法,但是还不熟练,在这个环节用时最长,这篇课文比较长,所以总结这篇课文有哪些事例突出中心用时15分钟,孩子们总结的也不到位。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我还发现我有一点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本来孩子总结事例就比较难,但是我用短语的形式来限制了孩子,孩子这一段时间的发言积极性不高。反思过之后,我觉得孩子把握主要内容能说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这一节课,浪费的时间就在于概括事例这个环节。同时补救的方法就是课前把课文读熟练,预习到位,这样可以有效地达成第一课的目标。第二节课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发言,围绕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