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会写“谱、莱、茵、盲、纯、键、缕、陶”10生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难点: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播放贝多芬《月光曲》。
在这舒缓、流畅的乐曲中,你听出了怎样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曲》,去领略贝多芬《月光曲》背后的故事吧。
2.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认识作者:贝多芬
4.了解《月光曲》
字词梳理:
1.认读会写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钅+建=键 亡+目=盲 艹+来 =莱
换一换:
茵-因+早=草 缕-娄 +工=红 谱-普+兑=说
2.学习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造句和书写指导。
(1)指导写字:
①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②学生先观察,如何把字写正确,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④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2)重点指导“谱、莱、茵、盲、纯、键、缕、陶”的书写。
谱:左窄右宽, “普”中间的横要长一些。
莱:上小下大,注意笔画要舒展、紧凑。
茵:“茵” 中“大”最后一笔变为点。
盲:“亡”的横要稍长,“目”不宜过大。
纯:“纟”要小 与右部结合得要紧凑。
键:“钅”要小,“建”要舒展,注意笔画的穿插。
缕:“纟”要小,“娄”的“女”要写得稳而托起上部。
陶:“阝”的竖切莫写成悬针竖,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习生词:传说、幽静、断断续续、陌生、水天相连等。
4.学习多音字:区、弹。
导入语:下面我们根据自读提示阅读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自读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梳理归纳:想一想: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整体感知:
同桌互动、讨论交流:(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交流、明确:
1.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2.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段(第1节):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第二段(第2~3节):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
第三段(第4~7节):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段(第8~10节):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茵( ) 盲( ) 券( )
菌( ) 育( ) 卷( )
2.读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不正确的划去.
①他沿着弯弯曲曲(qū qǔ)的小路向前走,忽然从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弹得正是他写的曲(qù qǔ)子。
②盲姑娘从琴声中知道,给她弹曲子的(de dí)人的(de dí)确是贝多芬。
3.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量词。
粒 缕 艘 番 片 层 株 支 摞
一( )画报 一( )石子 一( )帆船
一( )话语 一( )草滩 一( )微云
一( )歌曲 一( )柳树 一( )涟漪
课堂练习:(答案)
1. 茵(绿茵) 盲(文盲) 券(证券)
菌(细菌) 育(教育) 卷(试卷)
2. ①他沿着弯弯曲曲(qū )的小路向前走,忽然从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弹得正是他写的曲(qǔ)子。
②盲姑娘从琴声中知道,给她弹曲子的(de )人的(dí)确是贝多芬。
3.粒 缕 艘 番 片 层 株 支 摞
一(摞)画报 一(粒)石子 一(艘)帆船
一(番)话语 一(片)草滩 一(缕)微云
一(支)歌曲 一(株)柳树 一(层)涟漪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和会写了8个生字宝宝,同时,我们感受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月光曲
第一段(第1节):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第二段(第2~3节):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
第三段(第4~7节):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段(第8~10节):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课后反思】
我在本节课中除了把课文读正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以外,主要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贝多芬为兄妹俩弹琴的经过,感受他对穷人的同情。课堂上抓住两个主要问题: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2.为什么弹完了一首又弹一首。围绕着两个问题,通过贝多芬的所听、所见、所说、所想,弄清楚了原因,又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贝多芬同情穷苦人,在读的时候,有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来感悟人物形象,突破重难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