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四校联考
化学学科试题卷
命题人:余杭高级中学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过程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
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D
载人飞船发射
粮食酿醋
湿法炼铜
打磨磁石制司南
2.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收集氯气时,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B.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C.锌与稀硫酸反应,加入少量硫酸铜反应速率会加快
D.实验室检验NH4的方法: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3.根据Ca(OH2/CaO体系的能量循环图:
△H
Ca(OH)2(s)
CaO(s)
+H2O(g)
510C
510C
510℃
↑△
△H
↓△H4
↓△H5
Ca(OH)2(s)
←
CaO(s)+
H2O(1)
25C
25℃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5>0
B.△H1+△H2=0
C.△H3=△H4+△H5
D.△H+△H2+△H+△H4+△H5=0
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己知2H2(g)+O2(g=2H20(g)△=-483.6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B.己知2C(s+2O2(g)=2CO2(g)H1;2C(S)+02(g)=2C0(g)4H2,则4H>4H
高中化学10月四校联考试题卷
第1页共8页
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NaOH(aq)+HCI(aq)=NaCl(aqtH2OI)△H=-57.4kJ/mol
D.已知2S02(g十O2(g)≠2S03(g)△H=-Q kJ-mol'(Q>0),则将2 mol SO2(g)和1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kJ的热量
5.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能↑反应物
量
浓疏酸
硫酸
计
,氢氧化
生成物
钠溶液
反应过程
A.温度计的水
B.反应物总能量大
C.往试管中加水后,甲
D.反应开始后,针
银柱不断上升
于生成物总能量
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筒活塞向右移动
6.已知:2CH3 CH2CH2CH3(g)+13O2(g)→8CO2(g)+10HO0):
△H=-5758KJ/mol
2(CH3)2CHCH3(g)+13 O2(g)8 CO2(g)+10 H2O(1):
△H=-5738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的数量比正丁烷的多
7.下列有关中和热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铜丝替代环形玻璃搅拌棒,测得△H偏高
B.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的△H都约为-57.3 kJ-mol1
C.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不再变化的温度为终止温度
D.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52.3 kJ-mol-1,造成
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
8.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g)+2NO2(g)N2(g)+CO2(g)+HO(g)。在1L
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 mol CH4和1.2 mol NO2,测得n(CH4)随时间
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组别
温度
0
10
20
40
50
n/mol
①
T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②
T2
n(CH4)
0.50
0.30
0.18
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组别①中0-20min内,NO2的降解速率为0.0125mol/(L:min)
高中化学10月四校联考试题卷
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