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新人教版 高一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四课时)
第4课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拓展-- C3、C4植物、CAM途径与光呼吸
气孔是植物吸收CO2,放出O2,以及水分进出的通道
CO2直接进入叶肉细胞,在其叶绿体基质中,与RuBP(C5)的发生反应,直到RuBP(C5)再生结束,并合成蔗糖、淀粉等多种有机物,该循环称为C3途径(卡尔文循环)。该途径常见植物有大麦、小麦、大豆、菜豆、水稻、马铃薯等。
拓展-- C3、C4植物、CAM途径与光呼吸
叶肉细胞
玉米叶片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紧密排列。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类囊体能进行光反应,没有Rubisco,不进行暗反应。
CO2在PEP羧化酶的作用下整合到C4化合物中,随后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没有类囊体。有Rubisco。C4化合物释放CO2参与卡尔文循环,进而生成有机物。
PEP羧化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它提高了C4植物固定CO2的能力,使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特别是在高温、光照强烈、干旱条件下)能力,并且无光合午休现象。常见C4植物有玉米、甘蔗、高粱、苋菜等。
拓展-- C3、C4植物、CAM途径与光呼吸
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转移到细胞质中脱羧,放出CO2,进入C3途径合成淀粉;从而表现出白天淀粉增加,苹果酸减少,细胞液pH上升。常见的CAM植物有菠萝、芦荟、兰花、百合、仙人掌等。
CAM植物夜间吸进CO2,在羧化酶催化下,CO2与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淀粉转化而来)结合,生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从而表现出夜间淀粉减少,苹果酸增加,细胞液pH下降。
思考:
①黑夜,植物能进行卡尔文循环吗?
②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O2来源?
③白天,降低大气CO2浓度,植物的光合作用怎么变化?
▲C3途径是碳同化的基本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都只起固定CO2的作用,最终还是通过C3途径合成有机物。
拓展-- C3、C4植物、CAM途径与光呼吸
催化RuBP与CO2反应的酶全称为RuBP 羧化/加氧酶(简称Rubisco)O2与CO2是竞争关系,当O2浓度高时,催化RuBP与O2结合(保护机制)
吸收O2和释放CO2,消耗ATP和NADPH,即造成了能量的损耗。
6CO2+12H2O
光合
C6H12O6
+6O2+6H2O
呼吸
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关系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的比较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的比较
方法便笺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的比较
方法便笺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的比较
方法便笺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H]、ATP的来源和去路
小积累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H]、ATP的来源和去路
小积累
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点:凌晨(2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
b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f点:光合作用结束。
c、 e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
d 点:温度过高,蒸腾作用很强,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出现“午休”现象 。
bc段、ef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c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ab段、fg段:只进行呼吸作用。
曲线解读 (掌握解题规律)
(1)自然环境中一昼夜
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分析
曲线中有机物情况分析:
小积累
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移动规律
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移动规律
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移动规律
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
BC段: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弱。
CD段:微弱光照,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D点: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H点:随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DH段:光照继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其中FG 段表示“光合午休”现象。
HI段:光照继续减弱,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直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2)密闭容器中一昼夜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分析
【例】右图表示20 ℃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图中所示区域的面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S1+S3表示玉米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
B.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C.若土壤中缺Mg,则B点右移,D点左移
D.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
D
净积累量=制造量-呼吸消耗量
= (S2+S3)-(S1+S3)
=S2-S1。
【拓展延伸】光合作用的“总”和“净”
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其中净光合量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①植物(叶片)“吸收”CO2量或实验容器内CO2的减少量;
②植物(叶片)“释放”O2量或实验容器内O2的增加量;
③植物(叶片)“积累”葡萄糖量或植物重量(有机物)增加量。
总光合量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①叶绿体“吸收”CO2量;
②叶绿体“生成”的O2量;
③植物或叶绿体生成的葡萄糖或有机物的量。
【例】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并绘制了甲、乙、丙、丁四幅图。其中图中“A”点不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的是
A
归纳五种曲线中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
图甲中C、F点,图乙中d、h点、图丙中A点、图丁中a、b点,
图戊中a点、图己中a点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例】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测定装置图及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烧杯中的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光合速率时单位时间内液滴右移的体积即是___________(“净光合速率”或“实际光合速率”).
(3)测定呼吸速率时,整个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中,单位时间内毛细管内的水滴______(“左”或“右”)移的体积即是呼吸速率.
光照或黑暗
NaHCO3或NaOH溶液
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稳定,满足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净光合速率
左
黑暗环境
(4)曲线图中a点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时刻是______点,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呼吸作用强度.
(5)d点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凌晨3 ~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
c、e
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出现“午休”现象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大于
归纳
“三率”常见曲线
归纳
“三率”常见曲线
自然环境与密闭环境中一昼夜内光合速率曲线的比较
小积累
自然环境与密闭环境中一昼夜内光合速率曲线的比较
小积累
自然环境与密闭环境中一昼夜内光合速率曲线的比较
小积累
自然环境与密闭环境中一昼夜内光合速率曲线的比较
小积累
自然环境与密闭环境中一昼夜内光合速率曲线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