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珍珠鸟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珍珠鸟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9 16:4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4 珍珠鸟
情境导入
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可是文中的珍珠鸟却与作者建立了相亲相依的关系。这种美好的境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去感受这份美好吧。
作者介绍
   冯骥才 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宁波慈溪。曾做过天津男子篮球队专业队员。后因伤从事美术工作。文学作品有《义和拳》《神鞭》。其中《神鞭》被改编为同名影片。
他的散文哲理深邃,意境高远,想象丰富奇特,给人以心灵的陶冶,美的享受。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字词理解
瞳孔,也指眼珠,泛指眼。
眸子
陪伴
指随同做伴。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表示“停留,逗留,延迟”时,读dāi。
表示“等,等待”“对待,招待”“需要”
“将,要”时,读dài。
多音字

待 客
待 业
等 待
待一会儿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字词学习
我会认





yōu

chú

ɡuì

màn





péi
dāi

jiǎn
móu

xiǎnɡ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精读课文
独词成句,置于篇首,充分表达了“我”对朋友送来的珍珠鸟的满意和喜爱。
哪个词表明作者很喜欢朋友送的珍珠鸟?
真好!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结构划分
以雏鸟降生为节点,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我”为刚来家里的一对珍珠鸟精心布置了一个幽静安全的住处。
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
小珍珠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情感变化过程。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整体感知
在“我”的照料下,珍珠鸟对“我”由害怕到熟悉,再到亲近,说明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初读课文
阅读提示:
1.请你快速地默读全文。
2.“我”给珍珠鸟怎样的照料和呵护?珍珠鸟又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3.说说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导读提示
默读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找出描写珍珠鸟可爱的语句。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把握内容
理清线索
体会情感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①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
②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③我绝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④我不管它……
⑤我不去伤害它……
⑥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⑦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⑧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我”的举动
你读出了什么?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我”的爱护
提供环境
不去惊动
不去伤害
不去惊扰
鸟的变化
显得怕人
渐渐胆大
开始亲近
完全信赖
品读课文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第______自然段写大珍珠鸟(铺垫);
第______自然段写小珍珠鸟(详写)。
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三只珍珠鸟。
1-4
5-12
两只大珍珠鸟,
生了一只小珍珠鸟。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对比课文与百科全书中对珍珠鸟的介绍,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描写?为什么?
百科全书中的介绍是一种对鸟类的科普说明,语言简明、准确、客观,而课文中对珍珠鸟的外形、神态、动作的描写,细致且很有情趣,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思考交流
作者是如何从习性、外貌、声音等方面描写珍珠鸟的?在文中圈画出相关语句。
1.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2.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
3.可爱的鲜红小嘴。
4.小脑袋。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不动声色地写
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人与鸟之间珍贵的情意
“我”: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思考交流
5.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6.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这是一只_______珍珠鸟。(填形容词)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作者从和鸟儿相处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感受。
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立意。启示我们: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彼此信赖。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讨论:假如你遇到的是伤残的、丑陋的、可能还是有害的生命,你会怎样对待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