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初中科学 八上 2.1--2.3综合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 初中科学 八上 2.1--2.3综合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09 10:43: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2.1--2.3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3分)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返回舱返回时要穿越地球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
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解答】解: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故A项正确。
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故B项正确。
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故C项正确。
D.返回器返回地球时由外到内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项错误。
故选:D。
2.(3分)“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其水汽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对极端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大气河”现象发生在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最显著的现象是对流运动,由于3/4水汽和几乎全部固体杂质、尘埃都集中在对流层,故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3分)小明利用对流管研究水的对流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看到水的流动方向为(  )
A. B.
C. D.
【解答】解: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右边的水温度升高,密度变小,水流上升,左边水流没有加热,密度没有变,左端水下沉。
故选:B。
4.(3分)下列四个仪器,可以用来测量一天的气温变化的是(  )
A.风向标 B.风速仪
C.百叶箱 D.干湿球湿度计
【解答】解:百叶箱可以用来测量一天的气温变化。百叶箱通常由木质和玻璃钢两种材料制成,箱壁两排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呈“人“字形,箱底为中间一块稍高的三块平板,箱顶为两层平板,上层稍向后倾斜。
故选:C。
5.(3分)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需要在百叶箱中进行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
C.气温在24℃以下时,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D.百叶箱中的最低温度计是倾斜放置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自身重力的影响
【解答】解:A、百叶箱中温度计读书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正确;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正确;
C、夏季正午温度较高,知了叫的最厉害,当温度在24℃以下时,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正确;
D、为了克服自身重力的影响,百叶箱中的最低温度计是水平放置的,错误。
故选:D。
6.(3分)北半球国家气象站台的百叶箱正门的朝向应该为(  )。
A.朝北 B.朝南 C.朝东 D.朝西
【解答】解:因为北半球南方朝阳,为防止早、中、晚多次开箱观测时,阳光对仪器的辐射,所以北半球百叶箱的箱门应朝向北,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3分)下列关于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为了防止雨雪等天气造成测量误差
B.是为了防止地面辐射而造成测量误差
C.是为了防止温度超过量程而使温度计破裂
D.是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导致温度计示数比实际空气温度高
【解答】解:百叶箱可防止阳光照射,雨雪等降水天气和地面热辐射等造成的测量误差,而气温变化一般不会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故C描述错误,符合题意;AB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3分)如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海洋热容量大,昼夜温差小,C、D的昼夜温差较A、B小。阴天时白天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较晴天低,晚上云又可增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气温较晴天高,因此阴天较晴天气温日较差小,D昼夜温差较C小,D正确。
故选:D。
9.(3分)带有橡胶塞的口服液所配置的吸管,通常一端做成尖口,其侧面刻有棱状条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使用时,应当将吸管 a 端插入橡胶塞
B.吸管尖口可以增大对橡胶塞的压力
C.棱状条纹有利于大气压将口服液压入口中
D.棱状条纹可以增大吸管与橡胶塞间的摩擦
【解答】解:AB、吸管一端做成尖口,插入时,胶塞的受力面积比平口小,根据p=可知,压力大小相等时,尖口对胶塞产生的压强比平口大,吸管容易插入胶塞中,因此使用时,应当将吸管b端插入橡胶塞,故AB错误。
CD、棱状条纹作用:空气进入瓶内,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入口服液,
不是为了增大吸管与橡胶塞间的摩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3分)下列实验不能用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的是(  )
A.覆杯实验水不会流出
B.向两个杯子中间吹气球移到
C.往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下落
D.往下吹气两张纸合拢
【解答】解:A、覆杯实验中水不会流出,原因是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力托住了杯中的水,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无关,故A符合题意;
B、在两杯口中间吹气,两杯口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乒乓球两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被向内的气压差压向杯口,其原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B不合题意;
C、往漏斗吹气,乒乓球顶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球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向上的压强差的作用下,球掉不下来,其原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不合题意;
D、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两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两纸的外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两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差,所以两张纸合拢,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1.(3分)列表归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某同学学习科学时画了一个有关《大气压》一节的表格,其中四项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 A.压扁易拉罐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的应用 C.打气筒
D.抽水机
A.A B.B C.C D.D
【解答】解:
A、将一个空易拉罐里的空气抽走后,易拉罐里的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易拉罐被压扁了,该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A正确;
B、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最著名的实验,故B正确;
C、利用打气筒对车胎打气,人对气筒做功,使得其内部压强增大,大于车胎的内的压强,使得空气进入车胎,不是利用大气压强,故C错误;
D、向上提起活塞时,抽水机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抽水机,属于大气压的应用,故D正确;
故选:C。
12.(3分)小乐做了如图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冷风,使两个乒乓球能悬浮在空中几乎不改变位置,该实验的原理与下列事例原理不同的是(  )
A.甲:大风使窗帘飘向窗外
B.乙:高铁站台设置安全线
C.丙:飞机机翼做成图示形状
D.丁: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
【解答】解:电吹风从管口向上吹气时,乒乓球的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所以球不会被吹起;
A、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外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屋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窗帘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压向窗外,故A不符合题意;
B、列车进站时会使列车附近的空气流速加快,气体的流速快压强小,所以列车附近的气压小,而远处的气压大,在安全线内的乘客,会被强大的气压差形成的推力推向列车,对安全构成威胁,故B不符合题意;
C、飞机的机翼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流速快,下方空气的压强大于上方空气的压强,从而使机翼获得了向上的升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克服的是月球对人的吸引力,与流体压强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3分)帆船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赛事,若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则应该调整船帆为(  )
A. B.
C. D.
【解答】解: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应当使船帆的南侧的压强大于北侧的压强,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船帆北侧的风流速要大,南侧的流速要小,从而产生向北的压强差,所以船帆应当向北凸。
故选:A。
14.(3分)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  )
A.太阳黑子 B.恒星的光芒 C.流星现象 D.月相
【解答】解:流星现象是天体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光斑,如果没有大气层,所以在地球上不能看到流星现象,故C正确。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在地球上没有大气也能看到,故A错误。
恒星的光芒是恒星发出的,在地球上没有大气也能看到,故B错误。
在地球上没有大气也能看到月相,故D错误。
故选:C。
15.(3分)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物质 沸点/℃
液态氨 ﹣33.5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液态氨 B.酒精 C.水 D.煤油
【解答】解:由题知,乙容器中装的是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其沸点是100℃,而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液态氨和酒精的沸点低于100℃,不能使水的温度达到100℃,所以甲容器内的液体不能是液态氨和酒精;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甲容器内的液体是水,只能使乙容器的水达到沸点,不能使之沸腾;故不能是水;
煤油的沸点150℃,高于水的沸点,当甲容器内的液体是煤油时,水能达到沸点,还能继续吸热,能沸腾,故甲容器内装的液体是煤油。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如图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①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人类活动使大气层遭到破坏,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② 层(填序号,下同),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① 层。
【解答】解:由图中可知,①是对流层,它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臭氧层位于平流层,所以选序号②;复杂多变的天气是在对流层,所以选序号①。
故答案为:
降低; ②; ①
17.《中国机长》影片讲述的是四川航班飞行在西藏上方9800米高空时,挡风玻璃意外破裂的故事。
(1)飞机起飞时穿过大气层的  对流 层,到达平流层。
(2)挡风玻璃破裂,机舱中的驾驶员紧急下降穿过云层后,机舱外空气温度将  上升 。
(3)影片中挡风玻璃破裂,机舱内物体飞出。请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机舱内压强大,机舱外气压小 。
【解答】解:(1)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飞机起飞时时穿过的大气层的对流层。
(2)挡风玻璃破裂,机舱中的驾驶员紧急下降穿过云层后,飞机飞到对流层,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故下降后,温度将上升。
( 3)飞机在飞行中,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为了维持机舱内的气压,以保证机组人员和乘客正常呼吸,飞机爬升的时候都会对机舱进行加压,并在飞行全过程维持机舱内气压,机舱内的气压比机舱外的气压大。这个时候如果挡风玻璃或者窗户有一丝裂缝,或者不是很紧,机舱内的气压就有地方释放能量,通过裂缝释放出去,在短时间内将挡风玻璃冲破,造成爆炸性失压,导致驾驶舱里面温度低,气压小,氧气不足;出现低温,大风等。
故答案为:
( 1)对流
(2)上升
(3)机舱内压强大,机舱外气压小
18.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乙 地。
(2)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C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解答】解:据图可知,(1)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C的是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乙地。
(2)结合降水柱状图来看,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差异都较大,降水集中于夏季,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故答案为:(1)乙;(2)C。
19.下面是我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8℃,最低气温是零下3℃,西北风3﹣4级,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4级。
(1)气象消息中说明天最高温度为8℃,出现的时间应在  14时 左右。
(2)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8℃,这一天中我市的大气状态及变化称为  天气 (选填“天气”或“气候”)。
【解答】解:(1)气象消息中说明天最高温度为8℃,出现的时间一般在14点左右即午后2点左右。
(2)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属于天气变化。
故答案为:(1)14时;(2)天气。
20.空可乐罐里面倒入少量水,底部加热,让水沸腾一会儿后迅速将可乐罐倒扣在装满水的水槽中,发出砰的一声,可乐罐变瘪,是因为:罐的外壁所受大气压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内的气压,大气压将罐压瘪。
【解答】解:
空可乐罐中倒入少量水,底部加热,让水沸腾一会儿后迅速将可乐罐倒扣在装满水的水槽中,罐中水蒸气遇冷液化;
罐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罐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罐的外壁所受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被压瘪。
故答案为:大于。
21.幼儿感染流感后,医学上通常利用雾化治疗。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雾状小液滴,通过呼吸进入幼儿的血液循环系统。如图表示算化器结构原理,当压缩空气从吸水管口快速喷出时,因  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填科学原理),故可判断出吸水管口处气压  小于 外界大气压,药液被喷出。

【解答】解:当压缩空气从吸水管口快速喷出时,因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使吸水管口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药液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喷出。
故答案为: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小于。
22.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密闭 。(选填“开放”或“密闭”)
(2)中医拔火罐时,先用点燃的棉球加热火罐,再将火罐平贴于皮肤,不一会儿压强差使皮肤向罐内凸起。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  降低温度 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
【解答】解:(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密闭;
(2)本实验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
故答案为:(1)密闭;(2)降低温度。
23.如图所示,每一个“无叶电风扇”的底座有一台电动机吸入空气。空气经过加压后被送入环形的出风口,从宽度只有1.3mm的缝隙中向外喷出。这部分喷出的空气因为流速大,压强  小 (选填“大”或“小”),使周围空气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这部分喷射空气,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使风量可以增加到原来的1.5倍。
【解答】解: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空气从宽度只有1.3毫米的缝隙中向外喷出,这部分喷射空气因流速大,压强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周围空气向这部分喷射空气靠近,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使风量可以增加到原来的15倍。
故答案为:小;靠近。
24.小科完成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甲中,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瓶内的水会  沸腾 。
(2)图乙所示的装置上方为一个两头开口、粗细不均匀的玻璃管,管下连通一个装有红墨水的U形管AB,当用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时,A管中液面  低于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B管中液面高度;
(3)在图丙中,将一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利用该装置可以模拟风的形成。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 (选填“1”、“2”或“3”)。
【解答】解:(1)甲图中,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所以刚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
(2)图乙中A上方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大,相同时间内,风经过A管上方的流动速度小于B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A管上方的压强大于B管上方的压强,红墨水被压向B管,B管液面上升,A管液面下降,A管中液面比B管中液面低;
(3)大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瓶内空气上升,造成空气流动,故空气从小瓶流往大瓶,即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为1。
故答案为:(1)沸腾;(2)低于;(3)1。
25.生活中当我们将某些玻璃装果汁倒入杯子中时,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流出的果汁时远时近,时断时续,发出“咕咚 咕咚”的声音,甚至还会撒出来溅到身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采用图  甲 (填甲或乙)的方式倾倒液体,用你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乙的倒法,随着液体的流出,罐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降低,外界的大气压使得液体不易流出;而甲的倒法,随着液体的流出,外界大气能够进入罐内,里外气压相同,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出 。

【解答】解:(1)若采用图甲的方式倒,瓶口在上方,倒出果汁时,瓶口不会完全被果汁堵死,外界空气和瓶子内部气体通过果汁上方的渠道连通,内外基本不存在压强差。果汁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稳定地倒出,不易溅到杯子外。
(2)若采用乙的方式倒,由于重力,果汁部分先流出,同时瓶子内空着的空间变大,内部气体压强变小。当内外压强差大到一定程度,外界空气突然进入瓶子,流出果汁速度突然增加。这种过程周而复始,形成了果汁流出断断续续,时远时近,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果汁很容易溅出杯子外面。
故答案为:甲;乙的倒法,随着液体的流出,罐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降低,外界的大气压使得液体不易流出;而甲的倒法,随着液体的流出,外界大气能够进入罐内,里外气压相同,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出。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6.小乐利用最大刻度为V的注射器等器材,测量大气压的值。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注射器的活塞上涂一些润滑油,并将活塞推到注射器顶部。用涂有少许凡士林的橡皮帽将注射器口封闭。
②用手竖直握住注射器,在注射器活塞颈部挂上1只小桶(如图),并在桶内逐渐加细沙,直至活塞开始下滑,测出此时活塞、桶和沙的总质量m。
③量出注射器上0~V刻度线之间的距离L。
④计算大气的压强。
(1)将活塞推到注射器顶部并用橡皮帽将注射器口封闭的目的是  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并封闭注射器 。
(2)用题中相关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   。
(3)小乐发现,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乐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干真实值的是  ①③ 。(选填序号)
【解答】解:(1)实验时,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是为了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并封闭注射器,防止空气进入筒内;
(2)由图可知注射器的容积为V,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则注射器活塞的底面积S=,
则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G=mg,由此可得,活塞所受的大气压强p=;
(3)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都会使拉力变小,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会导致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并封闭注射器;(2);(3)①③。
27.小乐在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完成了如下两个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将一个机翼模型穿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端各挂一个弹簧秤,并用电风扇对着机翼模型吹风。
(1)实验时,机翼模型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若发现  弹簧秤甲示数变小,弹簧秤乙示数变大 ,可说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实验2]小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A、B、C为三节直径不同的管子,三节管连接在一起,分别插入气体压强传感器(测量气体压强的装置)探头,右端与吹风机的尾部相连。
(2)当用吹风机抽气时,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图线①反映的是  A (选填“A”、“B”或“C”)管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第10s时,①②③三条图线开始出现下移,由此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
【解答】解:(1)机翼模型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机翼模型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机翼模型上下表面就会形成一个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因此机翼模型上方的弹簧秤甲的示数会变小,机翼模型下方的弹簧秤乙示数会变大;
(2)根据V=SL=Svt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A、B、C三处的气体体积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的地方,气体流速越小,所以A处气体流速最大,C处气体流速最小,由图丙可知,图线①的压强最小,图线③的压强最大,根据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可知,图线①反映的是A管内气体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第10s后,①②③三条图线开始出现下移,说明气体压强减小,根据气体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可知气体的流速在增大。
故答案为:(1)弹簧秤甲的示数变小,弹簧秤乙的示数变大;
(2)A;增大。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8.如图小科将酒精棉花点燃后固定在玻璃瓶中,手拿着瓶子使瓶口向下,用去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被“吞入”瓶中。请解释鸡蛋被“吞入”瓶中的科学原理。

【解答】答:浸过酒精的棉花燃烧时,使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一部分空气跑到瓶外,用鸡蛋封住瓶口,瓶内的棉花停止燃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此时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中
29.图甲为高压锅的构造,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象。
(1)请说明高压锅为什么能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
(2)若高压锅出气孔的直径为3mm,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为81g.通过计算并对照图象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π取3,下同。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
(3)若要把这种高压锅销售到西藏地区,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水的沸点要达到115℃,应使用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西藏地区外界大气压平均值为0.8×105Pa)
【解答】解:(1)标准大气压下,液体的沸点是100℃,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当高压锅内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时,液体的沸点就大于100℃了;
(2)安全阀的质量:m=81g=0.081kg,
安全阀的重力:G=mg=0.081kg×10N/kg=0.81N,
出气孔的半径:r=×3mm=1.5×10﹣3m,
出气孔的面积:S=πr2=3×(1.5×10﹣3m)2=6.75×10﹣6m2,
安全阀被顶起的压强:==1.2×105Pa
锅内最大气压:p内=p+p外=1.2×105Pa+1.0×105Pa=2.2×105Pa
由乙图估测此高压锅的最大温度约为120℃;
(3)由乙图可知,当温度达到115℃时,气压为1.6×105Pa,
此时限压阀产生的压强:p′=p内′﹣p外′=1.6×105Pa﹣0.8×105Pa=0.8×105Pa
限压阀的重力:G′=F′=p′S=0.8×105Pa×6.75×10﹣6m2=0.54N
限压阀的质量:m===0.054kg,
答:(1)标准大气压下,液体的沸点是100℃,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当高压锅内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时,液体的沸点就大于100℃了;
(2)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120℃;
(3)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水的沸点要达到115℃,应使用质量为0.054kg的限压阀。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2.1--2.3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返回舱返回时要穿越地球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
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2.“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其水汽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对极端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大气河”现象发生在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3.小明利用对流管研究水的对流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看到水的流动方向为(  )
A.B.C. D.
4.下列四个仪器,可以用来测量一天的气温变化的是(  )
A.风向标 B.风速仪
C.百叶箱 D.干湿球湿度计
5.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需要在百叶箱中进行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
C.气温在24℃以下时,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D.百叶箱中的最低温度计是倾斜放置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自身重力的影响
6.北半球国家气象站台的百叶箱正门的朝向应该为(  )。
A.朝北 B.朝南 C.朝东 D.朝西
7.下列关于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为了防止雨雪等天气造成测量误差
B.是为了防止地面辐射而造成测量误差
C.是为了防止温度超过量程而使温度计破裂
D.是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导致温度计示数比实际空气温度高
8.如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9.带有橡胶塞的口服液所配置的吸管,通常一端做成尖口,其侧面刻有棱状条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使用时,应当将吸管 a 端插入橡胶塞
B.吸管尖口可以增大对橡胶塞的压力
C.棱状条纹有利于大气压将口服液压入口中
D.棱状条纹可以增大吸管与橡胶塞间的摩擦
10.下列实验不能用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的是(  )
A.覆杯实验水不会流出
B.向两个杯子中间吹气球移到
C.往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下落
D.往下吹气两张纸合拢
11.列表归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某同学学习科学时画了一个有关《大气压》一节的表格,其中四项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 A.压扁易拉罐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的应用 C.打气筒
D.抽水机
A.A B.B C.C D.D
12.小乐做了如图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冷风,使两个乒乓球能悬浮在空中几乎不改变位置,该实验的原理与下列事例原理不同的是(  )
A.甲:大风使窗帘飘向窗外
B.乙:高铁站台设置安全线
C.丙:飞机机翼做成图示形状
D.丁: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
13.帆船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赛事,若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则应该调整船帆为(  )
A.B. C. D.
14.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  )
A.太阳黑子 B.恒星的光芒 C.流星现象 D.月相
15.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物质 沸点/℃
液态氨 ﹣33.5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液态氨 B.酒精 C.水 D.煤油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如图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①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填“升高”或“降低”);人类活动使大气层遭到破坏,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层(填序号,下同),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层。
17.《中国机长》影片讲述的是四川航班飞行在西藏上方9800米高空时,挡风玻璃意外破裂的故事。
(1)飞机起飞时穿过大气层的    层,到达平流层。
(2)挡风玻璃破裂,机舱中的驾驶员紧急下降穿过云层后,机舱外空气温度将    。
(3)影片中挡风玻璃破裂,机舱内物体飞出。请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18.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
(2)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19.下面是我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8℃,最低气温是零下3℃,西北风3﹣4级,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4级。
(1)气象消息中说明天最高温度为8℃,出现的时间应在    左右。
(2)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8℃,这一天中我市的大气状态及变化称为    (选填“天气”或“气候”)。
20.空可乐罐里面倒入少量水,底部加热,让水沸腾一会儿后迅速将可乐罐倒扣在装满水的水槽中,发出砰的一声,可乐罐变瘪,是因为:罐的外壁所受大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内的气压,大气压将罐压瘪。
21.幼儿感染流感后,医学上通常利用雾化治疗。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雾状小液滴,通过呼吸进入幼儿的血液循环系统。如图表示算化器结构原理,当压缩空气从吸水管口快速喷出时,因    (填科学原理),故可判断出吸水管口处气压    外界大气压,药液被喷出。
22.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
(2)中医拔火罐时,先用点燃的棉球加热火罐,再将火罐平贴于皮肤,不一会儿压强差使皮肤向罐内凸起。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    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
23.如图所示,每一个“无叶电风扇”的底座有一台电动机吸入空气。空气经过加压后被送入环形的出风口,从宽度只有1.3mm的缝隙中向外喷出。这部分喷出的空气因为流速大,压强    (选填“大”或“小”),使周围空气    (选填“靠近”或“远离”)这部分喷射空气,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使风量可以增加到原来的1.5倍。
24.小科完成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甲中,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瓶内的水会    。
(2)图乙所示的装置上方为一个两头开口、粗细不均匀的玻璃管,管下连通一个装有红墨水的U形管AB,当用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时,A管中液面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B管中液面高度;
(3)在图丙中,将一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利用该装置可以模拟风的形成。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1”、“2”或“3”)。
25.生活中当我们将某些玻璃装果汁倒入杯子中时,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流出的果汁时远时近,时断时续,发出“咕咚 咕咚”的声音,甚至还会撒出来溅到身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采用图    (填甲或乙)的方式倾倒液体,用你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6.小乐利用最大刻度为V的注射器等器材,测量大气压的值。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注射器的活塞上涂一些润滑油,并将活塞推到注射器顶部。用涂有少许凡士林的橡皮帽将注射器口封闭。
②用手竖直握住注射器,在注射器活塞颈部挂上1只小桶(如图),并在桶内逐渐加细沙,直至活塞开始下滑,测出此时活塞、桶和沙的总质量m。
③量出注射器上0~V刻度线之间的距离L。
④计算大气的压强。
(1)将活塞推到注射器顶部并用橡皮帽将注射器口封闭的目的是    。
(2)用题中相关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    。
(3)小乐发现,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乐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干真实值的是    。(选填序号)
27.小乐在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完成了如下两个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将一个机翼模型穿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端各挂一个弹簧秤,并用电风扇对着机翼模型吹风。
(1)实验时,机翼模型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若发现    ,可说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实验2]小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A、B、C为三节直径不同的管子,三节管连接在一起,分别插入气体压强传感器(测量气体压强的装置)探头,右端与吹风机的尾部相连。
(2)当用吹风机抽气时,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图线①反映的是    (选填“A”、“B”或“C”)管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第10s时,①②③三条图线开始出现下移,由此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    (选填“增大”或“减小”)。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8 如图小科将酒精棉花点燃后固定在玻璃瓶中,手拿着瓶子使瓶口向下,用去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被“吞入”瓶中。请解释鸡蛋被“吞入”瓶中的科学原理。

29.图甲为高压锅的构造,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象。
(1)请说明高压锅为什么能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
(2)若高压锅出气孔的直径为3mm,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为81g.通过计算并对照图象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π取3,下同。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
(3)若要把这种高压锅销售到西藏地区,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水的沸点要达到115℃,应使用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西藏地区外界大气压平均值为0.8×105Pa)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