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共案设计
课题 蟋蟀的住宅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语文要素是:1.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2.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课文在开头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接着作者拿蟋蟀与其他大多数昆虫作比较,说蟋蟀的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作者的这一发现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阅读兴趣;随后,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结构、特点、屋内布置;然后,作者从住宅的特点想到挖掘的工具,形成“伟大的工程”与“柔弱的工具”的极大反差,对它的劳动成果,不由得让人产生惊讶和敬佩之情。
3.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向的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昆虫,学生普遍喜欢,有研究的兴趣,加上本文的作者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善于观察研究,勤于
探索和实践,在表达上比较讲究方法,倾注了一种对蟋蟀的无限赞美的深情。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选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教与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得
到最大的发挥与锻炼,他们获得的收益将是无穷的。
学习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 第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说一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3.说一说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昆虫界中,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
2.(播放蟋蟀的叫声)
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什么?(蟋蟀的住宅) (教师板书:蟋蟀的住宅)
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4.那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参观“蟋蟀的住宅”。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朗读(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
3.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置、骤、抛”
翘舌音:蟀、宅、慎、址、置;平舌音:搜
4.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宅、临、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寸、卫、钳、较、锯”
指导书写:“穴”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卧、专”的最后一笔都是点;“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5.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
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随遇而安: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慎重:谨慎认真。
柔弱: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
搜索:仔细查找。
隧道: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
耙扫:打扫。
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作者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2.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蟋蟀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介绍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具体描述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熟读课文,了解住宅特点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小组讨论: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2.将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为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五、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板书设计
11 蟋蟀的住宅
宅、临、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寸、卫、钳、较、锯
课后作业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教后反思
个案修改
共案设计
课题 蟋蟀的住宅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评价任务
1.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说一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2.说一说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听写生词,同桌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
住宅 临时 选择 住址 优良 卧室
大厅 洞穴 专家 卫生 钳子 较大
2.作者观察了蟋蟀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3.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住宅的时候,会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
学生说说自己的介绍顺序。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现在作者法布尔就向我们介绍他发现的蟋蟀的住宅。自由朗读2—6自然段。(教师板书:住宅特点)
(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教师板书: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不肯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思考:作者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介绍的?
2.学生汇报:
外部:(教师板书:外部) 隧道——排水良好: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拟人的手法)
门——隐蔽: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比喻的手法)
平台——平坦:(教师板书:隐蔽 平坦)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手法)
3.齐读第5自然段,教师追问:这些都是从哪一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外部)
4.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学习第6自然段)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教师板书: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7—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呢?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动工时间:十月,秋天初寒(教师板书:动工时间:十月)
挖掘过程: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铺开。(挖掘工具柔弱)
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勤劳,作者观察细心)
长时间修整: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泥土来。(勤劳)(教师板书:挖掘过程:不断整修 勤奋)
3.再次朗读7—9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
(1)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一是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三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洞穴。
(2)作者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清楚的?
通过“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课堂总结,回顾课文
法布尔先生经过长期、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3.选择学习。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
(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
(3)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
板书设计
11蟋蟀的住宅
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外部:隐蔽、平坦(不肯随遇而安)
住宅特点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动工时间:十月
如何建筑 挖掘过程(勤奋)
不断整修
课后作业
1.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与本课对应的文章。
2.练习朗读课文。
教后反思
个案修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