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 革命情怀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有两个语文要素: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习写书信。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学情分析
现阶段学生认识的字渐渐多了,阅读量在增大,知识点难度也在增大。选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单元主题,意在通过学习故事中感人的情节,组织生动的课堂形式,引领学生感受古人的爱国精神。
识字教学仍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自主识字的方法,通过自学、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都能够学好生字。但是,识字量大,就要注意巩固识字,增加生字出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
学习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教材的特点。采用以读为主、以演为辅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演中进入情境,再现画面,体会爱国者的爱国精神。读演结合,丰富语言的积累。
在学习本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激发学生朗读、质疑、探究的兴趣。也可以演演这些故事,把课文变成剧本,或者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演故事、朗诵的过程中激发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能够正确书写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阅读能力,关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4.学会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5.学习前人身上的爱国精神,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间架结构和占格,按笔顺正确、规范书写。
2.针对目标2、3、5: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画出优美词句。
3.针对目标4: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方法,并多加以练习。
学习过程
本单元大约需要10课时:
第1、2课时:学习《古诗三首》,正确拼读5个会认字,书写10个会写字,结合课后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诵读古诗,领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
第3、4课时: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1个生字。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第5课时:学习《梅兰芳蓄须》,认读生字,并会认读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课文,说说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第6课时: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第7、8课时学习:习作《写信》,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把内容写清楚。能把信通过邮局寄给收信人或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对方。
第9、10课时学习:《语文园地》,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词语,练习说话。积累唐诗,熟读成诵。
教学资源
1.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部编版。
2.课内资源: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及配套光盘中的教学资源。
3.课外资源:工具书、课外绘本读物、搜集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