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共案设计
课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正确拼读13个会认字,书写14个会写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有两个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经典的科普小品文,讲述了人们 通过三次实验,发现了蝙蝠能够在黑夜里避开障碍物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用在了飞机等飞行器上的故事。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生动活泼,将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文字写得趣味十足。
2.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仿生学了解甚少,但对这方面的知识应该很感兴趣。课文介绍的内容以及教师对蝙蝠和飞机上雷达的介绍和学生自己查找的资料,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仿生学的体会。
学习目标
1. 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评价任务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和词语,认读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写会27个生字。
2.多种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班内展示。
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板书:夜间飞行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 还是——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板书设计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
课后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教后反思
个案修改
共案设计
课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评价任务
1.多种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班内展示。
2.画出关键词句,有感情朗读。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
1.听写词语。
蚊子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2.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一)
1.学生自学。
2.检查:读读第3自然段。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________,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________。)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________(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7自然段。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一起读第7自然段。
a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障碍物 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师1、3 生2、4。
5.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7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4.集体朗读第8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四、作业巩固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板书设计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嘴 超声波 无线电波
蝙蝠 雷达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荧光屏
课后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第六课。
教后反思
个案修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