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N2中混有少量O2——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B.KCl溶液中含少量K2SO4——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FeSO4溶液中含少量H2SO4——加入过量氧化铁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NaCl中含少量的Na2C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2.在化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众多科学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组合不正确的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 B.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
C.侯德榜:烧碱制取方法 D.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3.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海水获取淡水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
C.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
D.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KCl、BaCl2、CuSO4、NaNO3
B.BaCl2、AgNO3、MgCl2、CuCl2
C.K2CO3、BaCl2、K2SO4、HCl
D.KOH、Ba(NO3)2、KCl、MgSO4
5.“粗盐的初步提纯”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基础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
B.在溶解操作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C.经过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应检查过滤装置等,找出原因
D.在蒸发溶剂的操作中,必须蒸干蒸发皿中的水分才能停止加热
6.总结归纳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请你判断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MnO2 KCl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D NaCl溶液 MgCl2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8.下列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浓盐酸挥发 B.石蕊遇酸液变红色
C.海水晒盐 D.海水淡化
9.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B.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 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20℃时,把少量生石灰加入一定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
10.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守恒观 B.能量观
①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②发生置换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②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都吸收热量
C.安全问题 D.日常生活经验
①进入枯井、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②黄曲霉素能损害人体健康,因此,霉变的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①用食盐水除去暖水瓶的水垢 ②利用汽油溶解油污,形成溶液而除去油污
A.A B.B C.C D.D
11.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部分工艺如下:
其主要反应原理:
Ⅰ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Ⅱ 2NaHCO3Na2CO3+H2O+CO2↑ 等。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L 水能溶解约 1L CO2或 700L NH3。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右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该制碱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是氢氧化钠
②反应原理Ⅰ是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③右图中,B 中导气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C 装置用于制取 CO2
④根据 NH3和 CO2溶解度的不同,为生成更多的 NaHCO3,应该先通入 CO2再通入 NH3
⑤操作 a 的名称是过滤
⑥反应原理Ⅱ的实验可以在 A 装置中进行
⑦医疗上 NaHCO3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⑧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 NH4Cl 是农业上常用的复合肥
A.4 个 B.5 个 C.6 个 D.7 个
12.某化工厂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上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B.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和CaCO3
C.反应③能进行的原因是K2SO4的溶解度较大
D.M溶液中一定含有(NH4)2SO4
13.如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四种不规范的操作,其中精盐产率不变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4.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①石灰石 ②碳酸氢钠 ③熟石灰 ④稀硫酸 ⑤碳酸钠 ⑥氢气
(1)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2)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3)理想的高能燃料是 ;
(4)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5)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6)可用于制洗涤剂的是 。
15.碧水蓝天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环境,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和空气资源,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较多杂质,净化过程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
(2)下列有关水和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地球上水的总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B.充分利用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可减少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C.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污染物中包括二氧化碳
D.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21%
(3)向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 ”“ ”表示不同离子)。
①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
②写出下列图形表示的离子符号: 、 。
(4)在做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时,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①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在操作B中,过滤速度慢可能是因为 (写出一点即可)。
②操作C中看到 时,停止加热。
③若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要精盐的质量是 g。
16.根据下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 A、B、C三种物质有可能为气体的是 。
(2) 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 。
(3) 要在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使t2℃时B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4) 现要配制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90g,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 。
17.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鉴别某些物质。有3包白色粉末,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钙中的一种,先用实验的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分。
(1)取少量3种粉末,分别装入编号为甲、乙、丙的三支试管中,加水后都能溶解,其中甲试管壁明显变热,由此可知甲试管中加的粉末是 。
(2)取甲试管中的溶液分别滴入另两支试管中,乙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请写出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医疗上常用一种盐治疗胃酸过多,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字母) 。
(2)若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NaCl晶体配制5%NaCl溶液50.0g,需称取NaCl g,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 。
三、实验题
20.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
(1)装置C中仪器②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上述 (填序号)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 装置(填字母代号)。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除用到上述装置中的某一装置外,还需要用到下列玻璃仪器组合中的 才能完成实验。
A.漏斗、烧杯、玻璃棒 B.滴管、量筒、试管 C.集气瓶、表面皿、广口瓶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 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5%的可能原因 。
21.实验室进行粗盐的提纯
(1)涉及的操作有:①过滤②溶解③蒸发结晶。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粗盐的质量,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在右盘中添加砝码,需要用游码时移动到相应刻度
②在托盘上分别放质量相等的纸
③在左盘中添加粗盐
(3)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当 时停止加热。
(4)配制溶液①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7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 g。量取水的体积(水的密度为1g/mL),请在图中标出所需水的体积示数 。②从表中找出稀释的过程需要用到的数据(20℃)是 g/cm3。
20℃氯化钠溶液的密度
浓度% 1 2 3 4 5 6 7
密度g/cm3 1.005 1.013 1.02 1.027 1.034 1.041 1.043
四、计算题
22.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g该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所含杂质在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生成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表: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t6
生成气体的质量m∕g 0 5 10 15 20 22 22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3)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___;
(4)高温煅烧该种石灰石样品200t,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将含有少量O2的N2气体通入灼热的木炭粉,O2会与木炭粉反应生成CO2,引入了新杂质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KCl溶液中含少量K2SO4,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K2SO4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钾,充分反应后过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因此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钡,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能与过量的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Na2CO3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拉瓦锡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变化,测定了空气的组成,组合正确,不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研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出元素周期表,组合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即碳酸钠的制取,不是烧碱制取,组合错误,符合题意;
D、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能使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A、蒸馏海水获取淡水,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只是状态和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是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有机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4.C
【详解】A、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无法区分氯化钾和硝酸钠,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银,氯化钡和氯化镁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区分氯化镁和氯化钡,不符合题意;
C、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产生一次沉淀和一次气泡的是碳酸钾,产生两次沉淀的是氯化钡,产生一次沉淀的是硫酸钾,产生一次气泡的是盐酸,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D、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产生两次沉淀的是硫酸镁,产生一次沉淀的是氢氧化钾和硝酸钡,均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无法区分氢氧化钾和硝酸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A、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称量与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正确;
B、在溶解操作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可以加速溶解,正确;
C、经过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应检查过滤装置等,找出原因,正确;
D、在蒸发溶剂的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错误。
故选D。
6.C
【分析】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详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MgCl2能与适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稀硫酸不反应,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A、浓盐酸挥发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蕊遇酸液变红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铁比锌少,斜率应该是铁的比较大,当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至过量时,金属有剩余,酸全部反应掉,产生的氢气相等,错误;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之后,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正确;C、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硫酸全部反应之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沉淀生成,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有沉淀生成,错误;D、一定温度下,把少量生石灰加入一定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且放出大量的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水中溶解的氢氧化钙会析出,当恢复到反应前的温度时,由于水少了,氢氧化钙会结晶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错误。故选B。
【点睛】金属与酸的反应既要考虑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又要判断金属和酸是否过量的问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质量比不一样,需要看清楚纵坐标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向溶液中滴加另一种物质时,若能发生多个反应,需要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
10.C
【详解】A、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选项错误;
B、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都释放热量,选项错误;
C、①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大造成人员窒息发生事故,进入枯井、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②黄曲霉素能损害人体健康,因此,霉变的食物绝对不能食用,选项正确;
D、生活中可用食醋除去暖水瓶的水垢,选项错误,故选C。
11.B
【分析】“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是纯碱,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不同,制碱过程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相同温度下 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NaHCO3先结晶析出,过滤出NaHCO3再加热,生成纯碱Na2CO3,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 NH4Cl 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
【详解】①“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纯碱(Na2CO3),故说法错误;
②反应原理Ⅰ:,是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相同温度下 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NaHCO3先结晶析出,故说法正确;
③右图中,B 中导气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装置B内外气压相等;C 装置可用于制取 CO2,故说法正确;
④根据 NH3 和 CO2 溶解度的不同,为生成更多的 NaHCO3,应该先通入NH3,再通入CO2,故说法错误;
⑤操作 a 的名称是过滤,NaHCO3先结晶析出,过滤出NaHCO3,故说法正确;
⑥反应原理Ⅱ:,加热NaHCO3可以在 A 装置中进行,故说法正确;
⑦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 NaHCO3 与HCl反应,医疗上 NaHCO3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说法正确;
⑧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 NH4Cl 含有氮元素,NH4Cl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故说法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侯氏制碱法”的原理、物质的性质和溶解度、化肥的分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C
【详解】A.生产上将CaCO3研成粉末,增大了接触面积能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
B.上述流程中,反应①中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②中生成了碳酸钙可知,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和CaCO3,故B正确;
C.在硫酸铵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析出了硫酸钾,说明了K2SO4的溶解度较小,故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已知M溶液中的物质与KCl反应生成K2SO4和NH4Cl,可知该物质中必定由铵根和硫酸根组成,故M溶液中含有(NH4)2SO4,故D正确;
故选:C。
13.A
【分析】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详解】A、量筒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量取水体积偏小,但对产率没有影响,符合题意;
B、滤液高于滤纸边缘,会使没有过滤的液体进入滤液,导致精盐中含有一定的杂质,而使精盐质量增加,产率偏高,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飞溅,会使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不符合题意;
D、称量时,物体和砝码放反了,且使用游码读数为0.1g,实际称得的烧杯和精盐的总质量为砝码减游码,再减去烧杯的质量得到精盐质量,产率偏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14.(1)④
(2)③
(3)⑥
(4)①
(5)②
(6)⑤
【详解】(1)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来金属表面除锈,故选④。
(2)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③。
(3)氢气燃烧只生产水,是理想的高能燃料,故选⑥。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为常用作建筑材料,故选①。
(5)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②。
(6)碳酸钠能与油污反应,可用于制洗涤剂,故选⑤。
15.(1)吸附
(2)AB
(3) 产生白色沉淀
(4) 引流(或引流液体等) 滤纸与漏斗之间有间隙(或较多固体颗粒物堵塞滤纸,合理即可) 大部分固体析出 5
【详解】(1)净化过程中加入活性炭,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符合题意;
B、充分利用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减少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发生,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3)①向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②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硝酸银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向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不参与反应,故 表示Na+, 表示Cl-、 表示, 表示Ag+;,故填:、Cl-;
(4)①操作B为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过滤时,速度慢,是因为滤纸与漏斗之间有间隙或较多固体颗粒物堵塞滤纸等;
②操作C为蒸发,蒸发时,当看到大部分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③若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要精盐的质量是:50g×10%=5g。
16. C A 升温 30g
【详解】(1)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图示中只有C物质可能是气体;
(2)由A、B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B的溶解温度大于A的溶解度,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A;
(3)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在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使t2℃时B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温;
(4)由A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现要配制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90g,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
17.(1)氧化钙/CaO
(2)
【详解】(1)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甲是氧化钙,故填:氧化钙(或CaO)。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乙中是碳酸钠,故填:。
18.
【详解】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C B A B C 2.5 量筒
【详解】(1)操作①为:粗盐溶解;操作②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经过过滤,得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操作③蒸发滤液,得氯化钠晶体,故填:C B A;
(2)若NaCl的产率偏低,可能原因:蒸发时有固体溅出,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故选:B C;
(3)氯化钠的质量是,故填:2.5;
配制时的步骤中量取水的体积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滴管、量筒,溶解是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故还差:量筒。
20. 分液漏斗 B或C CaCO3+2HCl=CaCl2+H2O+CO2↑ E 2KMnO4K2MnO4+MnO2+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A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或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或配制溶液的烧杯中有水等)(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装置C中仪器②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B或C来制取,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因为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故填:B或C;CaCO3+2HCl=CaCl2+H2O+CO2↑;E;2KMnO4K2MnO4+MnO2+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3)溶解需要烧杯和玻璃棒,过滤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故选择A;故填:A;
(4)造成溶质氯化钠少了的可能性,如: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称后倒入烧杯时撒落、称取纸片上药品没倒完、搅拌时没完全溶解等等;造成溶剂水多了的原因较少,可能是在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配制溶液的烧杯中有水等。故填: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或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或配制溶液的烧杯中有水等)(答案合理即可)。
21.(1)②①③
(2)②①③
(3) 搅拌 有较多固体出现
(4) 28 1.034
【详解】(1)过滤是分离固液的操作;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填②①③。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粗盐的质量,应该在调平衡后,首先调整砝码、游码质量,然后添加药品;故操作为: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②在托盘上分别放质量相等的纸、①在右盘中添加砝码,需要用游码时移动到相应刻度、③在左盘中添加粗盐,故填②①③。
(3)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于余热蒸干。
(4)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70g-x)×5%=70g×3%,解得x=28g,则需要水的体积为28mL,20mL与30mL之间有5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2mL,所以28mL在30mL下面第一个刻度处,如图 。
实验中需要知道量取5%氯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对应的密度,查表可知,密度为是1.034g/cm3。
22.(1)22
(2)设80g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为x,
x=50g
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62.5%。
(3)
(4)设高温煅烧该种石灰石样品200t,可得到生石灰的质量为y,
y=70t
200t该种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200t(1-62.5%)=75t,所以高温煅烧该种石灰石样品200t,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70t+75t=145t。
答:高温煅烧该种石灰石样品200t,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145t。
【详解】(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实验记录数据可知,在反应进行至t5时,生成的气体质量不再增加,说明碳酸钙已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见答案;
(3)根据表中数据画图如下:
;
(4)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