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课课练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写作背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 让他为远征中国 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 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 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 义, 而是群众的角度, 世界的角度, 人类的角度, 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 盗一般, 颠倒黑白, 不以此为耻, 反以此为荣; 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 成果, 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 的”这种见解, 是非常透彻的。因此, 他盛赞中华民族, 表达了对中国 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词语解释:
赃物(zāngwù) : 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 丰功伟绩(fēng gōng wěi jì) : 伟大的功绩。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 :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 到迷乱。
惊骇(jīnghài) : 害怕, 恐惧。
箱箧(xiāng qiè) : 箧: 小箱子。箱子。
制裁(zhì cái) : 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 cún) : 荡: 洗涤; 荡然: 干净的样子。 全都毁坏, 消失尽净。形容东西完全失去, 一点没有留下。
不可名状 (bù kě míng zhuàng ) : 名: 用语言说出。状: 描 绘, 形容。不能说出来的。比喻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描绘的。
瞥见(piē jiàn) : 一眼看见。
谴责(qiǎn zé): 严肃申斥。
一、选择题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总而言之, 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 那 就是一座园林。为了 圆明园, 曾经 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 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 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
的。
A.创造 消费 创建
C.创建 耗费 创造
B.创建 消费 创造
D.创造 耗费 创建
2.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
A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 了箱箧。
D .我希望有朝一日,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3.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05 年 5 月 28 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 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 阅读。
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 半,而且未获通过。
D .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制裁(cái) 恍若(huǎng) 赃物(zāng)
B.琉璃(liúli) 瞥见(piē) 绸缎(chóu) C.珐琅(fàláng) 给予(gěi) 劫掠(jié) D.惊骇(hài) 箱箧(qiè) 晨曦(xī)
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苦恼过 面对学业的受挫,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 .③④②①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二、基础知识综合
6.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 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 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 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 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一 个塞满了腰包, 这是看得见的, 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 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 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①_______ 国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_________》《巴 黎圣母院》。
(2) 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 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 .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 .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 .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 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 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 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 感受一个民族 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我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 说是那么远, 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 是冷飕飕的细雨, 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 我走啊走的, 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 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 从教对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 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 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 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 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 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块、石柱、 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 甚至是一种提醒。
进了圆明园, 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 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 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咱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 二十五元也罢, 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 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 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 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 过来走过来";几位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石碑前照 相,那捧着相机的说: "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 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 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 我一人, 静静地, 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 对着这大水法遗址, 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 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流泪……
(有删改) 7.圆明园哭泣的原因有哪些? 8.作者写自己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 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9 .从文中找出一句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作者这样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10.近几年, 人们一直号召重建圆明园。你对重建圆明园持什么态度?请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
①有一天,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 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 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 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 们看到, 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 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 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 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只是更彻底, 更漂亮, 以至于荡然无 存,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 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 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 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一个塞满了腰包, 这是看得见的, 另一个装满了箱篮。他们手挽手, 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 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 情。
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 一个叫法兰西, 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 我要抗 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 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④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物, 今天, 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 正的物主, 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 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1.下列不属于“材料”的一项是( )
A .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B .法兰西帝国把圆明园的藏品拿出来展出,
C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D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12.第⑤段中, 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________” ,其行为是“___________”,作 者的情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概括节选第①段内容。
(2)作者借节选第①段内容要表达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节选的第③段、第④段依次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请用 自己的语言回答)
15 .联系语境,简析加点部分的含义。
四、综合性学习
16 .仔细探究下边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内容取意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这部名著中与画面内容相关的 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课课练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写作背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 让他为远征中国 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 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 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 义, 而是群众的角度, 世界的角度, 人类的角度, 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 盗一般, 颠倒黑白, 不以此为耻, 反以此为荣; 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 成果, 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 的”这种见解, 是非常透彻的。因此, 他盛赞中华民族, 表达了对中国 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词语解释:
赃物(zāngwù) : 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 丰功伟绩(fēng gōng wěi jì) : 伟大的功绩。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 :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 到迷乱。
惊骇(jīnghài) : 害怕, 恐惧。
箱箧(xiāng qiè) : 箧: 小箱子。箱子。
制裁(zhì cái) : 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 cún) : 荡: 洗涤; 荡然: 干净的样子。 全都毁坏, 消失尽净。形容东西完全失去, 一点没有留下。
不可名状 (bù kě míng zhuàng ) : 名: 用语言说出。状: 描 绘, 形容。不能说出来的。比喻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描绘的。
瞥见(piē jiàn) : 一眼看见。
谴责(qiǎn zé): 严肃申斥。
一、选择题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总而言之, 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 那 就是一座园林。为了 圆明园, 曾经 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 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 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
的。
A.创造 消费 创建
C.创建 耗费 创造
B.创建 消费 创造
D.创造 耗费 创建
【答案】 C
【详解】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解答此类题型需了解词句的本意, 再结合语境选 择恰当的词语。创建:指新建立,创造:首次建立或做出;前者主要指创立一种形体、 制度或者体系,后者主要指率先制作一个物体或物品,前者比后者的对象无论在范围或深 度上都具有比较广义、普遍的意义。消费:指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消耗物质资料,消 耗:指逐渐减少, “人的劳动”指人的精力体力,应该是逐渐减少;故选 C。
2.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
A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 了箱箧。
D .我希望有朝一日,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答案】 D
【详解】考查对反语的理解。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 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 是一种带有强 烈感彩的修辞方法。
A.反语“赞誉”,表达了雨果强烈的愤慨和藐视之情;
B.反语“漂亮”,以巴特农神庙为例子与圆明园作对比体现出了雨果对巴勒上校远征中 国的行为感到不满;
C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等反语,以强盗的口吻,含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把英法联 军刻画成两个强盗的形象,深刻而尖锐地揭露了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
D.该句为陈述句,没有反语;
故选 D。
3.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05 年 5 月 28 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 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
阅读。
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 半,而且未获通过。
D .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答案】 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 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 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 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C 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应该把 “而且”改为“所以”。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 修辞, 标点, 结构, 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 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 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制裁(cái) B.琉璃(liúli) C.珐琅(fàláng) D.惊骇(hài)
【答案】 C
恍若(huǎng)
瞥见(piē)
给予(gěi)
箱箧(qiè)
赃物(zāng)
绸缎(chóu)
劫掠(jié)
晨曦(xī)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关于字音, 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 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ABD 三项正确。 C 项修改为: 给予(jǐ)。
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苦恼过 面对学业的受挫,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 .③④②①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答案】 A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 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 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 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A 项正确,此语段讲了面对生活的烦恼, 要 选择停下来。 ③开启了话题,是第一句; ④“那么”衔接第③句,应为第二 句; ②写“停下来”的感受,紧接第④句,为第三句; ①句总结,为最后一 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 ③④②①。
点睛: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 明、连贯、得体。注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 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 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
二、基础知识综合
6.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 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 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 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 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一
个塞满了腰包, 这是看得见的, 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 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 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①_______ 国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_________》《巴 黎圣母院》。
(2) 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 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 .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 .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 .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答案】 法 《悲惨世界》(《九三年》) B
【详解】(1) 文学知识填空需对作者国籍、代表作、作品风格等内容能熟知。本题考查 的是雨果,他是法国 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和《悲惨世界》。根据这些内容,可完成两处空格填写。
(2) B.奴颜媚骨:形容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奴才相。这封信是雨果愤怒谴责侵略者 的强盗行径, “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解说不对。
故选 B。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 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 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 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 感受一个民族 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我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 说是那么远, 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 是冷飕飕的细雨, 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 我走啊走的, 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 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 从教对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 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 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
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 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 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块、石柱、 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 甚至是一种提醒。
进了圆明园, 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 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 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咱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 二十五元也罢, 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 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 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 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 过来走过来";几位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石碑前照 相,那捧着相机的说: "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 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 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 我一人, 静静地, 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 对着这大水法遗址, 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 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流泪……
(有删改) 7.圆明园哭泣的原因有哪些? 8.作者写自己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 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9 .从文中找出一句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作者这样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10.近几年, 人们一直号召重建圆明园。你对重建圆明园持什么态度?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7 .①无比辉煌灿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被毁于一旦;②现代社会,人们逐渐淡 忘了那段历史,变得麻木而无知。 8.第一次流泪表现了作者为圆明园的惨痛历史 而伤痛,为民族的耻辱历史而感到悲伤。第二次流泪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精神匮乏的无奈,
对人们不理解废墟的价值的愤怒与悲哀。 9 .示例:“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
雨,和着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 ”通过对凄凉环境的描写,烘托了人物悲痛的心情。
10.示例:我不同意重建圆明园。因为圆明园废墟可以让中华儿女永远记住这段刻骨铭
心的耻辱, 它告诫子孙摗工要求发奋图强, 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不让历 史的悲剧重演。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全文。然后结合题干 所在文中位置的上下文分析概括即可。结合“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 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 ”分析得出:无比辉煌灿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 被毁于一旦;“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 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 得出来 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 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 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 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
疼起来。 ”分析得出,作者看到部分国人不知铭记历史而十分伤心、难过。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流泪的原因即 可。找出流泪的段落。第一次流泪在第二段:后来我就流泪了, 好在周围没人。结合“可 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 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 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
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 不羁;依旧贵族—— 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 ”分析得出:作 者为圆明园的惨痛历史而伤痛, 为民族的耻辱历史而感到悲伤。第二次落泪在最后一段 “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 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流泪……”。结合 “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 遗址面前呢 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 怎么笑得出来 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 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 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 ”分析得出,作者对人们精神 匮乏的无奈,对人们不理解废墟的价值的愤怒与悲哀。
9.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把握。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 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 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 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 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 者的思想感情等。结合本文具体分析。如: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如 刀子一般刮在脸上。 ”通过对凄凉环境的描写,烘托了作者悲痛的心情,有利于揭示主 题思想。 10.本题考查学生的看法。两种观点都可以。注意理由要充分。结合“铭记历史,吸取 教训”阐述观点理由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
①有一天,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 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 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 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 们看到, 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 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 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 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只是更彻底, 更漂亮, 以至于荡然无 存,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 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 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 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一个塞满了腰包, 这是看得见的, 另一个装满了箱篮。他们手挽手, 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 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 情。
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 一个叫法兰西, 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 我要抗 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 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④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物, 今天, 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 正的物主, 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 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1.下列不属于“材料”的一项是( )
A .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B .法兰西帝国把圆明园的藏品拿出来展出,
C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D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12.第⑤段中, 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________” ,其行为是“___________”,作 者的情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概括节选第①段内容。
(2)作者借节选第①段内容要表达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节选的第③段、第④段依次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请用 自己的语言回答)
15 .联系语境,简析加点部分的含义。
【答案】 11 .D 12 . 窃贼 偷窃 鄙视(抗议等) 13.(1)英法
联军将堪称“世界奇迹”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回到欧洲。(2) 英法联军的远征是野蛮的强
盗行为
给中国
14 . 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应该受到制裁 英法联军应该把赃物归还
15.用反语的形式, 讽刺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洗劫圆明园的无耻行径, 对英
法联军强盗行为进行控诉谴责(抨击抗议)
【解析】 11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判断。
D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材料;
故选 D。
12.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从第⑤段“有两名窃贼”可知, 作者对“英法联军” 的称呼是“窃贼”;“发生了一次偷窃”其行为是“偷窃”;由“偷窃”“窃贼”两个词语可知,
作者对英法联军的行为表示鄙视。
13.(1) 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一般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结 合“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 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他们手挽手, 笑嘻嘻地回到欧洲”可概括为: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回到欧洲。 (2)结合文中语句“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 火”“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可知,作者认为英法联军的远征是野蛮的强盗行为。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第③段“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 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概括出作者的看法是:英法联军的行为应该受到历 史的制裁;从第④段“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 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可概括出作者的看法:英法联军应该把赃物归还给中国。
15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要结合词语意思和语境,综合进行分析。 “先生, 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一句中, “赞誉”的意思是“称赞”,用在这里是反语 的修辞, 讽刺并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表达了作者对对英法联军远 征中国的罪行的强烈谴责。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四、综合性学习
16 .仔细探究下边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内容取意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这部名著中与画面内容相关的 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浒传(或“水浒”) (景阳冈)武松打虎; (2)只有人与动物 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自然生态平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1) 仔细审漫画, 根据“景阳冈”的提示, 图中 的老虎和人物打扮, 可以判断漫画内容取意于《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情节。(2) 漫画 中的文字说明其实已经提示了漫画体现的道理, 保护野生动物, 生态平衡, 体现的是只 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