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行路难》(其一)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课题为《诗词三首》,本课所选三篇诗文从体裁上分别是古体诗,五言律诗和词,因此,学习本课应注意不同体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从诗歌内容上《行路难》(其一)创作于李白“赐金放还”后,诗歌情感经历了“郁闷---惆怅---幻想---徘徊、低沉---乐观旷达”的过程,起伏的情感体现了李白式的浪漫。夸张、想象、典故的使用同样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行路难》(其二)属于古体诗,是李白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诗歌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押an韵,诵读时赋有音韵美。
学情分析
在本课的预习部分特别提到: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初步读懂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还应该再次训练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技巧,帮助学生从关键词和典故入手把握诗歌情感。另外,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是诗歌教学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诗歌体裁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及策略
一、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行路难》(其一)的诗歌情感;(重点)
2.学习用典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重点)
3.学习诗人乐观豁达的精神品格。(难点)
二、策略
诵读法;讲授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图片
一、导入新课
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近李白,感受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二、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本课三首诗词,读完后说说《行路难》(其一)与其它两首诗词在节奏和韵律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七言杂以三言,二二三拍;
2.押an韵;
三、题目解读
1.乐府古题;
2.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苦孤苦的处境。
四、重点研读
(一)诵读明意
诵读诗歌,借助注释读懂诗歌大意,说说诗歌描画了几个场面。
预设:饯别宴宴饮(实);前路多艰(虚);憧憬未来,坚定信念(虚)。
(二)再读悟情
自由诵读三个场面,从关键词入手,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预设:
“停”“投”“拔”“顾”----茫然、郁闷
“冰塞川”“雪满山”----惆怅
“垂钓碧溪”“梦日边”----幻想
“难”“歧路”----徘徊、苦闷
“会”“济”----乐观豁达
(三)细读品法
除了关键词,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传达情感?
预设:
1.虚实结合;
2.用典;
3.夸张、想象。
补充:用典是一种表现方法,从内容上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种。典故的运用,使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表意丰富,议论抒情形象化,并让读者借助典故的原始意象,展开联想,扩大了诗词的意境,增强了表现力。
五、拓展延伸
本节课开始我们说到李白的诗体现着一种盛唐气象,而盛唐气象又表现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中,再读诗歌,说说诗歌哪些地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
预设:
1.词语的夸张;
2.意境的夸张;
3.诗句的夸张;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读懂诗意入手,通过抓关键词,赏析写作手法的诗歌阅读方法,感受了李白诗歌情感的变化,又通过夸张感受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气息。诗歌语言是最美的,但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很难感受到诗歌的美,希望今天这节课帮同学们找到诗歌品美的钥匙。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够体现九年级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从关键词、写作手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条理清晰。诵读法符合诗歌教学的特点,但在诵读的方式上可以再多样一些,比如合作设计朗诵,朗诵优秀学生范读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另外,实践是对课堂效果的检验,本节课可设计与鲍照《拟行路难》进行对比阅读,由学生合作进行,以此检验课堂效果,增加本堂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