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短篇小说:《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
《她是一个弱女子》
《出奔》
郁达夫代表作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故”有从前、故去的意思,人们对故旧之物往往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故都”即过去的首都,北平曾做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为何不叫北平的秋?
读第一段,说说哪句话最能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呢?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章描写了几幅故都秋景图?
庭院秋景图
秋槐落蕊图
秋蝉残声图
秋雨话凉图
清秋佳果图
作者在具体景物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之秋味的?
“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改写:
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间房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茶,坐在院中,能看见蓝天和飞鸽。你还能看见透过槐树射下来的日光,注意到墙壁缝隙里的牵牛花和附近的小草。
静
悲凉
清:清净、清闲、清冷等感受,传达出清雅、清丽、清远的审美体验。
文学作品的审美置换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终于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祝福》
“蝉的卵产在树上,到第二年春夏,蝉卵才孵化出幼虫来。刚孵出的幼虫顺着树干爬到地上或掉落地面,然后找松土钻入地下。蝉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地下度过,他们在地下生长3--7年,有的长达10年,然后才破土而出,爬到树上,褪去外壳,变成有翅膀的蝉,开始鸣叫,开始找另一半,即使找不到另一半,最多2周时间,一生就结束了”
故都的秋引发作者何种感受和思索?
庄稼植物按照季节更替,呈现出春生、夏荣、秋凋、冬残而完成一个生命周期。面对万物生命周期行将结束的季节,人们自然会触景悲怀,推物及己,由此联想到生命之短暂,人生终点将近而生出“逝者如斯”之感慨。“深沉、幽远、严厉、萧索”都是指向对生命的思考。
为什么郁达夫眼里的秋是如此的清、静、悲凉?
你认为郁达夫对悲凉秋景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享受悲凉之美